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 - 尋找相信的力量

2009-08-05   | 吳秋瓊
大愛電視台副總監何建明。攝影者:楊貴年
大愛電視台副總監何建明,投入大眾傳播業二十年。當年跑新聞時,因為太過剽悍,曾被同業戲稱為「闖匪」;從來就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成為「慈濟人」。


進入生命的修道場

1999年,何建明進入新聞職場已十年;每天觸目所及的負面素材,一點一滴地澆熄了當初想當記者的熱情。被時間追趕的生活,讓他失去了「笑」的能力。

早在電視只有三台、廣播只有一家的年代,他就考進了中廣,成為記者。當時正逢政治解嚴,台灣社會陷入某種奇異氛圍;雜誌標題聳動地寫著「東風吹戰鼓擂,這個年頭誰怕誰」,街上常見頭綁白布的抗議群眾。後來社會愈來愈亂,重大犯罪事件也跟著發生,所有記者不分路線,都得隨時支援重大刑案;這讓他一次又一次親眼看到社會的黑暗面,心情也越來越沉重。

他曾經跑過一件命案,嫌犯是一個從南部來到台北打拚的青年,因為持斧頭砍死鄰居,被捕後就銬在警局裡。採訪過程中,那人表情平靜、神智正常,言談間沒有任何情緒,毫無一般人犯案之後害怕或憤怒的反應。後來才知道,嫌犯居住的地方,房間不到三坪大,樓下是日夜趕工的印刷廠;犯罪的原因,竟然是鄰居的洗衣機太吵、逼得人無法睡覺。

身處在高度噪音之下,竟然足以讓人精神崩潰而殺人;類似這種被環境「逼瘋」的案件,持續在社會各個角落發生。眼看著這位辛苦的勞工從努力討生活到變成殺人犯,對記者而言「不過是一則新聞而已」,又有誰會真正關心這些人呢?何建明自問:「除了記錄報導,我做了些什麼?把這樣的新聞播送到家家戶戶『被看到』之外,我究竟還能做些什麼?」


老天派來了一個人

即使是在那麼震撼的情況下,他還是要寫新聞、播新聞。夜深人靜時,他偶爾也會問自己:「我這麼認真工作,把自己磨得符合新聞專業;然後呢?我做的這些事情可以『幫助』這個社會嗎?或者,我根本是在傷害這個社會?」明知看這則新聞會讓人不快樂,為何還是得做下去呢?何建明對於最初滿懷熱情的記者工作,開始產生極度的厭倦感;於是,他認真地開始思考,要離開記者這個行業。

就在準備要轉行的當時,「有個人」來問他可否到大愛電視台工作?他不諱言當時「身心俱疲」,只想找一個與電視和新聞都沒有關係的工作;他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是「少來唬我吧,這世上哪裡會有好人?」整個人就像灌滿鉛一樣地沉重,對人抱持著懷疑與敵意,並不知自己對人已經失去信任的能力了。

原來,找何建明的「那個人」是大愛台前總監姚仁祿,想「請教」他做新聞的專業知識。何建明自承,當時看起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態度,其實只是「愛現的成分」多。經過連續七個晚上、從八點到凌晨三點的「會談」,剛開始何建明有些動氣,心想:「眼前這個比我年長許多的電視台高階主管,難道是要跟我比體力和耐力嗎?」

但是,一個又一個晚上過去,姚總監的問題始終那麼誠懇,臉上的笑容從來沒有消失過。在第七天晚上,何建明心想:「奇怪,他工作得那麼辛苦,怎麼還笑得出來?」

當時進入職場才十年的他,其實早就笑不出來了。看著姚仁祿微笑的神情,他的腦中浮現一個奇妙的畫面:在波濤洶湧的河流上,有許多船隻;每一艘船上都掛著某家電視台的旗子,不約而同地航往同一個方向。在不遠處有片竹筏,緩緩而行;只見一位白頭髮的老先生獨自撐著一支竹篙,往相反方向行去,還大聲地向船隊喊道:不要去啊,那邊危險啊…

就在那一刻,何建明心想:「好吧!我花一點時間,來跟姚先生學學怎麼可以保持微笑吧!」當時他的心裡打定主意,只做兩個月的志工,把新聞團隊「糊弄得像是會做新聞就好了」。於是,他就此進入了大愛電視台。


原本只想做「慈濟事」就好

四川地震後,何建明師兄參與救助團隊,貼心的送上小點心予前來慈濟服務站的鄉親。攝影者:林清合
原本打算做滿兩個月就要離開。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遇到九二一大地震,慈濟展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賑災行動;大量的新聞工作,也逼得他必須繼續承擔。

被大地震留住的他,專業工作態度進來了,但「心」並沒有真正進來。儘管看到許多師兄、師姊的故事,讓他感動不已,但總是「三分鐘藥效」。何建明說,雖然在這裡工作,每天都被這樣的故事感動,還是沒有想要投入慈濟團隊;他總是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說法:「我可以只做慈濟事,不必做慈濟人。」

因為心定不下來,在大愛台服務初期,何建明老是想離開;但每一次想離職,總又會有一件事再把他留下來。有一回,他又想離職,姚仁祿要他去隨師。從北到南,證嚴上人幾乎沒有一分鐘休息;甚至身體微恙,都要強忍著病痛,升座開示。看到上人全身、全心、全生命地投入慈濟,看到上人對每一個弟子好好說話、好好解答的身影,就能深刻感受到上人的慈悲,也能感受到上人的擔子有多重。「這一次藥效比較久」,何建明坦言;不過,想離職的念頭並沒消除。


無量義經公演 法髓移植最後一張拼圖

何建明師兄(右二)演出「無量義經」音樂手語劇。攝影者:林宜龍
後來真正讓何建明「定下心性」成為慈濟人,其實是《無量義經》!當時為了表演手語劇而到花蓮集訓三天,但怎麼都學不會;負責的慈悅師姊便要大家坐在台下靜下心看別人表演。何建明看著看著、反覆聆聽經文,腦中忽然浮現許多曾經報導過的師兄、師姊身影,心中不禁恍然大悟:原來,上人就是依據《無量義經》的精神,帶領慈濟人走過四十多年!

猶如找到遺失的最後一塊拼圖,何建明心中的缺角被補起來了。「靜思法脈,慈濟宗門」,原來就是上人以身作則,帶領慈濟師兄師姊,勤行菩薩道,把兩千五百年前的佛陀教誨落實在現代人間。 過去在報導大愛新聞時,每位師兄、師姊的故事,好像是一片片無法連貫的拼圖;現在連貫起來,就是佛教徒力行佛法、實踐人間佛教四十多年的成績。而這一切,都是千千萬萬位師兄、師姊,用他們的生命實踐出來的。何建明當下感動得大哭,內心像是被大雨洗去全身汙穢一般地清淨!隔日他向上人下跪,請求皈依。歷經八年的環境洗禮,第一次放下我執,找到真心相信的力量。

2007年12月31日,何建明完成培訓,受證慈濟委員,終於成為「慈濟人」。他形容這段經歷,好像是接受一次「法髓移植」;從此以後,時時提醒自己,勿忘初發心。

投入媒體工作二十年,何建明形容自己的前十年職業生涯,就像河床上的石子,動靜全受水流影響、不能自主;後十年則像是一粒種子,經過不可思議的因緣孕育,終於破土而出。往後期望可以盡一己之力,從一粒種子生百千萬。媒體應該是社會的抗體;何建明期許更多媒體從業人員,都應信守新聞道德,以專業來幫助社會,找回媒體從業人員守護社會的初衷。

本文摘自:《大愛之友》第42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