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世界 陽光璀璨的笑臉

2012-09-20   | 吳宛霖 陳世淵
北區慈濟人醫會醫師蔡宗賢醫師。(攝影者:謝枝祥)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隨時試著去當別人的貴人的話,我相信,對!這就是我想要的!」慈濟人醫會北區志工蔡宗賢醫師,拄著拐杖遠赴印尼、斯里蘭卡、菲律賓、大陸等地義診,每個星期除了固定開業的診所,假日跟著人醫會四處義診。從2004年開始,蔡醫師還開始默默進行自己的「後山巡迴醫療」計畫,每個星期五自費搭車到花蓮慈濟醫院玉里慈濟醫院看診,沒診的時候,就做志工幫忙遞病歷、推床,一秒鐘都沒有浪費。

蔡宗賢曾說,自己是被「資源回收」送入慈濟的,所以更要身體力行「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但在九二一地震發生之前,蔡醫師心裡可不是這麼想的。

不良於行 加倍上進

1958年出生的蔡宗賢,身為家中四個孩子中么子,得到長輩非常多的疼愛,但一歲多時不幸罹患小兒麻痺症,導致右腳萎縮不良於行,卻也因為如此,從小到大,家人怕他自卑,因而得到親人師長們更多的關懷與照顧,讓他儘管行動不便,卻在愛的環境裡充滿自信。祖母更對他疼愛有加,不讓他受一些委屈,也不讓頑皮的孩子欺負他,小學老師也總是特別照顧他,加上他自幼聰穎,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也養成他自負的性格。

「回想起來,師長們表面禮讓我,其實私底下都把我當成家中的小霸王,班上的頭痛人物。」蔡醫師坦言。除了從小感染的小兒痲痺,蔡宗賢醫師前半生看似一帆風順,他醫學院畢業後順利執業,雖然收入頗高,已經被認為社經地位高於一般人,但當時的他仍總覺得不滿足。他二十歲時得知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但還是喜歡喝酒、抽菸和吃海鮮,其實就在他1986年開業之時,他的B肝已經轉變成肝硬化。

1980年代,臺灣股票行情正好之際,他也跟著進場投資,往往人在診所看診,心卻隨著股票行情上下起伏。他因為肝臟不好看診時間短,需要較多休息時間,蔡醫師坦言當時要下班時,若有病人進來就會很不耐煩,心想「我要休息了,你怎麼還來……」。當時的不滿足,加上對臺灣社會頗為失望,蔡宗賢醫師曾計畫帶著全家人移民新加坡。

驚世災難 醒悟因緣

1999年,突如其來的「九二一大地震」,一夜之間毀滅無數家園、巨創臺灣這塊土地柔腸寸斷,也間接改變了蔡宗賢醫師未來的人生方向。蔡醫師透過電視影像,看到千萬家庭的命運毀於一旦,也在「第一時間」看到穿著藍天白雲的慈濟人穿梭災區。也因為這場巨變,蔡宗賢醫師感受到自己的心態開始轉變。

「其實,在九二一之前的春天、我帶兒子去了一趟花蓮,參加一個發放日,也在慈濟醫學院看到了大體老師的捨身,我很震憾也很慚愧。」

菲律賓計順市火災,北區慈濟人醫會醫師參與發放,蔡宗賢醫師(右)送上物資給災民。(攝影者:娜卡米 地點:菲律賓大岷區 日期:2011/03/22)
「原來對生命也可以如此尊重,上人是在幫我們重新塑身。」那一天,改寫了蔡宗賢對生命的看法。以前求學時,解剖課程裏關心的只是骨頭、血管、肌肉、神經,在慈濟,他見證了師生與大體老師對生命的尊重。

「九二一」之後,他成為北區慈濟人醫會的一員。一走入慈濟,蔡宗賢衝得很快,其他志工都形容他像是「搭直升機」一樣,每次義診幾乎都有他的身影。行動不便的他,提著他口腔義診專用、可以容納鹵素燈、機頭等牙科基本配備的「○○七手提箱」全臺走透透。除了長年前往國內偏遠地區進行醫療工作外,還參與南亞大海嘯、四川地震等等義診、發放等援助工作,甚至到菲律賓協助蓋屋。蔡醫師就曾說,「平常自己在診所看病人,不到十個就覺得很累(因有肝硬化),還需睡午覺。到海外義診時,為數十位病患治療,整天下來卻一點都不累。」

他說,許多國家的民眾,也許生活很貧困、住屋遮風避雨都有困難、甚至難以求得一頓溫飽,但他們臉上總是堆滿笑容,毫無心機地分享。長年的義診經驗,讓他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的心境。蔡醫師曾感嘆地說,人若不知感恩,心是無論如何快樂不起來的,當年的他,就是最好的證明。「參加義診時,才慢慢學習到什麼是富有,發現隨時隨地能去幫助別人、隨時隨地去祝福別人的人,我覺得這樣的人最富有。」他加入慈濟後,發現自己有能力滿足別人的需求,才是自己的幸福。


自費支援 玉里醫療

蔡宗賢加入慈濟之後更加忙碌,原本的家庭日被義診取代,一度引起妻子王緯華的不滿,也更加擔心他的健康。蔡宗賢積極引導妻子加入這個他全心投入與認同的團體,更將過去購買的股票全部賣出,所得的錢全都用妻子王緯華的名義捐出。深受感動的王緯華開始跟上丈夫的腳步,夫妻兩人在2003年同時受證為慈濟委員,之後更常常一起出國義診、一路互相扶持。

雖然已經利用平常看診的空檔去義診,有時候遇到重大災難或機動的任務,蔡醫師常常就寫一張紙條貼在門口就出門去了。從2004年起蔡醫師的「後山巡迴醫療」計畫,從不間斷,就算颱風來臨前夕,只要火車有通車,就可以在玉里慈濟醫院內看到他的身影。所有交通費用不僅是由個人吸收,他也從未向醫院領取任何薪水。

玉里慈濟醫院院長張玉麟(左)與蔡宗賢醫師(右)合影。(攝影者:陳世淵)
白天看診、晚上當醫療志工,忙碌的急診室,只要看到蔡宗賢醫師出現,仿若吃了一顆定心丸。蔡醫師除了協助送檢體和膚慰病人外,總不忘叮嚀醫護同仁要「多喝水」,而且他不但自掏腰包坐車到玉里慈院看診,也自掏腰包親自打製「精力湯」來照顧同仁的健康。

他通常每周營業四天,周五前往玉里慈院看診,晚上在玉里的急診擔任志工,協助推床、遞病歷、周六又到花蓮慈濟醫院,周日若花東地區或其他各鄉鎮縣市有義診活動,他再機動前往協助口腔義診。蔡醫師強調,志工從事義診的過程,絕非付出,而是學習!每一次義診獲得最多的都是自己。

玉里慈濟醫院張玉麟院長就說,蔡宗賢醫師是一位人醫大愛的典範,十幾年來,只要火車能到玉里,他一定到,哪怕刮風、下雨,拄著拐杖上下火車站的階梯都不畏苦,只因心裡惦記著玉里病患的病苦,縱使曾發生病患對他不禮貌的言語暴力,蔡醫師仍笑臉以對。除了牙科門診,只要學校提出邀請,蔡醫師還會另外安排時間到校園裡提供口腔衛生教育的服務,運用簡單的道具配合活潑生動「幫忙抓牙蟲」的故事,讓偏遠地區的小朋友們,可以學習到最新的口腔保健技巧。

精進身影 躍上螢幕

雖然生活更加忙碌,蔡宗賢醫師的心靈卻更加充實,加入慈濟後他早已改掉以往抽菸喝酒的壞習慣,也開始茹素,更努力做一個引導孩子走在正確路上的爸爸。

有一次花蓮慈院慶祝院慶,每年舉辦由醫院為起點跑回靜思精舍的十公里路跑,蔡醫師邀兒子一起來參加,要兒子跟他一起走完十公里。他雖然拄著拐杖,每一步都不方便,最後雙手都起滿水泡,他仍不以為忤、也不覺得痛,因為他堅持要以身作則讓孩子了解,人生道上需要「耐力」、「毅力」與「勇氣」。

雖然長年為肝硬化所苦,蔡宗賢醫師卻說,上人常告訴他「逆境就是增上緣」,就是讓他增長智慧的一個機會。蔡宗賢說,以前他拄著拐杖走在車站、公共空間,看到別人都避開他,都以為別人是「怕他」,後來才知道大家是知道他行動不便,事實上是「讓他」,讓他感受到一念之間的轉變有多巨大,心念一轉,看世界的眼光就完全不同。經過這幾年的歷練,他發現個性已有很大的轉變,笑容變多了,對病痛的抗拒也減少了,更重要的是,學到如何與疾病和平共處。

之後,蔡醫師也同意把自己的故事搬上螢幕,由大愛電視臺演出《陽光下的足跡》。蔡醫師說,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讓大家看到自己的腳這樣還可以當醫生、還可以做義診,那一般健康的人是不是會更能看到陽光?如果每一個人都能試著幫助別人,試著隨時隨地都去當別人的貴人的話,我相信,對!那就是我想要的。

自然法則 坦然面對

今年七月,蔡宗賢醫師決定舉家遷居花蓮,服務花東地區的民眾,八月份的時候,護理同仁發現他臉色不佳,請他做深入的檢查,蔡醫師檢查之後發現肝硬化嚴重,甚至發現了腫瘤,當時蔡醫師的兄長願意捐肝救助這個奉獻給病人、全家都最疼愛的弟弟,蔡醫師轉往北部醫學中心準備開刀,但健康情況卻一直起起伏伏不穩定。

花蓮慈濟大學醫學系「991生命教育課程」到醫院當志工,蔡宗賢醫師(右一)引領學生禮佛。(攝影者:王齡慶 地點:花蓮慈濟醫院 日期:10/11/20)
慈濟人發起為蔡宗賢醫師祈福的活動,希望透過眾人虔誠的心念,陪這位總是將燦爛笑容送給病人和慈濟人,自己默默承受病痛的醫師度過難關。

蔡醫師長年義診最大的體會就是「放下自我,懷抱感恩,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他最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常覺得自己很有福氣。」父親也是大體老師的蔡醫師,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大體老師,他曾與妻子王緯華曾約定,慈濟世界就是他們下輩子見面的「老地方」。

蔡宗賢醫師把自己殘缺的腳當作生命的貴人,意外比別人看到更多不同的人生風景,而他多年來以身作則,以作為一個人醫會志工、一個慈濟人為榮,每一次超越極限的付出,蔡醫師早已走在慈悲喜捨的慈濟道路上……

(文:吳宛霖、陳世淵 參考資料:450期《慈濟月刊》〈鍾愛不只一生〉,撰文/凃妙沂、大愛新聞)

●蔡宗賢醫師小檔案:

1958年出生
1983 陽明醫科畢業
1986年開業
1999年加入慈濟志工
2003年受證慈濟委員
2004 玉里義診 每週五看診

簡歷:
陽明大學牙醫學士
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師
英仁牙醫診所院長
玉里慈濟醫院牙醫師
慈濟人醫會志工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