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誰的腎活得久 救夫人妻贏定了
2020-03-16 | 林綺芬體諒溝通 同心同行
1976年,美國藉韓迪克在學校電腦教室打工,認識了他的妻子呂美力。那一年呂美力大學畢業,從臺灣遠赴美國德州攻讀電腦科學碩士,當時學校仍使用大型IBM系統,學生要將程式碼打在卡片上交給「專人」處理。而韓迪克(Richard Hamilton)正是這位「專人」。
呂美力抱著學英文的心態與韓迪克交往,十個月後步入紅毯;也許因為進展太快,又是不同種族,兩個人的婚姻並不被看好。呂美力透露,很多人勸她打消念頭,警告她美國人不忠實、很危險,以後一定會離婚,「但我想這是我們兩個人之間的事,我自己最了解,我不做無謂的擔心,就覺得他很好。」
兩人默契十足,呂美力說:「比方我想到什麼事,下一秒就從他口中講出來了,我們自己有時都覺得,哇,太恐怖了!」不過,再有默契,婚姻沒有完美的。兩人行事風格不同,東西文化有差、教養孩子更有不同的意見;還有,美力做事乾脆、愛開快車、韓迪克自稱愛「操煩」,個性像喜開慢車的「老太太」。
但他們從互不認同找出解決之道。為了不吵架,當她開車時他就讀書,換他開車她就睡覺,兩人儘量閉嘴便是:「再怎麼有默契,都要經過討論、溝通。」這是夫妻倆的共識。
2011年呂美力在慈濟美國總會的邀約下,開始為慈濟英文期刊做中譯英工作,並請韓迪克潤飾英文稿,將慈濟世界中感人的真實故事翻譯成英文,傳法到西方。
幾年來,他們為慈濟翻譯了新聞稿、英文期刊、廣告、書籍等等,久而久之,呂美力與韓迪克也受到感動,從「紙上」走進「人間」,開始參與食物銀行打包、義診、幸福校園背包發放、蔬果發放、浴佛獻供等任務。2013年呂美力受證慈濟志工,法號慮劼;韓迪克則於2015年受證,法號惟迪。
妻子捐腎 成功救夫
2011年韓迪克健檢時,發現腎功能指數不對勁;2018年三月再檢查,指數下降到百分之三十,到了五月,竟只剩百分之十的功能。
八月,韓迪克手術裝上導管,每天在家進行居家腹膜透析治療(peritoneal dialysis,洗腎方法之一)。每晚韓迪克在睡眠中洗腎,以換取隔天的體力。入睡到半夜,有時會抽筋、痛醒,而且長久洗腎下來,身體很容易變腫、變黑,精神不濟,除非換腎。
呂美力和一雙兒女都去驗血,希望能捐腎給韓迪克;幸運的是,呂美力和女兒都與迪克配對成功。
「沒有一個人覺得我跟他可以配對成功,種族、性別都不一樣,怎麼可能?」當時呂美力已經七十歲,醫生認為這個年齡不適合捐腎,但畢竟年齡只是一個數字,家庭醫生建議他們詢問移植醫院,是否可以先檢查呂美力的腎臟功能,再決定是否可以捐,結果她的GFR指數是百分之九十,韓迪克只有百分之十;而肌酸酐指數在一點零以下算正常,韓迪克卻高達七,呂美力只有零點五。
完美的數字說服了醫生,兩人開始接受一連串密集的檢查。2019年12月18日,韓迪克和呂美力順利完成腎臓移植手術,目前正逐漸恢復生活常態。
大聲疾呼 遺愛人間
韓迪克沒有糖尿病史,對於發病原因,醫生認為極有可能是遺傳;這個「可能」在迪克心中已經存在四十多年……
他的父親四十二歲發病,之後一個星期有三次得到醫院洗腎,後來還失聰學習手語,「我很後悔!當時如果他們願意接受我的腎,他將有比較高的存活率。」這件事成為韓迪克心中永遠的痛。
「我父親於1967年生病,需要換腎時,我才十八歲。我說我想捐,但父母拒絕。在那個年代,小於二十一歲,父母是可以做主的。」洗腎五年後,他終於等到腎臓移植,但那個年代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韓迪克懊悔地說:「很不幸地,他就是那不成功的百分之五十。」
父親手術失敗過世後,韓迪克心中一直有個陰影,他希望走出四十多年來心中的陰影,為器官等待者大聲疾呼,「我想鼓勵人們,在駕照上加註紅點捐贈標記。很多人意外往生後,因為駕照上未標註紅點,而錯失捐贈的最佳時間點。當生命結束,身體這個驅殼就沒有用了,而一個人的器官可以幫助、救很多很多人。我看過捐贈過程,是非常令人尊敬的。」迪克有感地說。
呂美力補充:「死後其實什麼都不知道了,為什麼不把這些器官捐出去?」他倆的駕照上都有紅點。
說起術後願望,韓迪克俏皮地說:「看看哪個腎會活得比較久?」呂美力回答:「兩個腎都是我的,怎麼樣都是我贏!」
他與她,結褵四十三年,從不被看好到「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人生旅程中,他們是默契十足的知己,更是相知相惜、同行菩薩道的伴侶。【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綺芬 美國報導 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