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線索關懷 不漏發祝福金

2016-09-28   | 黃福裕 鍾翠婷
慈濟志工勘災了解情況後,發放祝福金給受災居民每戶五百令吉現金(約台幣三千八百元)。姆尼(左)代表一家十口接獲祝福金。(攝影:符基鑾)
馬來西亞沙巴斗湖的丹絨巴都登加甘榜巴雅(Kg Paya, Tanjung Batu Tengah)在2016年8月2日下午發生一場火災。災場的屋子都是板屋,大火一來,居民所有的財物都化為灰燼。災後居民分散暫居各處,慈濟志工不畏困難尋找線索,分組打電話進行關懷與後續的發放。

甘榜巴雅的房屋空間、道路都很窄小,所以發生火災事件,救災人員的救急工作會受到影響和阻礙。8月2日意外的大火,居民在緊急中只能救出重要文件及小件的貴重物品。這場大火燒毀了四十六間板屋,導致九十九戶,共四百五十六人流離失所。

分組循線索 速啟動發放

火災第二天(8/3)慈濟志工即出動勘災,但災民已經分散暫居各處。有的借宿親友家;有一部份暫住在市區、靠近醫院的青年競技運動禮堂(Dewan Arena Belia Sukan);也有一小部份居民在災場附近的空地上搭起帳篷,暫時落腳,他們的水電是由附近未受波及的鄰居接駁過來使用。災後,有各方善士及社會福利局前來發放廚具、米、乾糧及祝福金。

因為志工找不到部分災民,擔心災民狀況,於是在第三天(8/4)分組根據受災名單上的電話號碼,逐一聯繫並進行慰問,了解他們的去向與生活情況,以決定後續關懷的相關事宜。
災場的屋子都是板屋,大火一來,所有財物都化為灰燼;災後,居民已分散暫居各處。(攝影:符基鑾)


勘災了解情況後,慈濟斗湖聯絡處於8月14日啟動發放,每受災戶獲得五百令吉現金(約台幣三千八百元)。發放前,志工和受災鄉親分享慈濟的緣起與慈濟的精神,以及慈濟如何透過資源回收,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而鄉親們也跟著志工一起大聲唱出感動的歌詞,場面溫馨。

打電話關懷 先安定心靈

第一次遭遇噩運的居民舒達曼(Sudarman bin Yahmin)敘述失去家園的心情。他和妻子哈士麗娜(Hasrina binti Mashud)很擔心日後的去向。他說,火災時他正在工作,太太和孩子在家也嚇壞了,只來得及救出重要文件和幾套衣物。幸好,有善心人士、慈濟和其他社團……前來給予糧食和金錢上的幫助。

關懷舒達曼一家人,雖然慈濟人不是第一個到現場的團體,但是他收到志工的電話慰問,頓時心裡感到很溫暖。舒達曼說,「志工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讓人感到安定;還親自來到災場發放祝福金,深受慈濟的大愛所感動!」目前夫妻倆在災區附近租房子,慈濟發放的祝福金可以暫時減輕他們的房租負擔。

志工在發放的災區發現獨居的菈芝瑪婆婆(Rajimah binti Ismail),站在大太陽下找尋東西;她回到被燒毀的屋子,想尋找還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可拿去變賣。

去年,菈芝瑪婆婆的先生往生,孩子也各自組織家庭,菈芝瑪婆婆做些小買賣維生。火災時搶救不到什麼,只剩下身上的衣服和皮包。為了不打擾孩子的生活,她暫住在親戚家中,再作安排。
志工聆聽菈芝瑪婆婆的故事,給予撫慰讓她安心,並鼓勵她勇敢面對災難,度過難關。(攝影:符基鑾)


面對一整片被燒得烏黑的木板和泥地,菈芝瑪婆婆說,「現在剩下的,也只是和丈夫的回憶而已了。」想起自己的遭遇,菈芝瑪婆婆不禁悲從中來,緩緩落淚。志工鼓勵她,「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身邊還有親朋好友,也有慈濟人一起陪伴度過難關。」她感恩志工前來撫慰,聆聽她的故事,讓她很安心、很窩心。

新芽結善緣 慈濟解危機

「已經在這裡生活三十六年了!」姆尼(Munir bin Conde)第一次遭遇火災,讓他覺得很無奈,也很傷感。火災發生時,他臨危不亂,安排妻子和孫子先搶救重要文件和小件貴重物品,自己再收拾好一些衣物,才逃離現場。他很感恩這個時候,有人不分種族、宗教,願意前來幫助他們度過難關,而慈濟表達關心的方式也讓人覺得備受尊重。

姆尼的女兒蘇阿娣(Suade binti Munir)也是災戶之一,擁有兩個學齡孩子。他們一家十口暫時寄居妹妹家。蘇阿娣說正憂慮之時,小女兒說:「媽咪不用擔心,慈濟很快會來幫助我們。」果然,第二天蘇阿娣的手機響了,是慈濟志工來電關懷,想了解她家庭受災情況。因在三年前,蘇阿娣的小女兒曾領過慈濟新芽獎助學金,在小女孩的內心,深深記住慈濟的仁慈與關懷,現在家裡有了危難,她有信心慈濟也會再來幫助,頓時安心不少。

發放祝福金後,受災鄉親與志工一同唱〈愛與關懷〉,祈願天下無災無難,志工也祝願鄉親能夠早日度過難關,重建家園。

(文:黃福裕、鍾翠婷 馬來西亞報導 2016/08/1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