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愛 成就阿甘正傳

2013-08-24   | 郭正民
簡阿甘說當了委員,不再只是記記生活開支,會員每筆善款都是一個善念的付出。(攝影者:楊秀春 地點:高雄市三民區 日期:2010/11/12)
「祝您生日快樂……」在高雄委員簡阿甘家裡客廳傳來歌聲,一家人圍著蛋糕,蛋糕上數字「60」的蠟燭上燃著細微光亮,映照著簡阿甘幸福的臉龐;一旁先生謝民壽給她一個擁抱,在臺東教小學的女兒、女婿,和在銀行工作的兒子、媳婦一起送上禮物,並獻上祝福。

小愛是「補」亦是「苦」 大愛才是菩薩道

時間彷彿回到1980年代,一家人一樣聚在家中,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氣氛,女兒回憶道:「念小學時,我早上要吃很多營養品,晚上要吃中藥補品,媽媽說『吃』,我說『不吃』,兩人常常互峙僵住,氣氛凝重。」

當時簡阿甘是全職媽媽,整天忙孩子的事。「那時媽媽除了補我們身體,還請家教補我們功課,我和弟弟複習功課時,媽媽就坐在中間監督——我們家晚上七點半以後是不准看電視的。」說到這裡,女兒望了媽媽簡阿甘一下,繼續說:「上學的午餐都是媽媽親手煮,親手送熱騰騰的便當,讓吃外賣或蒸便當的同學羡慕不已。」簡阿甘聽得頻頻點頭,然而在從前,她認為她的愛是「補」,孩子領受愛卻是「苦」。

先生謝民壽說:「那時候我看報紙寫上人在做救苦救難的工作,又看到太太的愛『太超過了』,孩子們都愁眉苦臉,就叫她去當慈濟委員。」果然加入慈濟後,簡阿甘與孩子的相處壓力減輕,半年後,有一次孩子向來訪的志工說:「如果早一點叫媽媽做慈濟,我們就不會那麼痛苦。」

「一位師姊給我上人開示錄音帶,我聽到上人一句話:『化小愛為大愛。我們若把孩子愛太深,會造孩子的業,孩子很難回報。』」簡阿甘說:「我就好像當頭棒喝,當下醒了,我要化小愛為大愛,把多餘的愛去關懷普天下的眾生,不要把孩子愛太深,也造成孩子壓力。」

媽媽心帶組員 誠懇心面對摩擦

1989年,簡阿甘加入會員後立即勸募,引領她的委員是屏東劉金菊師姊,一路走來,簡阿甘是法喜滿滿。「我的人生追求的就是這個,心境無法用言語表達,非常地快樂在金菊師姊引領下訪貧、環保、香積等活動。」

因為響應環保,簡阿甘在自家斜對面的空地設環保點,每天晚上七點半到九點就有一群人在整理資源,「那些環保志工後來都成為我的會員,幫我勸募,一直到空地蓋大樓,才結束做回收。」

由家庭主婦走向大愛家門,簡阿甘(中)打開了視野。(攝影者:楊秀春 地點:高雄市三民區 日期:2010/11/12)
後來社區組隊擴編,簡阿甘被推薦擔任組長,當時她很惶恐,不知道怎麼帶組內的慈濟教聯會老師。有一次上人在會議上問:「接協力組長有問題嗎?」阿甘師姊提問說:「我們這組學歷都比我高,怎麼有方法來帶他們?」上人開示:「你有心有願就有力,你若用心下去做,相信大家會配合。」簡阿甘當下恍然大悟,便提起勇氣,勇於承擔,落實化小愛為大愛,把她對孩子一樣的心,向組內志工付出關懷。

「我就是媽媽型的啦!」簡阿甘說自己從前整天都侍候自己的孩子、先生而已,就是小愛;當了組長後,就會發自內心去關懷組員,尤其當他們家中有事時,更要落實關懷。儘管有時仍有人我之間的摩擦,簡阿甘也學習轉念,放下執著與身段,來取得別人的諒解,「慈濟是大團體誤會難免,因此要誠心相待才能化解疑猜,把心拉近,結緣生生世世。」

六十歲生日這天,簡阿甘回顧自己的幸福人生,吹熄蠟燭那一刻,虔誠地許下願望「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郭正民 高雄報導 2013/08/0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