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大白牛 上人陪我做
2014-12-24 | 任海文 李麗心馬來西亞慈濟吉隆坡靜思堂剛啟用,首場的大型活動──2014年歲末祝福在12月20日舉行。其中令人驚喜的項目,是全馬來西亞首輛「環保」大白牛車展示。
主角——大白牛,由一位從沒真正見過牛的都市人陳輝傑,用一個星期時間,在上人法照的陪伴下,以幾張印象中的電腦圖像,和一隻約莫二寸迷你玩具牛為參考,順利完成身長約六尺半、高約五尺、兩個成人即能輕易搬動,而且一分錢也用不著的環保大白牛,造型栩栩如生。
栩栩如生 人人讚歎
12月14日,當地志工們造訪陳輝傑,精神抖擻笑臉迎人的陳輝傑熟練拉起環保站共修處鐵閘,眾人朝內一望,隨即發出讚歎,一頭相當逼真的大白牛映入眼簾,雪白無瑕的造型令人眼睛一亮。
提起製作初期,陳輝傑回想當初接到雪隆分會的製作邀請,即嘗試在家裡構思,想了三天還是腦袋一片空白,痛苦焦慮不在話下。「我那室內設計師的專業和製作大白牛,根本就是兩回事。再說,我連真正的水牛長成甚麼樣都沒看過!」
後來他決定換個環境,到常做環保的吉隆坡郊外嶺環保站,一邊看著上人法相,一邊拿著軟鐵支拗起牛頭的雛型,結果前拗後拗,真的很快拗出一個幾近完美的形狀。「到現在還對自己真能做到而覺得神奇。這頭大白牛,是上人陪我一起做的。」
「靈感泉湧的感覺難以言喻,彷彿上人在一旁給自己助力,當時也一心在想要幫上人做好事,竟然順利完成大白牛的雛型,從牛頭、牛角、牛身,牛腳、牛尾,都逐一完美銜接,當中只有牛身形狀須經三次調整才算滿意。」之後輝傑每天傍晚下班,就直接到環保站共修處進行製作。
聽上人話 不用花錢
之前分會同仁和他分享臺灣版的大白牛,有玻璃纖維製作,也有保麗龍製成品,各有特色。「後來決定不學他人,我要聽上人的話,做一頭不用本錢,屬於上人的環保大白牛。」
最初組隊商討時,負責製作牛車的志工和團隊打算要做五噸重,體積如進口休旅車般的大白牛車。他聽後嚇一跳,覺得還是做實體形狀就好,不會誇張和失真。
「我要這頭牛是獨一無二的,它給人感覺很有力量,也很有使命感,因此臀部會特別結實。」至於牛的肢體造型,取自他看到志工在比鑑真大和尚法船的手勢,表示不屈不撓,向前衝的意味。輝傑把它想像為上人,在引導著車裡的弟子和廣大的會眾,一起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一同行善做好事。他表示,如果大家在歲末祝福裡看到大白牛車而好奇,這樣就能達到募心目標。
其實,製作過程也有洩氣的時候。某次慈青學生來觀賞他的成品,看到造型的長臉,覺得像大白鯊。還有一位看到角沒拉上來,誤認是羊!
環保材料 打造白牛
環保大白牛材料俯拾都從資源回收得來,陳輝傑卻認為:「蠻有成就感,雖然表面略為粗糙,卻也突顯出製作的原汁原味,無須花費一分錢也能做到。」因時間緊湊,需要趕工,輝傑手臂不小心給鐵絲刮傷,更試過在給牛肚髹漆和貼紙時,累得睡著。
投入製作,讓他更堅定要投入慈濟,「期待未來有更多活動可以參與,因為覺得和團隊群策群力的感覺很棒,大家都能彼此包容。好比此次的大白牛,除了三位經常協助的志工,也有來環保站分類的會眾,一起給大白牛黏黏貼貼,共同成就這件美事。」
環保牛車本土化
另一方面,大白牛車身製作則由文良港社區志工鄭智源、李斯仁和黃時常負責。擔任歲末祝福布展協調的黃時常,提議將牛車「本土化」,主要考量慈濟在馬來西亞的起源地馬六甲。
有環保大白牛,牛車也一樣用環保材料打造,主要包括墊物板、舊床架、椰葉莖、椰子葉。為方便進行製作,智源更在自家屋旁空地搭建兩個大帳逢,當然也準備其他的輔助工具。「牛車製作過程的最大挑戰為車輪設計,這之前自創幾種精準測量木板尺寸的道具,以便能掌握製作進度。」鄭智源說。
最初設計了釘有「大」、「乘」兩字的法輪,不過因與原版的簡單車輪不符,只好重新再造。團隊雖面對挫折,卻不氣餒,反而製作出更扎實穩重,精緻細膩的新車輪。而遭退回的法輪也有它的去處——醫療展示區。
製作團隊亦同樣和時間賽跑,每天晚上都在趕工。其中志工李斯仁右手因時常搬粗重物,弄傷而抬不起來,結果他花費一百零吉打類固醇針來緩和疼痛,更暫時把個人工作減量,除減輕右手壓力,還能騰多一點時間製作大白牛車。
完工後的大白牛車於歲末祝福期間,即12月20日至28日,擺放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靜思堂協力廣場前,供會眾參觀,讓民眾有機會能欣賞大白牛的德與美。【更多內容,請參閱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馬來西亞網站】
(文:任海文、李麗心 馬來西亞報導 20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