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都哈瑪星 冠軍環保父子

2010-08-24   | 胡青青
高雄慈濟志工盧進興(右)和盧江和(左)父子情深,兩人一同做環保,讓旁人看了好羨慕。(攝影者:呂秀芳 日期:2009/10/10 地點:高雄鼓山哈瑪星)
天色未亮,高雄鼓山渡船頭邊橫跨港區的白色拱橋上,一盞盞的橋燈亮晃晃地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隨著水波擺盪的船舶、擁著綠絨的山巒,靜靜地睡著,低沉的汽笛聲,從高雄港的那一頭傳過了過來,劃破黎明前的寧靜。

牆上時鐘指向六點,七十六歲的盧進興禮佛完走下樓來,開始張羅他一天的工作。年過七十,滿頭華髮的他,使勁地拉開鐵門,將沉重的推車往屋外拖,他將推車拉開攤平,將一條條的橡皮繩綁好在推車上,隨手拿起幾個黑色塑膠袋塞在橡皮繩下,再將大夾子掛在手把上,他不放心地來來回回檢查了幾遍,確定東西都帶齊了,才走出家門,開始做資源回收。

「鏗──鏗──」推車行進間發出規律的聲響,但是年邁的他聽不到,連從他身旁呼嘯而過大小車輛刺耳的喇叭聲,他也聽不到;這些年來,他的聽力漸漸退化,孩子們擔心他的安危,幫他訂了好幾組助聽器,但是他總是讓助聽器掛在的衣領間而不是耳朵上,他的理由是「習慣了靜靜地過日子。」

聽力雖退化 父子情深同環保

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頭上,盧進興臉上盡是一派安詳、寧靜。(攝影者:呂秀芳 日期:2009/10/04 地點:高雄鼓山哈瑪星)
已經七、八年了,盧進興風雨無阻地每天穿梭在『哈瑪星』(註)街頭,到各商家載運資源回收物回家整理,這一切都是因為小兒子盧江和從台中返家定居後,帶給他的改變……

「江和啊!你每次做環保收來東西,是要做什麼的?」他只知道小兒子盧江和是慈濟志工,至於慈濟在做什麼?他就不清楚了;他常常看著兒子下班後,跟著一群師兄開著環保車到處收回收,他不了解兒子到底在忙什麼?收這些東西又要做什麼?

「喔!這回收回來的資源整理過後,可以拿去賣啊!」盧江和沒有多想回答著。

「賣了?那這個錢是要做什麼用啊?」盧進興心中的問號更多了。

「賣了錢就可以去幫助人家啊!而且這些東西不整理也是垃圾啊!整理過後就可以賣錢,還可以幫助人家,也算是做善事啊!」盧江和認真的解釋給父親聽。

出身窮苦的他,聽了兒子的解釋,心中閃過一個念頭,心想:「這樣就能助人啊?不難嘛!」

「那我可不可以跟你們一起做?」

「可以啊!」對於父親的認同,盧江和心中有掩不住的高興。就這樣,盧進興開始跟著兒子開著環保車到各個定點收回收資源。

心之所向 長有所用

「嗶、嗶……」昏暗的夜色,環保車在窄小的巷弄間前進著,「盧爸!你上車斗接東西,這些重的我們來搬。」一行人就屬盧進興最年長,志工們都稱呼他「盧爸」,大家身手矯捷,轉眼間,將成堆的回收物堆上了車。

一旁的環保志工按著踏板下降按鈕,「嘰……」踏板正緩緩的下降中,在離地大約一尺時,忽然間「磅」的一聲,踏板用力的頓了一下,站在後車斗踏板上準備下車的盧進興,一時重心不穩,從上面摔了下來。

「啊——有沒有怎樣?」一時間,盧江和跟著大家擠上前去扶起了他。「沒事!沒事!」在大家的扶持下,他吃力的站了起來,此時的盧江和從父親緊抓他手臂的力道中,就知道他受傷了,父子倆眼神會意的交會,什麼話都沒說……

「不行!你不要再跟環保車了!」盧江和斬釘截鐵地拒絕,盧進興腳部裹著紗布,眼神哀怨地拜託兒子:「可是我喜歡做環保啦!……那我在家做好不好?」

盧江和拗不過他的決心,跟家人再三協議下,就讓七十幾歲的老父親就近在哈瑪星附近的商家回收資源做環保。

黃金店面 捨租作回收

盧進興的回收量,是哈瑪星志工中第一名的,回收的東西總是堆滿了一屋子。(攝影者:呂秀芳 日期:2009/10/04 地點:高雄鼓山哈瑪星)
夏日午後,熱鬧的渡船頭街口轉角,兩間相連的四樓透天厝是大家眼中的黃金店面,門前綠色的慈濟環保回收旗幟,隨著暖暖的微風擺盪,在這車水馬龍的市集中,這兩面旗幟顯得特別突出;附近的鄰居總會自動將家中的回收物拿過來給盧進興,沒做生意空出來的黃金店面,被他拿來堆置回收物,騎樓下,常看到他大籃、小籃的做分類,常會有人走進來詢問:「阿伯!你的店面要租人嗎?」

「無啦!我樓上自己住,樓下要做環保的!」盧進興總是斬釘截鐵的拒絕,認識他的鄰居總會說:「為了做環保,送上門的錢都不要!」

陽光穿過枝葉輕輕灑進騎樓,在地面上印出班駁的光影,四樓透天厝騎樓底下,他彎著單薄的身子,雙手攏起一疊疊分類好的紙板,再用紅色的塑膠繩來回交叉用力綁好……轉個身將推車上的幾包黑色袋子搬下來,拿了幾個大小不一的籃子往身邊擺放……戴上口罩、手套,伸手往身後拉了一張板凳坐下來,開始從成堆的「垃圾」中,挑出可以回收的物件,一根吸管、一張名片紙他都仔細回收。

「唉呦!真討債喔!(台語,浪費的意思),都臭酸了!」他打開黑色袋子裡被丟掉的餐盒,想起小時候,全家人常常有一餐沒一餐的過日子,每每看到這樣的情形,他總免不了抱怨幾句,拿了一個乾淨的塑膠袋,將這些殘羹剩飯收集起來,拿來餵流浪狗。

一生打拚 嚐盡冷暖

小時候的窮苦生活,是他抹不掉的記憶。1945的戰後年代,住在台南鄉下的盧家,日子不好過,家中人口眾多,年紀尚幼的孩子就得幫忙負擔家計;天未亮,他就得跟著姊姊到漁港批魚賣魚,半夜還得去鹽田擔鹽,擔心弄濕了衣服,得脫衣下水工作,寒夜露重,全身凍得直打哆嗦。

十三歲那一年,十五歲的姊姊被送去當童養媳,他被父親送到高雄一個遠房親戚家當長工,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掃地、顧店、張羅大小事務,長工是沒有薪水的,他一做就是十年,二十一歲他入伍服役,臨行前,主人家只給了他一張破毯子……退伍後,他將身上僅有的錢拿來做小生意,二十六歲那年他成家了,經濟不寬裕的他,租了小房間,幾年下來孩子一個接著一個出生,他日以繼夜地工作。

凌晨一兩點到漁市場撿些不用本錢的魚,到早市販賣;中午頂著烈陽、踩著嘎吱作響的腳踏車,載著飲料、罐頭到碼頭上叫賣,直到日落西沉。昏黃的燈光下,他們一家人小小房間,堆著飲料罐頭,一家人的生活起居也都在擠在這間房間裡,從漁港撿回來的魚,是餐桌上固定的菜色,省吃儉用,希望早日擺脫貧窮,盧進興總是對著跟他一起吃苦的妻子說:「我們多省點,就能早一天買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

當他攢了一些錢,想要和朋友「跟會」,賺點利息錢,還被人取笑他怎麼會有錢……他終於靠自己的力量,在當時非常繁榮熱鬧的哈瑪星街上,買下兩間透天厝,做起雜貨店的生意;他煮的豆漿和紅茶,真材實料、濃郁香醇,很受好評;太太雙腳踩著縫紉機踏板,一件件的成品滑落縫衣機旁的大籃子裡……夫妻倆胼手胝足的把孩子一個個拉拔長大、成家。

年紀大了,他和調職回到高雄的小兒子盧江和一起做環保,也參加了慈濟志工的培訓,打掃靜思堂、到慈濟醫院當志工……甚至連他以前最忌諱的——為往生者助念,他都一樣投入,忙得不亦樂乎。

七十幾歲才做慈濟 自覺太晚了!

「七十幾歲才進來做慈濟,太晚了!」他常常這樣對著兒子說。2008年,盧進興要受證成為「慈濟慈誠」的前一晚,他興奮得睡不著覺;隔天,當證嚴上人親自為他掛上名牌時,他的淚水再也忍不住了,滿臉淚痕的他暗自發願:「我要更加努力做環保,我的回收量,要做哈瑪星的第一名。」

走過物資缺乏的年代,盧進興對回收物非常重視,一張紙片、一根吸管,都分類得十分仔細、清楚。(攝影者:呂秀芳 日期:2009/10/03 地點:高雄鼓山哈瑪星)
「你真的是哈瑪星的第一名!」每隔幾天,幾位師兄就得開著環保車到他家載回收物,對於他一整屋子的的回收量,總是咋舌不已。大家將一袋袋的回收物往環保車上放,不一會兒就堆得滿滿的,成堆回收物的內容包羅萬象,有彎曲鏽蝕的鐵條、報廢的電器產品、寶特瓶、紙類……每一樣他都分得清清楚楚。

師兄總愛和他打趣著說:「盧爸,您只要集中收就好,不要分類,不然環保站等著分類的志工,就『沒頭路』(台語,沒有工作的意思)啦!」

環保車載走了一車的回收物,他馬上接著掃地、用加了漂白水的水拖地,不一會兒功夫,地板顯得亮潔如新,最後,他還拿了「明星花露水」,將屋子裡外噴灑香水。

晚飯後,他一頭躲進悶熱的廚房裡,「阿公!你在忙什麼?」胖嘟嘟的孫子好奇的問。「煮紅茶啦!」

瓦斯爐上鍋子裡的水「咕噜咕噜」滾著,他雙手忙著倒茶葉、攪砂糖,明天這些冰得透涼的紅茶要拿到銀川環保站給師兄、師姊們喝,「他們最喜歡喝我煮的紅茶了!」想到明天,滿頭大汗的他滿足地笑了。

電話機上閃著耀眼的紅燈,盧進興塞起耳邊的助聽器「哦!有回收,好!我馬上過去收。」

他步履輕快地推著推車,暖暖的海風迎面輕拂著;「噠、噠……」跨過港區的小舢舨,靜靜地滑過河道,激起一圈圈漣漪,火紅的落日將柴山映成一片金黃,附近商家的霓虹燈亮了起來,旅人們三三兩兩,漫步在港區的步道邊,悠閒浪漫的南國情調,不同於白天的車馬喧囂、人聲雜沓,晚霞和夕陽將他的身影拉得長長的。


註:
哈瑪星是指今高雄市五福四路、鐵路平交道(四枝擔)之交會處以西,至高雄港邊的地區。大致是北背著壽山,南面向高雄內港,形勢相當封閉。二十世紀初期日本人築港並造陸,將原本的海埔地以南(範圍大致是臨海路一)填築、規畫為市街地。

從打狗火車形修建有通往商港、漁港、魚市場的「濱海」鐵路三道,日人稱為「Hamasen」 (濱線),當地居民則稱之為「哈瑪星」。鐵路線名轉換成地區名、社區名。它是「打狗」狹義指稱範圍。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胡青青 高雄報導 2009/10/1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