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哲民 反璞歸真才動人

2013-10-23   | 蘇哲民
蘇哲民(左)希望能恆持初發心,繼續發揮自己所長,把握當下報導人間美善。 (攝影者:潘國揚)
剛進慈濟,寫了幾篇社區活動報導文稿,我百思不解,為什麼平日信手拈來,根本不當一回事的文稿寫作,竟然會被一連退了幾次稿?沒退的稿還被修修改改。

「實在寫不下手了!」若不是太太一再安慰、鼓勵,以及後來參加了人文通識課程研習,連續上了幾堂課,從講師及同學們的分享中,對於慈濟人文的認知,以及採訪中團隊運作的藝術,終於讓我有所體悟。

那次研習後,我的文稿寫作漸漸地受到肯定,登上大藏經的篇數增加了,讓我重拾信心。

因緣來得正是時候


清明前後雨水紛紛,心情也隨之起伏不已,如同修行路上總帶牽絆,讓自己有藉口有理由,前進了兩步卻又倒退了一步,明知已在寶山中,但依然兩手空空。雖然自認為慈濟四大八印已深植心中,但是習性難除,教人不得不深思自省。

求學時代,在學校攝影社當副社長;工作後,在雜誌社當總編,舞文弄墨對我而言易如反掌。既要符合社會期待,我知道風花雪月、華辭麗藻是免不了;為顧及事業營利,推波助瀾、煽情惑眾有時也是一種手段。總而言之,矯情媚俗似乎是難免的事。

文字志工蘇哲民熱誠付出,在記錄空檔,也補位幫忙攝影照相。(攝影者:黃智勇)
2011年的水懺演繹,隨著太太走進了慈濟世界,終於讓我有了改變。

參加每次的共修,或法繹、或手語,在反覆一次次的偈誦中,我猛然悟出,雖然我一心學佛,也努力想從證嚴上人的法中去領悟人生真諦,卻總礙於世間雜染,以致積習難返,所以知識歸知識,修行歸修行,表現在慈濟活動報導文稿上,難免流於過多的渲染或鋪張。

這與慈濟報「真」導「正」、弘揚「人品典範」的基本訴求南轅北轍,自然就會受到修正。起初看見文稿遭刪減總會面露不悅,每每想放棄,還好太太鼓勵,常藉機灌溉上人法水,讓我去無明,如今還能在人文真善美的團隊中學習,真的要感謝太太的適時激勵。

佛法在日常中 菩薩在人間行

在一次次的活動記錄中,我見識到真正的藏經,其實就在人與人之間,在每件事、每個時間、每個空間中,鋪展而成。

記錄社區組隊聯誼會時,梁安順師兄分享他的修學心得:「戒、定、慧」乃開發心中無盡藏的不二法門,先以「戒律」 約束身體的行為,再用「禪定」讓心思平靜下來,然後以「智慧觀」 斬斷心中的煩惱,以人事的磨練修養心性,實踐「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以修正念」。我懺悔自己,光知而不行,或在自我原諒的當下懈怠了。

蘇哲民(左)起初見文稿遭刪減,每每想放棄,還好有太太與法親適時鼓勵,如今才能在人文真善的團隊中繼續學習與成長。(攝影者:施智偉)
又記錄彰化慈濟志工每個月一次星期五和星期日在火車站裡,幫忙接送和美實驗學校的身障生,上下火車返鄉敍天倫,無論天候如何,一點也不影響進行。有時火車站候車月臺上,風大得讓人身體都站不穩,更別說身障孩子們,志工們用愛化礙,溫暖孩子的身心,也鋪平了孩子們返鄉、返校的平安路。讓我了解是慈濟人的真與誠,讓這項任務可以持續十年不輟。

去年(2012年)的通識課程及社區志工培訓,讓人收穫滿滿,尤其是一次次安排師兄、師姊的心得分享,字字句句嵌入心頭,體悟到「以人為師」,並懂得對鏡反求諸己,才能勘破因果定論,「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漸漸地,我的報導文稿曝光率漸漸增加了。

譜寫家庭幸福經

做慈濟不是看你做很多善事,或做很多慈濟事,而是看平常如何從身口意修十善,把佛法力行於日常生活中,實踐「孝的真諦」和弘揚「孝為人本」的理念。這是我記錄幾場中小學畢業感恩茶會的體會。

志工們精心設計的活動流程,再加上感人的短劇呈現,不只讓在場的同學熱淚盈眶。一句「不問自己問兒健」,也教我久久不能自己,內心激動得流下兩行淚。未入慈濟前,總以為守在父母身邊就是孝順,殊不知言「孝」雖易,而「順」卻難為,而今父母已不在,徒嘆奈何?

蘇哲民(右)參加人文通識課程研習後,文稿寫作漸漸地受到肯定,登上大藏經的篇數增加了,讓他重拾信心。(攝影者:黃英喬)
在慈濟的人文,教我們把別人的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把別人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般疼愛,這是以前不曾有過的想法。過去追求名利,讓許多親情如流水般消逝,如今在記錄文稿的當下,學會用大愛的觀念,來彌補空過的遺憾,我找回了家庭的溫馨。

記錄靜思語教學研習課程,從講師的分享中,「孩子是我們人生的貴人」、「父母是孩子的模」,讓我心生愧疚。從前家裡像戰場一樣,始作俑者卻是自己,這不就是言教失當,期勉我當及時警醒,避免重蹈覆轍。

在安養院或行動浴佛時,看見老人家臉上的笑容;在燈會期間宣導做環保;在火車站幫忙推輪椅;也在小孩受傷時,看到師兄、師姊來家裡的深深祝福,那些不曾有過的感動,漸漸地拔除了我習氣上的刺,讓我學到知足、善解、感恩與包容,也將自己的感動,化為文字再感動別人。

人人都是一部可貴的大藏經,希望我能恆持初發心,繼續發揮自己所長,把握當下報導人間美善,我也在一路拾寶的過程中,繼續蛻變成長慧命增長。

(文:蘇哲民 彰化報導2013/10/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