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班學習典範 不追分數

2012-01-04   | 王曉淇
王順寬調整自己的策略,不再以分數成績與升學掛帥,要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宗旨,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攝影者:王勝德,地點:新竹縣新豐鄉,日期:2011/12/23)
「順寬啊!這樣的老爸你不要學,要『歹竹出好筍』。你爸爸所欠的錢也要替他還掉。」當年母親的一句話,讓王順寬在當完兵後,扛起父親所欠下的三百萬債務。

貧困家庭長大 不畏艱難破困境

出生於彰化和美的王順寬,從有記憶以來,父母親幾乎天天吵架,爸爸吃喝嫖賭樣樣來,媽媽被爸爸打了三、四十年,每隔兩、三天就離家出走。

長大服完兵役後,王順寬的同學中有些人出國,有些人不用急著上班,閒賦在家,但王順寬卻必須馬上工作賺錢。那時的王順寬憤世嫉俗,埋怨爸爸,為什麼會讓家變得不像家?為何自己會生長在這樣的家庭?

剛踏入社會,王順寬一個月薪水才兩萬元,腦子總是在想著,要賺到什麼時候才能還完三百萬的債務?為了盡快還清債務,王順寬一大早先發海報,接著到公司上班從事會計工作,下班後再趕去西餐廳當服務生,晚上十一點下班,隔天清晨再出門,每天兼三份差事,周而復始不間斷。

偶然讀到《靜思語》 開啟智慧人生

服海軍艦艇役的當兵期間,有一天放假,王順寬走入書店,看到暢銷書排行榜上有一本《靜思語》,便順手買下。

《靜思語》中的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直入人心,開啟了王順寬不同的人生道路。(資料照片)
在甲板上讀著《靜思語》,是王順寬最歡喜的一件事。回憶起在船上的日子,「看著《靜思語》書裡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直入人心,那麼有智慧,心想退伍後,一定要去花蓮找這位師父。」

剛退伍時,王順寬自己一個人帶著行囊,從彰化搭車前往花蓮靜思精舍。

在精舍留宿一週,每天幫忙整理文書檔案,也趁著這個機會進一步瞭解慈濟,原來佛法是如此地深入日常生活,這讓王順寬不禁想起媽媽,雖然是燒香拜佛,卻非常相信算命,只要有人介紹,可以從臺灣頭拜到臺灣尾,四處求神問卜,遇有風水師建議改門、改名,媽媽一定是完全聽從。

然而,在靜思精舍觀察師父日常作息,王順寬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佛教信仰,也開啟了他不一樣的人生。

擴大事業版圖 紅塵滾滾迷自性

王順寬離開老家,到新竹縣新豐鄉投入補教界設立補習班,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同時成為慈濟會員,並在慈濟志工的接引下,走入社福團體盡一分力。

然而,身處在紅塵滾滾中,很容易受到外在物質、功利社會影響。業界同行總會介紹各種招生方法,譬如大量印DM做廣告,請老師用電話搶學生等等,運用種種商業手段,以便補習班可招到更多學生。而若有同業發函攻擊自己的補習班,王順寬也會不甘示弱地發函反擊對方,「我的個性,絕對不允許別人來欺負我。」

王順寬愈深入瞭解《水懺》經文,發現經文當中很多可以應證到自己的無名煩惱上,開始調整自己的教學態度與方向。圖為王順寬參與演繹練習。(攝影者:范幸男,地點:慈濟新竹聯絡處,日期:2011/04/27)
當王順寬的事業發展愈來愈穩定,享受金錢所帶來的物質生活,覺得自己辛苦賺到錢,應該要好好慰勞自己,於是四處品嚐山珍海味,蝦子不是吃一、兩隻,而是整盤整盤吃。常是下課後就帶著太太到基隆、臺中港或高雄旗津大啖海鮮。

「貪名貪財貪權力,意望深無底。」王順寬迷失在追逐錢財,總想著要如何才能讓自己的補習班規模愈做愈大,在最顛峰時,王順寬的補習班一學期可招到一千位學生,但是,他內心還是不斷計算著要開更多補習班。

一語驚醒夢中人 改往修來誠懺悔

直到一年前,一位補教界前輩對王順寬說了一段話:「如果我做補習班,失去教育使命跟意義的話,我寧願賠錢。」王順寬聽到這句話時很震撼,開始深深反省自己投入教育界,是否只為了賺錢,早已迷失教育宗旨。

2011年初,在慈濟志工溫秋蓉的邀約下,王順寬參與經藏演繹。隨著《水懺》練習隊伍,「三心蔽障煩惱生,三業荒唐起無明。」王順寬愈深入瞭解經文,發現經文當中很多可以應證到自己的無明煩惱上。

現在,對於別人的惡意攻訐,王順寬選擇不再反擊;當朋友提供可賺更多錢的方法,他不再動搖,堅持教育理念,在入懺後,更加堅定走在正道上。

回顧過往自己的成長背景,種種考驗、失敗與挫折,王順寬對經文內容感受特別深刻。《水懺》裡所提的果報、業障,讓王順寬不斷地想:「對照經文會覺得這真的是因緣果報。是不是我過去生有跟人家結什麼惡緣,或是我過去生當中怎樣,讓我這輩子是比較辛苦。」

因為苦過,讓王順寬更有能力去幫助別人,比較不會吝嗇去付出。圖為王順寬(戴墨鏡者) 參與《水懺》演繹練習。(攝影者:劉守錦,地點:慈濟竹東共修點,日期:2011/04/24)
嚐苦養悲心 提升品格教育

「富貴學道難。」王順寬覺得,如果他這一生都非常平順,或許對《水懺》經文感受就不會這麼深,進而對個人的人生啟發,可能就沒有那麼有動力。懂得轉念,體會這些困境都是「逆增上緣」。過去曾經苦過,讓王順寬更有能力去幫助別人,「過去的我這麼辛苦,現在我有能力了,會比較不吝嗇去付出,畢竟以前是這樣苦過來的。」

一年來,王順寬調整自己的策略,不再以分數成績與升學掛帥,反而投入相當的教育訓練經費,安排老師與學生到校外觀摩、聽演講、到社福機構關懷;同時也在補習班裡舉辦各種親子講座,邀請各行各業努力上進的典範來分享;也規畫奉茶孝親活動,讓學子懂得感恩孝順。

王順寬更送給每位老師一本《靜思語》,並在每週的老師會議中,要大家分享一則《靜思語》,王順寬說,「要有愉快的老師,才能教出愉快的學生。」藉由接觸各種正向能量,提升品格教育,創造優質的學習環境。

證嚴上人曾開示,「『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生活的教育。」參與《水懺》演繹讓,經文字字句句流入王順寬的腦海裡,他不斷地內省反思,決定走一條跟同業不一樣的路。王順寬說,「不僅要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宗旨,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同時勉勵老師,要用老師心、菩薩心來教孩子,將品德人文列入我們補習班的課程。」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王順寬為自己的教育理念重新找到定義。【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曉淇 新竹報導2011/12/2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