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獨輪車 環保疊疊樂

2014-10-30   | 蔡瑜璇 黃筱哲
阿嬤的獨輪車早就不堪使用,底部已爛掉損壞,是另外焊接鐵條支撐,阿嬤仍惜福,發揮物的最大功用。(攝影者:黃筱哲)
一大早鳥鳴啁啾、陽光燦爛,凃秋梅阿嬤坐在自家庭院將清晨回收來的回收物進行分類,動作俐落、精神抖擻。七十一歲的秋梅阿嬤從小住在山上,年幼幫忙農事,長大後做過蓋房子的小工,因此她深知:「做代誌是要大粒汗小粒汗,才有收穫。」正顯示她的為人勤勤懇懇、做事實實在在。

阿嬤在五十五歲那年退休後開始做回收,起初一個人騎腳踏車到路程約五十分鐘的臺南新化環保站學習回收分類。之後要協助兒媳顧孫,便將自家的庭院空地做為村莊的回收點。有時鄰里厝邊打電話告知需要載回收,阿嬤總是歡喜地馬上出動。

阿嬤因長年勞力工作、擔負重物造成脊椎、膝蓋受傷,需穿上護腰、護膝,才能支撐使力。阿嬤穿著證嚴上人與環保菩薩結緣的護腰,做起事來開心地說:「感謝師父,這車邊柔軟,真好穿!」護腰不僅是上人護持弟子的身命,也是疼惜弟子的心意。

堅持再用惜物命

拂曉時分,遠方雞啼四起,外頭仍是一片星空黑夜,秋梅阿嬤早已整裝準備出門,此時牆上的時鐘指著四點四十分。阿嬤徒步推著獨輪車,沿著街頭巷尾收取回收物。鄉下人習慣早起,大家不約而同問早道好,寒暄招呼,冷清的街道頓時散發出濃濃的人情味。

拆開紙箱放在最底部,玻璃瓶、塑膠杯、紙杯等混合回收物壓得扎實,袋袋相疊,似乎已達獨輪車承載量的最大限度,只見阿嬤頗具巧思地在前端放了竹竿與鋼條,拿起繩子纏繞固定,繼續往前走到下一戶人家。

阿嬤因長年勞力工作、擔負重物造成脊椎、膝蓋受傷,需穿上護腰、護膝,才能支撐使力。(攝影者:黃筱哲)
這時,阿嬤拿起掛勾,熟練地東掛一袋,西掛一袋,持續前行,一趟路下來,回收物早已疊得不能再疊,阿嬤僅露出兩隻眼睛,這一幕好像人有無限可能,車有無限空間,我們實在佩服萬分。阿嬤說這還不是最多的時候,量多時疊到比人還高,只能憑感覺走路。

其實阿嬤的獨輪車早就不堪使用,底部已爛掉損壞,是另外焊接鐵條支撐,阿嬤仍惜福,發揮物的最大功用。看著阿嬤腰椎不好還堅持走入社區,力行環保,我想起阿嬤如同十地菩薩的典範,腳踏「實地」護大地,歡喜付出不計較。

彼此成就為法親

秋梅阿嬤與慈濟志工月桃是舊家鄰居,兩戶只隔一扇窗,往來密切。早期阿嬤將每個月的善款交給月桃,月桃也邀約阿嬤參與慈濟活動。數年前已完成見習的阿嬤因不識字,對培訓受證委員望之卻步,就專心於社區回收。

與阿嬤住在同村莊的弟媳秀鳳也對環保相當投入,因會騎機車就在菜市場、派出所、住家附近收取回收物。秀鳳一心想培訓受證,先生提出唯一的條件就是姊姊(秋梅阿嬤)也要一同陪伴。

因緣就是這麼巧妙,阿嬤為成就弟媳開始報名培訓課程,弟媳也意外成就阿嬤不敢完成的夢想,可喜的是兩人將於年底歲末祝福完成受證。由於兩人都不識字,月桃主動承擔為兩人謄寫勸募本。三人相互體貼成就,利他無私之心誠可貴!

十多年前秋梅阿嬤搬到新家,在庭院手植樟木幼樹,如今枝葉茂盛成為阿嬤遮日乘涼做環保的最佳地點。同樣地,阿嬤十多年來深耕社區做環保,像樹根一樣不斷延伸到各個角落,成為山上區的大地守護者。

(文:蔡瑜璇、黃筱哲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75期)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