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00三年四月十七日起,證嚴上人於晨語時間宣講《水懺》,歷時五年,講演五百三十五場,於二00八年三月十二日圓滿講畢。
上人於二十一世紀初,選擇宣講《水懺》,有其對時代的深刻觀察與期許。
告別戰亂與飢餓交錯的二十世紀後,接踵而來的新世紀,竟充斥著更多的苦難與不安。SARS、禽流感、新流感等傳染疾病橫掃全球;恐怖攻擊及美伊戰爭,引發全球人心不安與眾多生靈塗炭;全球暖化導致各種極端氣候頻頻出現,氣候難民日漸增加;饑饉情形在氣候暖化的助長下,作物歉收面積與挨餓人口都比上個世紀更為嚴重。
小三災遍地肆虐,大三災蠢蠢欲動,上人因此於本世紀初頻頻說著「來不及!來不及!」。面對撲天蓋地而來的眾生苦業共報,上人說的「來不及」三字,明顯流露出心中對苦難眾生的悲痛不捨。
如何才能消弭災難?怎樣才能轉「來不及」為「來得及」?搶救地球要從哪裡救起?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帶動人人大懺悔。上人慈示:「此刻所需要的是全人類共同做『大懺悔』。人人洗心革面,趕快將心中的埋怨、對立、瞋恨消除,開啟自己清淨善良的本性。唯有啟發這分虔誠的心,以慈懷柔腸相互對待,才能真正消弭接二連三的災難。」
懺悔,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法門之一,懺悔儀軌也在歷史長河中,漸漸變得繁複。上人所說的「大懺悔」,不獨是指傳統的去寺院拜懺,也不只是拜「八十八佛」或「大懺悔文」、或是讀誦懺文。
上人所說的「大懺悔」,更是指「人人要徹底將整個心洗乾淨,內心不要有煩惱,不要常常以怒目的形態對人,應該要像彌勒菩薩一樣笑口常開。用愛邀向人間,要走入人群,教大家一起來做大懺悔。」
不論是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一切的宗教都提到懺悔。懺悔的意義以基督教來說,是「洗罪」;而佛教徒每天早晚課都會念誦懺悔文,就是「洗心」。上人慈示:「我們既懷抱著入世救世的理想,就得先自淨己心,才能進而淨化別人,所以要好好地將自己的心念『化整為零』。意思是說內心在過往所積累的是非、我執、計較等煩惱,現在應該藉著大懺悔來淨化自己的心,這不止於早晚二堂課誦而已,而是在平常時時刻刻中,都要善加自我檢視,努力改往修來。」
若是過去與人有心結者,從此刻起要悉數化解,然後趕緊種下善的種子。心地若未淨化,好比含鎘的土地一樣,即使種了稻米,也無法食用。如果志工彼此之間曾經心有怨結者,更要趕緊先做大懺悔,將心地做一番大清掃。
自己犯了錯誤,一定要發露懺悔,懺悔則清淨。真正的懺悔是在大眾面前,勇敢地講述自己的過失,以後絕對不再犯。敢承認過失就是有勇氣、有毅力、勇猛精進的人;假使自己有錯誤卻隱藏起來,那是懦弱、不肯精進的人,因為隱藏自己的過失,就有再犯的可能。
慈濟人常常現身說法,也就是「漏氣求進步」(臺語)。親口說出自己以前的過錯,在眾人的見證下去惡從善,此即人前行懺。慈濟強調人前行懺悔,實是依佛制而來。佛在世時,出家人每半個月需行懺悔。比丘會向佛陀說,某位比丘在某個地方發生某事,他的態度、行為如何……。佛陀就會問明當事人,若事屬實,佛陀即教誡:「如此的行為不宜!從現在開始,我要制定某某戒律,讓大家知所規範。」
上人教示:「這就是教我們大懺悔,懺悔則無罪,知過能改,就是好人了。所以若有人做錯事,但懂得懺悔,大家也要懂得包容他,愛護他的道心。」
懺悔就是「洗心」,不過「洗心」卻是一件困難又辛苦的事。要洗自己的心都不容易了,何況是要洗他人的心。世人都有自我、傲慢的心理,所以人與人之間無法尊重,無法接受彼此的見解。雖然真理都在經典中,但世人卻不一定去看;即使看了,也不一定能夠體會;即使有所體會,也不一定能付諸行動,真正做出來。
儘管如此,上人還是一再勉勵大家:「要做菩薩,總是要先捨掉自己──捨掉自己的觀念、捨掉私己有所求之心。人若總是為己,煩惱就解不開,所以一定要捨掉自我。雖然大家現在投入慈濟,都在做好事,過去的錯誤也不要怕人知道,誠實發露、改過,心靈才能坦然,才不會將煩惱、罪惡感積存於心。」
「大懺悔之後,則要有大願力,以大力量破除障礙,轉苦為樂。像是慈濟人在行善付出時,常常做得汗流浹背,很辛苦!但是慈濟人不說苦,反而認為有能力替別人做事,還有這麼多菩薩夥伴共同努力,真的不是辛苦,而是幸福。所以轉苦為樂,轉苦為福,關鍵就在自己的心境。」能起大懺悔心,上人謂此是「自我革心」。
「懺悔就是洗心。起懺悔心,才懂得感恩、彼此互愛;人人互愛、有情,就能讓世間恢復生機。」
懺得己心淨,得證佛本心。懺悔,於儒家而言,是自省功夫;於佛教而言,是消業法門;於慈濟而言,是洗心下手處。不論你屬於哪一個種族,不論你信仰哪一個宗教,不論你是哪一國國民,不論你住在哪一個區域,懺悔,是本世紀苦難地球與眾生的應病良藥,是每一個地球公民都要力行的切身課題。
你,此刻懺悔了嗎?
心,當下清淨了嗎?
***********************************
《法譬如水偈誦》別冊‧編者前言
慈濟水懺行法──淺談上人《水懺》偈語的重要性
歷代祖師高僧講經說法,不但是藉此傳布佛法,也是為流傳久遠的佛經注入當代的新思維,賦與古老經典適合當代人的新元素。因此歷代宣講同一部經的法師們,儘管所宣講的經文相同,但闡釋的重點卻未必完全一致,這就是為了讓經典適應「此時、此地、此人」的時代特性。因此從法師講經的開示中,可窺見法師的觀念思想及修行法門。
證嚴上人宣講《慈悲三昧水懺》,無非是希望世人深入懺法義理,以法水懺悔心垢,達到淨化人心的目標。但是上人以其創建慈濟、並透過做慈濟深入佛法的智慧,重新為世人宣講《水懺》之際,實際上已經將慈濟精神融入了《水懺》懺法之中,賦與古老的《水懺》一個嶄新的慈濟面目。因此宣講《水懺》不只是上人在發揚大乘佛教的懺悔法門,更是標舉了具有慈濟精神內涵的懺悔行法。
最能體現此一特色的,莫過於上人在講解《水懺》期間所自創的偈語。每日精舍靜思晨語之前,上人在思考過當天要講解的《水懺》懺文之時,心有領會之際,便將悟得之法理以偈語呈現。總計一百七十七則,且多數集中於講解《水懺》五年當中的後兩年。若再以種類區分,超過一半以上的偈語是在呈現慈濟法門內修外行的行法。
舉例如下:在講解三十七助道品的「五根」當日,上人的偈語為:「信根力生功德源,慧根深植菩薩道,心志不移念精進,定慧內修並外行」。從此偈語首句「信根力生功德源」,可知是完全符合傳統佛教對「信根」的解釋;但在第二句「慧根深植菩薩道」就馬上添入慈濟精神的元素。
上人在講解「五力」當日的偈語,更可清楚看見此一特色。當日偈語是「力行菩薩道,念純真精進,入人間中行,定慧無怨尤」。一般法師在講解五根五力時,不會特別與菩薩道合併說明。但上人不但清楚指出要「力行菩薩道」,還點出在菩薩道上應該「念純真精進」──「念力」要純,「精進力」要真。以此種心念「入人中間行」,「定力」、「慧力」具足,自然會心無怨尤的付出。此一偈語清楚的說出菩薩行者如何在「投入人群」的慈濟法門中,運用五根五力,以長養慧命。
正因為上人在講解《水懺》期間所自創的偈語如此重要,遂特別將此一百七十七則偈語獨立列為一冊。
為便利讀者使用此百餘則偈語,因此編輯依照「淨煩惱」、「信因果」、「行懺悔」、「做慈濟」四大主題予以區分,各大主題之下再分為若干小主題。讀者可以參考此分類,搜尋自己想先了解的部份,也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進行分類。然而不論何種分類法皆是方便法,重點是期待讀者能深入上人偈語義理,唯有真正身體力行上人法語,才是真實道、才是大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