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釋證嚴
學校/出版單位:慈濟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6.05

《八大人覺經講述》(共一冊)


證嚴上人 一九三七年生於臺灣臺中清水,皈依印順導師,

以「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為終身立志奉行的信念核心,

倡導「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

一九六六年創辦「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

在「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精神貫徹下,

開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以及「國際賑災、骨髓捐贈、

環境保護、社區志工」等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上人講經依文釋義,又超越經文,皆事理相融、以淺喻深、暢佛本懷。

事相應時空而轉變,是一部臺灣社會的縮影、一部世界苦難的歷史、

一部地涌菩薩的見證;理相則跨時空殊無二致,乃一以貫之的菩薩道。

上人所傳的佛法,不著眼於深刻佛學理論的著述,

而是簡約質樸地在生活中力行佛陀的教導,

是人間真能實踐的法門,使人身心安頓、自在清涼。

一九九一年麥格塞塞基金會頒給 上人社會領導獎,原因是

「喚起現代臺灣民眾對古代佛教慈悲為懷教義的重視」;肯定

上人是佛法精神的傳承者,是佛陀本懷的實踐者。

慈濟時時刻刻以「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難」為目標,

善導大眾付出無所求、同時說感恩之風氣,以尊重、大愛擁抱地球村。

五十年來慈濟人克己復禮、心寬念純,不分宗教、種族、政治,

贏得國際社會的肯定,獲頒無數獎項,如臺美文教基金會社會服務獎、

美國艾森豪國際和平獎章、行政院文化獎、日本庭野和平獎、

美國羅斯福基金會傑出公共服務獎等,以表彰 上人對世界的貢獻。另有

香港、臺灣、菲律賓、泰國等五所知名大學,授與 上人榮譽博士學位;

上人總是謙稱,所有榮耀應歸給全球慈濟人,而他只是代表受獎而已。

慈濟和佛法、佛法和慈濟,同一法脈。

上人是靜思法脈的奠基者,是慈濟宗門的開創者;

始終如一,依循佛陀教法,就是行菩薩道。

 

內容簡介

《八大人覺經》含經題只有三百八十一字,經文簡短扼要,易於修學。

上人於靜思精舍,講述《八大人覺經》共三次。

第一次講述時間為一九八四年九月至一九八五年九月,

於每月一次的慈濟委員聯誼會,共十二場;

每一場皆強調欲救世間災難,必先救人心。

 

第二次講述時間為二○○二年十一月至二○○三年元旦止,

上人於每日晨語時間,對精舍常住二眾、醫院志工,共講述三十二場。

當時,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均已開展,

然世界各國卻因四大不調、災難頻傳、無日寧安。

上人提醒人人,應明瞭世間、器世間、有情、無情等災難,

教示眾人當居安思危。

 

第三次講述時間為二○一○年三月,

上人連續八日於志工早會,對精舍常住二眾、志工開示,

因時間有限,內容甚短,並未結集成冊。

 

此次經藏結集編纂,以一九八四年與二○○二年的開示稿為依據,

融舊入新,以理相繫,義理清晰;以事相證,脈絡分明。

時間雖跨越將近二十年,其理其事並無違和,更能見證

上人始終如一,倡導「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悲心願力。尤其

對現代與後世的聲聲呼喚,句句叮嚀,語語慈愛,

既深入佛法又淺出人間,實實在在就是

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間寫歷史,為慈濟立經藏。

編纂團隊恪遵「信達雅」之原則,

謹遵 上人開示脈絡與語境,取其「信實」;

依文字承載之義理與順暢,求其「通達」;

依閱讀之鑑賞與領受,精其「雅正」。

封面題字係以 上人早期手抄《無量義經》與《妙法蓮華經》書法為體,

書名「講述」二字,呈現 上人述古說今,跨時間長河,證如是諸佛道同,

用字除有時代性的語言外,詞彙亦保存許多中原古漢語,

而部分原創之語詞,雖不同於一般常見成語,卻更能曲盡講述之要義。

 

此書之出版,感恩靜思二眾弟子:

精舍出家法師、清修士、居士大德等共一百多位,

參與聽校、順稿,並進行校對與校勘。

編輯後為求謹慎恭敬,復經居士大德試讀、精舍出家法師審讀,

就閱讀之事相、義理與疑惑,提出辨證或指導,

經反覆討論修正後始定稿。

自由落體陳俊良設計師所帶領的團隊,為本書設計封面、版型,

提出新式斷句的編排創意,務期句句靜思,段段獨立,連篇成章,

使佛典能更貼近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深入日常生活的思維。

 

第一章 釋經題

一、出家修行

二、末法時代

三、三理四相

四、翻譯與弘揚

 

第二章 至心誦念 八大人覺

 

第三章 世間無常

一、世間無常

二、國土危脆

三、四大苦空

四、五蘊無我

五、生滅變異

六、虛偽無主

七、心是惡源

八、形為罪藪

九、漸離生死

 

第四章 多欲為苦

一、生死疲勞 從貪欲起

二、少欲無為 身心自在

 

第五章 惟慧是業

一、心無厭足 惟得多求

二、增長罪惡 貪為根源

三、菩薩不爾 常念知足

四、安貧守道 惟慧是業

 

第六章 破煩惱惡

一、懈怠墮落

二、常行精進

三、摧伏四魔

四、出陰界獄

 

第七章 廣學多聞

一、愚癡生死 六道輪迴

二、菩薩常念 廣學多聞

三、成就辯才 教化一切

 

第八章 等念怨親

一、貧苦多怨 橫結惡緣

二、菩薩布施 等念怨親

三、不念舊惡 不憎惡人

 

第九章 守道清白

一、五欲過患 造多惡業

二、雖為俗人 不染世樂

三、常念三衣 瓦缽法器

四、志願出家 守道清白

五、梵行高遠 慈悲一切

 

第十章 發大乘心

一、生死熾然 苦惱無量

二、發大乘心 普濟一切

三、願代眾生 受無量苦

四、令諸眾生 畢竟大樂

五、立諸佛願 發菩薩心

第十一章 覺生死苦 捨離五欲

一、精進行道 慈悲修慧

二、乘法身船 至涅槃岸

三、復還生死 度脫眾生

四、令諸眾生 覺生死苦

五、捨離五欲 修心聖道

 

第十二章 誦念滅罪 常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