紀外科烘焙坊 人間菩薩孵育地

2022-11-22   | 林美宏
臺中北區梅亭街角的紀外科,做太陽餅和五穀麵包。除了看診、勸素、街友濟貧和菩薩大招生外,也是中區慈濟志工的孕育所,社區愛心的滙聚點。 (照片:徐喜美藥師繪製)
「紀醫師,我要跟您買麵包⋯⋯」證嚴上人歲末祝福行腳,11月12日與中區慈濟人溫馨座談,紀邦杰醫師分享,自家診所三樓的烘焙坊,時常有人聞香而來。
 
飄著糕餅香的紀外科
 
臺中北區梅亭街的街角,橫、豎招牌掛著斗大的「紀外科」。一樓是紀邦杰醫師看診;二樓是開刀房;三樓則是「烘焙坊」。紀外科是經營五十多年的老診所,主人是紀邦杰醫師,他也是慈濟志工,更是中區慈濟人醫會的種子成員。
 
緣於1996年賀伯颱風造成的全臺大水患,上人除呼籲「救山救海」外,並推動「社區志工」理念,將慈濟人依居住地重新編組,以落實「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目標。
 
為了招募社區志工,紀外科的烘焙坊應運而生。「1997年落實社區,當時社區的慈誠委員人數才50個人,殯儀館就在所屬的社區,常常要結緣助念,需要更多社區志工來幫忙,於是紀外科三樓就成為接引志工的聯誼據點。」慈濟志工賴江月霞娓娓訴說原由。
 
而聯誼少不了需要準備點心,有天賴江月霞突發奇想,自己動手做鳳梨酥。為了做鳳梨酥,大家把家裡的烤箱都搬到了紀外科,還因為供電量太大而經常跳電。後來,為了解決跳電及烤箱的問題,一度移師到開麵包店的志工張國興家,還接引了原本不認同慈濟的張媽媽,加入製作糕餅的行列。
 
再後來,紀醫師的媽媽紀張寶覺得還是回到「紀外科」比較方便,自掏腰包買了專業用的大烤箱,從此之後,社區志工就愈來愈多了。

 
每次做麵包時,紀淑媛(中)總是交代要「留一手」,做為法親關懷用。(攝影者:劉立仁)


募心募愛 作慈善後盾
 
九二一的前一晚,接近中秋節跟九九重陽,社區要舉辦銀髮族的包水餃比賽,志工考量當天不可能一下子包那麼多,江月霞事先準備了3,000顆水餃,還為了準備伴手禮,又做了鳳梨酥。
 
「結果午夜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雖然隔天活動沒辦成,但是這些水餃及鳳梨酥發揮了很大的功能。」提起當年,江月霞記憶猶存,「因為當時沒水沒電。」
 
九二一地震以後,因為援建希望工程需要許多的經費,便啟動烘焙坊的麵包、鳳梨酥義賣。當時由張國興、王天佑、游景用帶領烘焙坊。
 
至今,烘焙坊仍扮演著募心募愛的角色,現由賴淼師兄負責。賴淼師兄原本是經營牛肉麵生意,在紀邦杰的二姊紀淑媛的接引及勸導下,由葷轉素,改賣素食。得知他有烘焙的專業技術,也邀請他加入烘焙坊團隊。
 
「上人,我們烘焙坊都做單一產品比較多,像母親節我們就做蛋糕,中秋節做月餅,過年就做太陽餅當伴手禮。」童寶釵向上人分享烘焙坊的產品,「平常時,我們做養生又健康的五穀堅果麵包。」
 
除了提供場地,烘焙坊的水、電費用都由紀外科吸收。而烘焙坊所生產的產品,大部分都是拿來結緣,比如人醫會、人安基金會義診、骨隨捐贈、關懷脊椎損傷協會,還有各項聯誼活動等等。

 
童寶釵(左)從為九二一地震的援建希望工程募心募款義賣活動,在烘焙坊付出已經二十年。(攝影者:劉立仁)


留一手 法親關懷有妙用
 
童寶釵進一步分享,烘焙坊除了做麵包、點心,更是一個接引菩薩的道場。有讀書會共修、法器研習、人文講座、手語教學等等。紀淑媛也帶動志工參與各項慈濟活動,從中了解慈濟的脈動跟上人的法。到現在共孕育出60幾位慈誠委員,其中有50幾位已經回歸社區。
 
「上人,我們合和互協,大家都做得很歡喜。」童寶釵開心地繼續說:「每次做麵包時,紀師姊都會交代『要留一手』。」所謂的「留一手」,其實就是要多做一、兩百塊麵包,留下來做法親關懷用。
 
紀淑媛表示,帶著剛出爐的新鮮麵包,到年長不方便出門的志工家裡坐坐、話家常,他們都好高興、好感恩。
 
「聽到這些故事,很真實,而且很特殊。那間三角窗的厝,可以發揮那麼大的功能,烘焙坊竟然能讓大家都做到那麼歡喜。」上人肯定志工付出,還邀請中區志工回花蓮傳功夫。續言,大家做得如此歡喜就是法喜充滿,「讓人人歡喜,人人出力做這樣的好事,這叫做弘法。」【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美宏 臺中報導 2022/11/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