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伸援助失業者入厝

2009-02-14   | 廖麗質
師兄們搬來愛心物資─二手冰箱,協助入新厝。攝影者:鐘玉珠

四季轉換,冬去春來,意喻著人生的起承轉合,也代表苦盡甘來的希望。元宵節剛過雖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但在陰暗的角落仍有人需要伸出援手,幫他們渡過人生的低潮。

三十二歲的潘先生,由2008年起失業至今,帶著輕度智能障礙的太太與三名子女(其中兩個發展遲緩),靠著兒童福利聯盟中心的補助金過日子;因繳不起房租,五個人棲身在舊小客車上十多天,睡不好、吃不好,直到台中市南區慈濟志工接獲通報,立即幫助解決住的問題,才得以改善。


慈濟志工逗相挺 長期陪伴度難關


東南區環保幹事莊秀琴與厝邊幾十年結好緣,委託里長幫忙找房子,鄰居們聽到有人需要幫助,義不容辭「逗相挺」,並承諾會幫忙照顧這家人。潘先生一家五口,在慈濟志工與鄰居的協助下,2月14日熱鬧「入厝」;一早資深委員賴秀麗蒸了三個象徵一路發的發糕、糯米糰…等,並準備好現場搓湯圓,十幾位志工到場祝福,人氣旺旺來,給潘先生入厝好彩頭。

秀麗師姊說:「剛見到潘先生的時候,沒想到還這麼年輕卻衣衫襤褸,那模樣真叫人不捨,心想他如果是我的兒子,一定跟他抱頭痛哭。希望他們一家人能先安頓後再找工作。現在看到他們一家人歡喜入厝,我比誰都高興。」

師姊提來棉被床墊,注入新家的溫暖。攝影者:鐘玉珠
這間兩層樓透天厝,給了三個孩子寬闊的空間,他們興奮地跑進跑出。志工問:「你們喜歡這裡嗎?」潘小妹答:「我好喜歡住在這裡,因為這裡的房間好漂亮。」孩子單純的心,絲毫沒有掩飾。愛心物資有二手冰箱、瓦斯桶、床墊、棉被、鍋碗瓢盆、衣物、白米、還有莊秀琴師姊捐出自用的瓦斯爐具、炒菜鍋、電風扇等生活用品…把這些物品定位,就有了家的溫馨。細心的師姊還把儲米桶貼上一個「倒滿」字,象徵米桶隨時倒滿滿。

長相清秀的六歲潘小妹是長女,落落大方的談吐,不僅有問必答,還當場秀了一段背誦流暢的《弟子規》,讓爸爸感到很驕傲,更獲得了滿堂彩。潘先生始終鬱鬱寡歡、苦笑面對,他說:「今天入厝雖然很高興,但是一想到目前還在失業中,投出的履歷表也在等候通知,我的心怎麼樣都高興不起來。」

不怕一丈走不到,只怕寸步不移。」志工精心製作的靜思語海報,貼在牆壁明顯處,隨時鼓勵著這一家人。

秀麗師姊表示:「照顧戶需要長期的陪伴,今後視狀況給予適當的幫助,鼓勵他們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然後再慢慢引導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這就是慈濟人最大的心願。」也祝福潘先生能早日找到工作,脫離困境。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