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台法鼓隊 美好的回憶

2011-08-18   | 彭鳳英 王琦立 洪綺伶
趙柏森認為打鼓是一件很放鬆、很快樂的事:「沒有所謂的好或不好,因為每個人的風格、個性不同,只是協助團員找到方法和分享如何打擊會更好。」(攝影者:何清波,地點:臺北小巨蛋,日期:2011/08/11)
一開場鐘鼓齊鳴,鼓聲由小而大,進而密集緊湊,敲打在心裡,催促人人戒慎進入懺悔法門。8月11日【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進入最後彩排,為了迎接8月12日至14日在臺北小巨蛋的演繹。

用心即專業

「大愛法鼓隊」成員由大愛台同仁擔綱,每場次由十六至二十人參加,共有約四十位成員;團隊種子趙柏森,年紀輕、充滿朝氣與活力,參與全程全省二十四場巡迴演出。面對年紀與輩分大都比自己高的團隊成員,如副總監、經理等前輩,他感恩團隊的包容與樂意配合,讓他容易推動。他則回報以認真,帶領團隊反覆練習。

午間,大愛台法鼓隊在休息室裡也不得閒,針對調整鼓數、隊形、位置後,第一場彩排呈現效果做檢討。團員楊棟樑提醒:「鐘2、3、4,5的時候剛好敲下去,2跟3是快的,我們只有兩拍的時間下去、上來。」

「鐘2、3、4,鐘2、3、4咚咚,這樣可以嗎?」趙柏森問。

「這個部分O K,但不要跟鐘聲跟得太緊,讓人有急迫感,只要算準自己的拍子就好了,即使沒跟上鐘聲都沒關係,我們要去適應它。」蔡耀如老師補充道。

打擊部分討論告一段落,趙柏森和李炳輝接著安排每一場出場人員名單。李炳輝說:「爲的是配合團員家屬來觀賞的時間,希望讓家屬看到他們的表演。」
「打鼓不在個人風格的表現,而在群體的美,每個拍子要齊才能呈現道氣。」如何將大家的心與節拍結合在一起,是一項考驗。(攝影者:李士仲,地點:臺北小巨蛋,日期:2011/08/11)


為使命齊整合

身為活動總策劃呂慈悅師姊的兒子,柏森想起年初母親提出經藏演繹的構想,徵詢他共襄盛舉的意願,他從手語、妙音、鼓隊中選擇參加充滿律動的鼓隊,也與學校就讀體育科系相結合,希望能加分。

由於團員來自各部門,有些人的工作屬於獨立作業,比較不習慣跟人討論、互動,而打鼓是要跟大家配合拍子才能協調,所以他必須學習適應團隊。媒資中心吳文萍表示:原本難得往來的同仁,因共同的使命而認識,一起練習打鼓感情日益融洽。

吳文萍說:「打鼓除了要有音感,最怕的是身體很僵硬,每天除了練鼓以外,Peter(趙柏森)還會帶我們做一些體能訓練,包括身體的柔軟度。」平常在家裡以打太極拳練習調息的她,接著說:「所有的動作都跟呼吸息息相關,就算是快節奏也要配合呼吸。再說打鼓,心要很定,練太極拳可以讓心很快就可以定下來。」

每一次開場長達三、四分鐘的鐘鼓齊鳴,需要一些體力、耐力,對一些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比較容易痠痛。因而趙柏森帶團員去跑步,做一些體能、肌耐力、肺活量的訓練,希望團員有足夠的體力來應付這麼多場的演繹,

學運動管理的趙柏森提到:「一般人知道暖身;容易忽略收操,所謂『收操』就是肌肉在長時間激烈震盪之下,突然間停下來肌肉會緊縮在一起,需要做拉筋動作肌肉才會放鬆。」曾經學鋼琴、吉他,懂音律、有節奏感,鼓隊成立之後趙柏森帶著大家一起練習。

趙柏森認為打鼓是一件很放鬆、很快樂的事:「沒有所謂的好或不好,因為每個人的風格、個性不同,只是協助團員找到方法和分享如何打擊會更好。」

鼓聲合齊揚法音

從鼓的聲音可以聽出擊鼓人的心情;有些人比較內斂,擊出來的聲音是四平八穩;相對的,個性急躁的人鼓聲是凌亂、浮躁
大愛台法鼓隊,年齡、部門不同,年紀輕輕的趙柏森(左)是怎麼去帶領陪伴練習?他感恩團隊的信任和配合,才能透過鼓聲宣揚法音。(攝影者:李士仲,地點:臺北小巨蛋,日期:2011/08/11)
的,就必須在練習過程中先調整呼吸。如此一來,可以很快地讓心情平靜下來,尤其法會的擊鼓和喜慶或歡樂場合所呈現的感覺並不相同。

團隊假日由優人神鼓老師教學,平常晚上的練習,柏森都有備課,想一些方法,從基礎到進階,視每人領悟程度的不同,將老師教的帶領大家再練習一次。每次安排練習目標,由一個八拍,到連續四個八拍;一步一步,到輕、重拍,進而舉手、蹲下動作都能合齊,是大家共同的目標。大家共同一念心成就法會,同一個起跑點,人人樂在其中。

「打鼓不在個人風格的表現,而在群體的美,每個拍子要齊才能呈現道氣。」如何將大家的心與節拍結合在一起,是一項考驗;有的成員從來沒有接觸過樂器,面對不同環境,如何快速適應,都需要克服。柏森本著歡喜心入經藏,他會根據團隊成員體力等情況,安排調配人員,而不以表現好壞作選擇。

經過半年的學習,入經藏的過程,鼓隊成員都成為好朋友;水懺演繹結束後,成員都要回歸工作崗位。雖然「天下無不散的筵席」,經藏演繹不因為演出結束而中斷,美好的過程將留在大家心中。大家平日在不同部門工作,經藏演繹將大家的心繫在一起,延伸到職場上都能夠相互配合。【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彭鳳英、王琦立、洪綺伶 臺北小巨蛋報導 2011/08/1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