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好 年輕慈誠來報到
2017-12-08 | 吳秀玲
反轉手心 人助助人
八年級生的陳得榮今年(2017年)成為一位慈濟志工,俊秀的外表總掛著靦腆的笑意,直言坦率的性情,就跟時下的年輕人沒兩樣,但因為自小父母離異,在單親家庭裡成長的他顯得成熟而獨立。
「爸、媽分開時,我才小學四年級,和弟弟跟著爺爺、奶奶住在雲林的鄉下,生活並不富裕,接受過社會各方的資助。」
陳得榮娓娓說起小時候,隨著嘴角揚起的笑容,回憶裡盡是滿滿的甜蜜。雖然家中困乏,但他覺得那是一段快樂的童年。
長大後,陳得榮回到臺南,就讀成大附工機械製圖科,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如今已成為公司裡不可或缺的機械製圖員。
家庭經濟獨立以後,媽媽的一席話,讓陳得榮鞭策自己做個手心向下的人。「我們曾接受十方善心人士的幫助,這分恩情是要還的。」因此,陳得榮走入了慈濟大家庭,去年服役期間,利用休假,參加見習課。
「2016年媽媽受證時,我有來觀禮,看見年近八十的上人身體微恙,抱病戴著口罩,逐一為委員、慈誠授證,並頒發結緣品,那個場景深深打動了我。」陳得榮說起當時心中的感動,於是見習課結束後,便決定參與培訓。
投入訪視 行善最樂
「我要趕緊加快腳步,成為上人的弟子。」為了一圓心中的願望,陳得榮除了培訓課外,工作之餘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不管是慈善訪視、人醫會義診、讀書會或鐘鼓隊,都是他樂於學習付出的地方,而假日就陪著媽媽到環保站值班,跟著志工隨車搬運回收物。
在榮民之家,陳得榮跟著慈濟志工、慈青關懷長者,看著志工親切熱絡地跟老人家話家常,讓從小在爺爺奶奶照顧下長大的陳得榮特別有感,每次訪視,那分溫暖往往也暖了他的心。
陳得榮談起印象深刻的訪視經驗,一次曾和南區慈濟人醫會志工前往臺南市南化區關山里參與義診,來到住在偏遠地區的鬍鬚伯(化名)家中,幫忙鬍鬚伯清掃久未整理的住家環境。
「鬍鬚伯獨居在一間簡陋的矮房裡,屋子裡霉味刺鼻,貓狗老鼠肆意亂竄,環境極其不堪,當下我覺得很不捨,一點都不害怕,只想盡自己一分力量來幫助他。」從訪視或義診中,陳得榮體會到一分助人的快樂。
三人同師 一家同心
一年忙碌充實的培訓課程後,陳得榮終於踏上了花蓮尋根之旅,回到全球慈濟志工的心靈故鄉。「當我第一眼看到精舍時,有點吃驚,原來精舍並沒有想像中的大,樸實簡約的外觀,讓我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陳得榮笑著說,照片裡的精舍跟實際看到的不太一樣。
這次尋根,陳得榮最大的收穫是找到了行善助人的意義。「這麼美善的團體,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我最喜歡向同事、朋友說慈濟,因為這是說我所做,做我所說。」在公司裡,辦公桌上插了許多靜思語小卡片,陳得榮總是和同事分享靜思語,隨手拿來送人,就結了一分善緣。
平時跟著慈濟志工投入慈善訪視,陳得榮回頭反省自己的生活習氣,有感而發地說道:「我的習氣真的很不好,尤其是打電玩時,玩到激動處還會爆粗口!」要是媽媽剛好在旁邊,她會提醒陳得榮:「你在培訓喔!」
在2017年臺南歲末祝福感恩會中,陳得榮分享培訓慈濟志工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那張年輕的臉龐上,隱隱約約流露了青春氣息。
陳得榮和媽媽一起走上慈濟路,從培訓、尋根到成為慈濟志工,他說假以時日還要帶著弟弟一起行善,一家人同師同道更同心,一步一步跟著證嚴上人的腳步向前走,發心立志,為人付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秀玲 臺南報導 201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