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廁所普及 疫情不蔓延

2014-11-09   | 張澤人 廖學信
菲律賓的簡易廁所不只在屋內,有些則是設在屋外,普及率超過八成。(翻攝自大愛新聞)
海燕颱風災後一年來,數以萬計的居民仍住在收容所裡,在環境擁擠的情況下,防止傳染疾病蔓延成為當下很重要的課題。

慈善團體宣導 共用乾淨井水

海燕風災當時,獨魯萬市十四個收容中心,只有一個供水站能運作,受災鄉親不得已生飲水源,所得到的結果是「上吐下瀉」。大災難後,人們才發現,昔日垂手可得的水資源是多麼可貴。

風災過了一年,菲律賓萊特省獨魯萬市郊的「辜帝村」(Guti)還是等不到自來水,村民只好自己鑿井、引用地下水,但隨地便溺的習慣,導致水源孳生病菌。

獨魯萬天主教救援組織人員瑪裘莉(Marjorie)說:「好像拉肚子的症狀,還有一個最流行的傳染病,腹部會膨脹起來的病(蛔蟲病),因為村民喝了不乾淨的水。」

村民缺乏衛生觀念,飲用受汙染的井水,直到國外慈善團體來幫忙才發現。獨魯萬市辜帝村長瑞克(Ric)說:「村內六個井內,只有一個井的水是可以安心飲用的。」

村內六百人共用一座可以飲用的井水,其餘五口井的生菌雜質含量高,改為栽種和盥洗用水。

有了專屬馬桶 不再隨地便溺

卡德芮從小就夢想擁有一座專屬馬桶,從裡裝設簡易廁所以來,天天開心得不得了。(翻攝自大愛新聞)
二十二歲的小媽媽卡德芮(Katren),從家裡裝設簡易廁所以來,天天開心得不得了,家境清寒的她,從小就夢想擁有一座專屬馬桶。「自從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幫我們建造簡易廁所,我們用得很舒適,再也不用去鄰居家借廁所。」

村民生活貧困,在海燕颱風受災前,仍然買不起馬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人員裘莉(Joll)說:「以前村民都會隨地大小便,還有些人躲在巴士後面方便,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廁所,這是很不好的行為,既不衛生,又不安全。」

菲律賓的簡易廁所不只在屋內,有些則是設在屋外,獨魯萬這個村落有一百三十三戶中,有一百零九戶擁有自己專屬的廁所,普及率超過八成。

打造簡易廁所是幫助受災戶遠離疫情的第一步。來到獨魯萬市的「馬桶製造工廠」,裡面成千上萬的成品和半成品,這是人道組織僱用菲律賓當地居民製作馬桶,要分送給災區居民使用。

「受災戶遷移到永久屋之前,有兩、三個月時間是居住在臨時收容所,這個時期,就可用到這種馬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人員裘莉說。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幫助下,菲律賓有三十一萬多名受災鄉親裝設簡易廁所,一百三十五萬多人得到安全的飲用水。

衛生把關 遠離疫情

透過淨水設備,把附近的海水抽進儀器,去除鹽分和雜質,過濾出來的水,純淨到可以直接飲用。(翻攝自大愛新聞)
潔淨的水源,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災後水源被汙染,導致傳染病。風災當時,「獨魯萬市」大多數醫院損毀,只有2家醫院、勉強運作,如何解決醫療水資源不足問題,成了當務之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部長派崔克(Patrick)說:「原本的水質很混濁,所以我們用淨水錠讓水變乾淨,再分送給每個家庭。」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捐出淨水設備,讓獨魯萬市立醫院得以正常運作,透過管線就能把附近的海水抽進儀器,去除鹽分和雜質,過濾出來的水,純淨到可以直接飲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人員傑德(Jed)說:「這種系統,幫助獨魯萬市的受災戶,尤其是醫院很多病患出出入入,都需要這些才能運作下去。」

使用後的醫療廢水,以往都是任意排放,現在經由過濾設備先去除汙染物,再排入大海,避免二次汙染,環保和衛生觀念同時落實在災區。

海燕風災後,菲律賓沒有爆發大規模疫情,這並非僥倖,而是人道團體的衛生把關,因為重建之路,不只是建築物的修繕,還有遠離疫情的再教育。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張澤人、廖學信 菲律賓報導2014/11/0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