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2009-05-21   | 張一森

攝影者:管連修
每個人都有需要被協助的時刻,
當我險些抉擇放棄生命,
為人生旅程畫下毫無意義的句點時,
幸而有大家不放棄的愛…


時令接近暮秋,朝陽依然靦腆地隱匿山的另一邊,母親早已起身準備好要出門了。清晨的空氣透著寒意,望著母親步伐蹣跚的背影,我心中一陣悸動,眼眶噙滿了不捨的淚水。

每逢週末及假日,行經社區的公車停駛,母親便步行近四公里,前往大肚山東麓的慈濟東大園區,參與資源回收與分類的工作。

對於一位七十四歲、心臟和胃都不是很康泰的老人家而言,步行這麼遠的路程本來就很辛苦,更何況近來她又因骨刺及退化性關節炎而飽嘗疼痛之苦。相對於母親虔誠、善良而又堅毅的意志,自私的我,心中充滿了無地自容的歉疚。

2005年10月,我辭去了居住社區的管理員工作;爾後半年,尋找工作的過程中,因曾身繫囹圄而處處遇挫。

現實的經濟壓力,令我面對年邁的慈親,有著難言的愧疚;翻騰於心海的矛盾與厭世的意念,卻如那洶湧的浪濤般,無情地將我淹沒。若非母親不放棄地奔走、尋求協助,以及慈濟志工及時伸出援手,心扉深鎖的我,在走完生命旅程時,將會是罪不可赦。


微風吹開緊閉心門

由於自卑感作祟,知道慈濟志工將前來關懷,我刻意外出走避,至深夜才回到家中。一入門,即見母親眼裏閃著淚光說:「師兄、師姊們剛剛離去。」

母親帶著懇求的口吻,要我隨她到東大園區。心中已決定「託母」的我,滿懷不捨又不安的矛盾,同意伴隨母親前往。

那天一早,我隨母親搭乘公車,下車後還步行一段路程;母親每走一段距離,便停下來,使用薄荷錠擦拭額頭,以減輕身體的不適。攙扶著母親纖弱的身體,我心中湧溢著無限懊惱,恨不得就此離世而終。

初次步入東大園區,抬頭即看見一塊刻有慈濟會徽的巨石,中間一艘乘風破浪向前行駛的帆船;雖然我曾多次目見慈濟會徽,但不曾仔細觀看過,此刻心中突然產生了不知緣由的悸動。

這天,天空布滿濃濃密雲,卻沒有陰沉的感覺,微風吹動園區的相思樹林,帶來陣陣涼意。適逢慈濟四十周年慶,園區有盛大的參訪活動在舉行,一波又一波的參訪人潮,讓志工們個個忙碌非常。母親隨著秀靜師姊到廚房工作,我則在謝萬春和嚴世川兩位師兄的引領下,來到相思樹下,那兒有為迎接訪客而布置的桌椅。

一入座,即有熱誠的志工送上茶水和點心。師兄們殷殷詢問盤結於我內心的迷思為何?我卻茫然無語。

期間,兩位師兄雖因有事而多次離席,卻不曾讓我孤單自處。在我無言相對的那段時間裏,不記得有多少位師兄姊如手足般地溫馨陪伴,他們想要開導我,卻又苦於我無言的冷漠。

謝萬春師兄處理完繁務後,又抽空回來陪我,並講述許多踏入慈濟又重新奮起的例子。這時,一位年長的葉美欒師姊從眼前經過,她見有紙屑隨風飄落地上,即蹲下略為遲緩、行動不便的身體,去撿拾那張紙。

喜愛繪畫的我,心中產生了感動的畫面。謝師兄似乎察覺到我內心的牽動,立刻與我分享說,葉師姊罹患多發性骨髓瘤,醫師在三年前即告知生命已近終點,然而她卻勇敢承受無情的衝擊,還天天來園區種菜、澆花、接電話,無形中激發了許許多多有著不同磨難的人,重拾對生命的熱愛與奮鬥的毅力。

面對眼前的長者,心中同時浮現母親殷切期盼的慈容;我想哭卻又無淚,突然有著無助的恐慌。

謝師兄一再重申:「只要踏出步伐,就沒有解不開的結,沒有克服不了的挫折…」他的聲音縈繞耳際,加上眼前的奇緣和溫暖關懷,怎能不令我感動和轉念呢?

此時,我也清楚看見自己的懦弱、想藉著環境而自我逃避與墮落的自私。終於帶著情不自禁又忐忑的心情,喃喃道出曾歷經的難堪過往與自我封閉的緣由。


 
看見母親安祥神采

那天下午,志工們努力奔走,為我們母子找到現在的居所,並和新房東完成租屋簽約;前三個月的租金全賴慈濟資助。

三天後,幾十位志工專程來協助我們搬家。我們租住的地方是沒有電梯的五樓頂,志工們不畏辛苦,以人力接駁方式,小心翼翼將所有家具,從五樓搬下來再裝上車。

整個過程,不論是師姊們舉手擦拭額前汗珠,或是師兄們協力搬運笨重桌椅,這一幕又一幕的情景,溫暖了我的心房。

承蒙志工們的鼎力協助,讓我們母子在很短的時間裏,就能有安居的處所;且廖榮松師兄也為我安排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母親年事已高,自從家父往生後,我即養成在夜裏察看母親是否睡得安穩的習慣。在此之前,她老人家總是難以入睡,即使入眠了也睡得不安寧。而今,她眼見我願意重新再出發,加上她經常參與園區各項活動,即使睡夢中,眉宇間仍是散發著快樂安詳的神采。

不久前,謝萬春師兄、陳雪和周秀鳳師姊前來家中探視,並鼓勵我參與心靈分享。閒談中,母親和我訴說了許多往昔的經歷。

未踏進慈濟前,每每憶起過往,我總會徘徊於激動愧惱的思緒中,如今卻能心平氣和地回顧和理性地省思。我期許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師兄姊們一樣,到處散播大愛的光輝,照亮每個陰冷的角落。

每個人都有需要被協助的時刻,我因為父親的錯而滿懷仇恨,面對挫折又貪圖好逸惡勞的愚思,終究誤入歧途。爾後雖有省思,卻在逃避和封閉中,險些抉擇放棄生命,為人生旅程畫下毫無意義的句點。

深知這世上身處逆境的朋友,所面對的艱難也許百倍於我,心境之苦更勝於我千萬倍。如果您此刻心境正承受茫然無助的惶恐,或者正陷於放棄生命的迷思,請您一定要給自己一絲絲機會,踏出步伐,尋求協助和扶持。

無論到哪一個慈愛的團體,相信他們都會誠懇地聆聽、溫暖地關懷,更會以實際的行動伸出援手。正如謝萬春師兄贈予我的那句話:「只要踏出步伐,就沒有解不開的結,也沒有克服不了的挫折。」

摘自:慈濟道侶叢書《扭轉人生》



側記:張一森師兄受證慈誠

撰文:林瑋詩

歲月的腳步悄悄的轉移,今天(2008年1月13日)在台中西屯區有二十一位慈誠受證,對他們而言,這一切就如春天在枝頭綻放的嫩綠,帶著新春的喜悅,一切才剛要開始,特別是對張一森師兄來說,一株「菩提新芽」正準備成長茁壯。

過去,張一森師兄因為對人性感到失望,所以過著沒責任又荒唐的人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人物,曾經一度想逃離充滿困境的現實,將自己的母親委托慈濟人照顧。起初,他帶著批判的眼光看慈濟,但在慈濟人真心誠意的陪伴下,頑石終於點頭,且能反觀自省。從無心無情的人,重現人性的光明面,變得有心、有情、更有淚。

張一森師兄從慈濟的照顧戶轉變成膚慰大地的環保志工,現在則每天利用上班之餘,將公司的垃圾做分類回收,載回東大園區,更將自己比喻為「再生能源」,創造希望,絕不退縮。

證嚴上人曾慈示:「有智慧的人只要一個道理,便能讓他看到感動,便能讓他改變。以佛心為己志,佛心就是大慈悲心,不分宗教、種族、國家疼惜天下人,投入人群。」

過去的他,慈濟十戒中,唯一沒有犯戒的是不參與政治;如今,張一森師兄以「戒」為師,是一個守十戒、殷勤精進、做事投入、堅定道心的慈誠。他敬天愛地,修己安忍,重新看待自己的生命,從慈濟人身上讀到「經典」,也努力讓自己成為耐讀的經典。

證嚴上人也曾開示:「人難免有過去的嗜好,要以勇氣及毅力突破,唯有身體力行才能體會心靈的快樂,生命的提升,改變觀念,才能扭轉生命的價值。」

談及過往,張一森師兄表示人人都有機會,只看自己有沒有意願把握,每個人都有過去,不要被命運操控,拋開過去,迎向未來,找回屬於自己的藍天,他鼓勵並祝福那些迷失自我的人。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