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梅遇素梅 大雅共伴慈濟路

2010-06-30   | 廖香
廖素梅1960年生於雲林縣莿桐鄉,婚後,育有三子,在家相夫教子。素梅因先生服務警界之關係,先後搬了四次家,最後定居於大雅,在新社區裡認識了慈濟志工吳金蓮,透過她的介紹認識了慈濟,也決定捐款響應。

婆婆臥床十多年  素梅夜夜同床照料

原本想等最小的兒子上了國小五年級,就要外出工作的素梅,婆婆卻在這個時候,因一台砂石車轉彎時翻車,車上的石頭飛落砸傷她的頭部,導致右側肢體癱瘓、眼神經萎縮,需要靠鼻胃管來餵食,生活無法自理,婆婆出院後,由素梅照顧生活起居,而小叔上班無法分擔照顧責任,則負擔媽媽所有的生活開銷及醫療費用。

直至今年(2010年),婆婆已癱瘓滿十三年了,這十多年來,素梅都睡在婆婆身邊,以方便半夜起來抽痰、換尿片,平均一晚要起來三、四次,痰多時,甚至五、六次。

廖素梅每天抽出一個多小時的空檔到環保站做環保,有量多時,就乾脆帶些回家做,也不會耽誤照顧婆婆的時間。(攝影者:陳麗雪,地點:大雅環保站,日期:2010/04/26)
剛開始,素梅覺得很累、也覺得煩,會問自己:「為何是我?」接觸到佛法後,明因果,知道那是自己與婆婆的因緣,現在會以歡喜心來面對婆婆,也更心疼婆婆。

素梅將婆婆一直照顧的很好,身上連個褥瘡都沒有。素梅也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人生要有無常觀,也告訴孩子們:「不知道那天媽媽走了,到時候就要換你們來照顧阿嬤。」所以,三個兒子從小就被訓練會幫阿嬤擦澡、換尿片。

媽媽往生啟因緣  陌生志工來助念

素梅家族都有高血壓病史,弟弟三十九歲那年,因心肌梗塞突然往生,媽媽受不了如此的打擊,因而住進了大林慈濟醫院。媽媽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心臟裝有支架,進出醫院三次。住院期間,因感受到慈濟志工的貼心照顧,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進入慈濟這個團體。

媽媽曾經告訴素梅:「人要積德,不要積財。」弟弟往生不到二十天,媽媽也跟著撒手人間,讓素梅痛不欲生,經常以淚洗面長達一年多的時間。

媽媽往生後,素梅一心想請慈濟人來助念,可是在莿桐沒有認識的慈濟人,只記得媽媽曾提到隔壁村機車行的老闆娘做慈濟後改變很大。素梅試著打電話連絡,結果來了三十幾位素昧平生的慈濟人,讓素梅大為感動。

2008年社區歲末祝福廖素梅﹝右﹞與慈濟志工張素梅一同上台呼籲大家把握時間做環保。(攝影者:田漢卿,地點:大雅環保站)
素梅心懷感恩,希望對慈濟有所回饋,就打電話到台中分會詢問大雅環保站的位置,素梅依住址找到了和自己名字一樣的志工張素梅。心中有點擔心的問張師姊:「我要照顧婆婆,時間不多,不知道這樣可不可以做環保?」張素梅表示歡迎的說道:「只要妳有時間,歡迎妳隨時來做,不管是一小時或半個小時都可以。」

環保法喜  視為修行道場

從此,素梅每天抽出一個多小時的空檔到環保站做環保,如果量多時,就乾脆帶些回家繼續做,也不會耽誤照顧婆婆的時間,如此,持續有五年多時間。剛開始做環保時,先生還會說她:「吃飽太閒了,還帶錄音帶回來加工。」

廖素梅只要遇到先生休假時,就留在家中,她認為:「家也是一個道場,一定要把家照顧好,讓先生安心。」素梅知道先生很孝順,只要把婆婆照顧好,先生就不會反對她做環保。

每天清晨,素梅固定有一個鐘頭早課時間,而她也把做環保當成學佛的道場,做環保如拜佛,心中默唸阿彌陀佛,在此修習自己的身、口、意,過去態度傲慢不自知,才會經常跟先生吵架。現在知道與人相處要柔軟,漸漸的和先生跟孩子互動關係也就越來越好。
【更詳盡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廖香  台中報導  2010/05/0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