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擁抱長者 暖心體悟謙卑

2014-10-23   | 王亞培 王榮蕊
擁抱著鄉親,讓歐惠卿學會日後要以謙卑的心,尊重鄉親。她體悟到關心他人,就是在觀己心,入戶訪視收穫最大的其實是自己。(攝影者:黃德欣,地點:廈門市,日期:2014/08/07)
「今天擁抱那個老人家,我自己淚流滿面,其實他們需要心靈上的關懷,以後在工作,更加謙卑學會尊重他們。」街道工作幹部歐慧卿在參與關懷時,擁抱一位人家,從中感受到真善美的氛圍,也讓自己有了不同以往的學習。

廈門市思明社區志工2014年冬令發放入戶關懷第四梯次,分十九組分別前往最早發源地鷺江街道兩百五十四戶鄉親家中關懷。臨行前的晚上志工在思明共修處開展最後一次行前默契,慈濟志工謝鈺容叮嚀:「我們此次是要帶去給鄉親溫暖的,不要像查戶口很嚴肅對待鄉親,笑容多一些哦。」

此次協助訪視關懷的街道工作幹部歐慧卿說常住人口約六萬多戶,這邊特點是孤寡老人多、因病致殘疾人多、因病致貧困難戶多、吸毒人員多。她說:「有經濟能力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搬出,另外找地方買房子;大部分是老人守著老房子,要不就是經濟能力不佳,才會繼續住這邊。」

老街老房 老人老相識

嬌小的許奶奶是位虔誠佛教徒,每天虔誠念佛,平時顯少有人登門拜訪,所以不管颳風下雨都會前往南普陀寺。八十三歲高齡的許奶奶,隨著年紀增長背部已彎曲九十度。三個女兒已經各自成家,她一個人住在十幾平方的房間裡,房間內沒有窗戶只靠屋頂玻璃天窗採光,房間裡用木板隔著小閣樓,閣樓裡是奶奶的臥室也是珍藏貴重物品的地方。

奶奶領著志工爬上閣樓,而連接閣樓和地面是約兩米高木樓梯,樓梯板用不足一巴掌寬的木片組成階梯,木頭的軟韌性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奶奶拿出去年冬令發放的物品給志工看,打開兩層布袋子,露出慈濟冬令發放的生活包,而許奶奶將生活包用於放置她認為最寶貴的壽終用品。

奶奶拉著志工手說:「感恩感恩,感謝你們,感謝照顧!」志工黃德欣抱著奶奶說:「阿嬤,前世有這個因,今生慈濟這個緣我們來相會,愛跟我們在一起不?年底咱們再相會哦,約定好哦,祝福你。」

街道工作幹部歐慧卿六年前因從事鷺江街道慈善工作認識慈濟結緣,時常帶孩子參加環保活動。不管是工作還是志業上,她都是從事慈善的工作,相對於政府與慈濟的慈善工作,她說:「政府主要是物資上加大力度在補足,而慈濟是在心靈上關懷,是不同領域,關懷不一樣。」
為奶奶拭去淚水的志工黃行升以為在農村才有的老人現象,未曾想高樓下的暗角也有。他認為孝順是本分,孩子要與長輩同住。(攝影者:黃德欣,地點:廈門市,日期:2014/08/07)


而今天最讓她感動是能擁抱一個老人家,在平常工作的時候最多是在生存上幫助而已,從未給予擁抱過,而今天參加慈濟關懷活動感受到真善美的氛圍。她說:「真的很感動,今天擁抱那個老人家,我自己淚流滿面,其實他們需要心靈上的關懷,以後在工作,更加謙卑學會尊重他們。」

撫慰黑暗中的暗角

轉個彎,打鐵街的早市熱火如荼進行中,四處建起的高樓遮擋住光纖,街道昏暗白天做生意的攤販都要開燈照明,魚腥味、叫賣聲飄揚在街上。志工來到鄭青山家中,入眼是不足十五平方的房子住著一家三口。用木板隔成一個小閣樓,家庭生活用品都雜亂堆積在房子裡。大白天,屋內也開著點燈,現在是暑假期間,鄭青山的女兒放假在家,志工問:「同學家裡就你一個人嗎?爸爸去哪裡了?」鄭同學說:「爸爸出去打零工了,還有爺爺在,爺爺最近生病躺在隔壁。」

志工才注意到望過去兩平米的黑漆漆小隔間還躺一個老人在衣服堆上面,漆黑的小隔間沒有電燈,志工借用街道幹部的手電筒才看清裡面情況。志工黃行昇問蔡爺爺: 「阿公,您今年幾歲啦!」「九十三歲」爺爺用微弱聲音回答志工,黃行昇趕緊問候爺爺是否要喝水,看到床頭上擺著龍眼,撥了床頭的龍眼給爺爺吃並囑咐:「來我們把籽吐出來,還要不要呢?」

另一邊今年高中剛畢業的助學生阿瑋(化名)鼓勵鄭妹妹說:「好好加油,早上的時候讀書最安靜,平時學習要制定學習計畫,我們才知道完成多少,如果遇到困難可以跟老師談談,平時高考題目要多加鍛煉。」聽了阿瑋的鼓勵,鄭妹妹點頭答應。志工黃德欣邀約鄭妹妹,說道:「有空可以去到我們靜思書軒看看書,靜思書軒永遠歡迎你的到來。」

手心翻轉 助他人

助學生阿瑋今年以六百三十一高分被中山大學生物科技系錄取,9月份就要前往廣州讀大學,多年前爸爸和媽媽在菜市場做生意,被一名精神病患者將其爸爸砍死,媽媽被砍成殘疾。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因為爸爸突然往生以及家庭破裂,讓阿瑋不能接受,那時候慈濟人走進她家裡關懷,慈濟人一路陪伴,讓阿瑋學習感恩。

在高考完以後她就積極聯繫慈濟志工要出來付出,阿瑋的媽媽也鼓勵女兒要出來幫助別人,雖然爸爸已經去世,身體有殘疾的媽媽收入微薄,卻努力為阿瑋創造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因為怕睹物思人所以媽媽決定搬離原來的房子到別處居住,第一次找的房子房租比較便宜,媽媽瞭解到附近的居住人群比較雜亂,寧願選擇另一個租金比較貴、居住環境好的地方,仿彿「孟母三遷」的故事,一切為了孩子發展創造好的環境。

參加此次冬令發放初訪關懷,阿瑋覺得慈濟不僅是幫助,而且給大家一個平臺去參與活動見苦知福,不是單方面憐憫同情,慈濟人非常懂得以同理心關懷每個人。她說:「自己從被幫助的人變成關懷他們,讓我覺得自己能做到,就算沒有經濟條件,也可以以自己能做到的方式去關懷他們。」
在街道幹部的引領下,志工列隊走過一條條蜿蜒的陋巷,進行訪視。(攝影者:黃德欣 ,地點:廈門市,日期:2014/08/07)


前行的道路 不孤單

小時候因為發燒導致小兒麻痹的阿婷(化名),三十年的時光裡都是躺在床上,語言上表達比較困難,僅能單一發音。但能聽得懂別人說什麼。志工黃德欣就鼓勵阿婷「能聽得懂我講的話嗎?沒關係我們試著去講話,謝謝、可以、好。我們試講出來是不是很高興,不要害怕,因為在前行的路上要記得有很多人會幫助你。」阿婷頻頻點頭。

志工邀約阿婷來學習說感恩,阿婷也點點頭。「感恩」這兩個字對正常的人來說是那麼的容易,而在阿婷嘴巴講出來卻有點吃力,志工陳志宏鼓勵阿婷說:「加油哦,要對爸爸媽媽說感恩哦,感恩他們的照顧和陪伴。」

志工陳志宏掏出手機,把李華山的故事播放出來,影片中的李華山因為從小罹患進行性肌肉營養不良症,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逐漸萎縮,漸漸失去自理能力。李華山沒有被身體的病痛擊敗,反而更加努力求學。李華山說:「人生快樂的秘訣不是自己能活多久,而是明天還能為別人付出什麼。」陳志宏鼓勵阿婷:「你看華山他全身都是沒辦法坐直的,但是他還樂觀,所以你也一定行的,我們一起加油好不好。」雖然不能言語,但是阿婷也點頭答應。

今年是志工吳麗永參加冬令初訪關懷第三個年頭,相對於她參加的第一年到第三年,鄉親對政府以及志工的態度有非常大改變,她說:「第一次來的時候都是抱怨政府對志工很冷淡,而今年聽到每個鄉親都是感恩政府,對志工也非常熱情。」讓她感受到在這三年中,不只自己心靈在成長,而鄉親的內心也在改變。

冬令入戶訪視,志工們走進美麗城市陰暗的角落,看到聽到的,卻是讓志工們久久難於忘懷,更堅定信念要把慈濟的大愛傳遞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文:王亞培、王榮蕊、湯韶松 廈門報導 2014/08/0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