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鄉重見光明 泰好了!

2017-03-31   | 蔡秋玲、李春華、游采潔、呂桂蘭、黃娟
醫生為難民治療牙齒,難民翻譯人員則在一旁協助,輕聲安撫著正在治療蛀牙的小朋友,舒緩他的恐懼感。(攝影者:陳美麗,地點:泰國曼谷靜思堂,日期:2017/03/26)
因證嚴上人佛法生活化的教誨而受感動的泰國國家醫務委員會副秘書長(The Medical Council of Thailand Deputy Secretary General)尹塔朋醫師(Air Vice Marshal Ittaporn Kanacharoen MD),雖然臨時被通知義診活動訊息,依然把握付出的機會,邀約四位親朋好友一起為難民服務。

將心比心互動 讓愛延續不歇

2017年第三次為泰國曼谷境內難民舉辦的社區醫療服務活動,在慈濟泰國分會靜思堂隆重展開。清晨微風徐徐,涼爽的氣候,帶來好心情,難民們早上五點多陸續來到曼谷市慈濟泰國靜思堂,準備報到領號碼牌。

來自斯里蘭卡的難民瑪哈林甘(Mahalingam)患有白內障,先前曾跟其他醫院聯絡過,希望能夠得到治療,卻求助無門,得知慈濟願意援助,內心非常地雀躍與感恩:「如果慈濟沒有協助聯絡醫生並提供治療,我就無法重見光明!」接受開刀治療後的他,現在的日常生活方便許多,他再次深深地感恩慈濟。

今年(2017年)2月,首次在慈濟泰國靜思堂內舉辦的牙科診療,有了很好的回響,這個月來看診的人數明顯增加,慈濟翻譯小組非常貼心,為了方便牙醫語言溝通的問題,增加了幾位會說泰語的難民翻譯人員。在牙科診間,醫生一邊治療,一邊輕聲安撫著正在治療蛀牙的小朋友,同時,翻譯人員也發揮良能,協助傳達給患者,舒緩他的恐懼感。

泰國國家醫務委員會副秘書長尹塔朋醫師把握付出的機會,一同守護難民們的健康。(攝影者:黃娟,地點:泰國曼谷靜思堂,日期:2017/03/26)
年紀輕輕的阿伊莎(Ayesha)承擔牙科診間的翻譯志工,她來自巴基斯坦,家裡共有五個人,逃難到泰國,目前媽媽及他們四個孩子住在一起。她因為身分問題都無法工作,爸爸為了要照顧父母,仍留在巴基斯坦。

慈濟提供翻譯人員的工作,讓阿伊莎能夠服務這些同是難民的鄉親,又能夠得到薪資,看著她在診間忙進忙出,非常勤快,既熱心又笑容滿面,做得很歡喜,那一幕彷彿看見了菩薩的身影。

中醫針灸有愛 一同守護健康

李維強醫師從中國大陸來泰國二十多年,四個兒子中有兩個學習中醫、兩個學習西醫,一家已有五個醫生,因慈濟志工陳麗暖的接引,參與義診活動。早上七時剛過,抵達的患者讓診間十分忙碌,沒有助手的李維強醫師,忙碌中從容的問診、把脈、針灸、開藥方,筆跡蒼勁有力,如開出朵朵濟世救人的蓮花。

難民坤巴帕奶奶已來診五次,初診時她患有小中風,舌頭歪斜口齒不清,膝蓋也嚴重退化,手術後疼痛加劇,前來慈濟求診於中醫,目前說話功能已恢復,膝蓋酸痛問題也持續在改善中。連接著幾位患者,因李維強醫師的協助,病情漸次改善,讓他們對中醫增加更多的信賴。

醫護人員和志工用愛為難民服務的點點滴滴,讓長期一起為難民服務的各個單位深深感動。泰國耶穌會難民服務處(Jesuit Refugee Service, JRS)志願者諾菈女士(Nora Voorwald)分享心得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覺得自己受重視。他們是難民,一無所有,但在這裡他們被重視。他們在翻譯的同時,也照顧、幫助別人。」

尹塔朋醫師說:「當我跟他們互動,他們眼神中露出明顯的悲傷,不得已要離鄉背井來到我們泰國。身為泰國人的我們,如果能幫助他們拔除病苦,陪伴他們並聆聽他們心裡的話,這些都是我們很願意做的。」

首次供應熱食 享用家鄉滋味
難民組成的廚師團,一大早抵達現場就開始煮熱食的工作。(攝影者:黃娟,地點:泰國曼谷靜思堂,日期:2017/03/26)

每個月的慈濟泰國分會社區醫療服務活動中,都有幾百位患者前來看診,志工一直以來都提供愛心三明治,讓等候的患者減輕飢餓。此次是第一次煮熱食提供給國際難民。

來自巴基斯坦、索馬利亞、巴勒斯坦等不同國家的八位難民,組成了廚師團隊,這些不同國家的廚師共同商議,以難民家鄉口味為主,決定烹飪的菜色。活動前一天,志工帶領廚師們到量販店,親自採買需要用的食料,讓他們更有參與感。

當天準備了約六百份的兩道菜:一是巴基斯坦的蓋飯(Dal with Rice),二是索馬利亞的義大利麵(Pasto Somalia),廚師們一大早抵達現場後,就開始做熱食工作。

廚師團主廚穆罕穆德先生(Muhammad)在巴基斯坦時,開了二十幾年的餐廳,他因為宗教關係而受迫害,迫於無奈,只好帶著家族成員逃難到泰國,已居住在泰國三、四年的他們,無法工作賺錢,生活困難種種。所以,當義診活動需要翻譯人員,不管是兒子、女兒或兒媳婦都積極投入,只為了能賺到一些金錢維持他們的生活。

雖然煮熱食的食材沒有那麼理想,可是就穆罕穆德先生做餐廳的經驗,讓他能夠克服挑戰,他說:「今天我們做巴基斯坦五穀蓋飯,雖然材料跟在巴基斯坦時比起來沒有那麼豐富,不過,我就用簡單的方式來做,簡單就是美味!其實五穀配上其他的材料也是很好吃喔!」

志工推動環保 養成良好習慣

離開家鄉逃難到泰國的難民們,享用家鄉口味的午齋,處處充滿了快樂的氛圍。(攝影者:黃娟,地點:泰國曼谷靜思堂,日期:2017/03/26)
除了邀請擅長烹飪的難民組成了廚師團隊,巴基斯坦難民坦西姆(Tanzeen) 還特別製作海報,將主題設定為 「素食的好處」,翻譯人員極力向候診區的難民鄉親宣導蔬食的好處。

中午用餐時間到了,熱食也都準備好了,原本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白色帳篷區,馬上就變成一個開放式大餐廳。同時,為了能夠推動環保,志工請難民帶來自己的餐具,用完午餐後,在設定的洗碗區,可以將自己使用過的餐具洗乾淨,所以,在現場會看到他們帶來各式各樣的餐具。

難民法努克(Farrugh)表示:「我很開心能在這裡吃到巴基斯坦口味的飯菜,讓我們回想到故鄉的味道,感恩慈濟志工這麼用心。」 難民邁克爾(Michal)則說:「今天的飯菜非常好吃,我們吃得很開心,很感恩廚師們的烹調,真的非常感謝大家。」

不畏天氣炎熱 香積愛的接力

除了難民廚師團隊忙碌著準備料理之外,在廚房的另一個角落,也有一群香積志工不畏天氣炎熱,站在熱爐灶前用心付出,為醫護人員和志工團隊準備泰式料理。
孔提社區志工瑰蘭阿嬤原本已排定日期,要開刀治療白內障,為了今天的義診香積,特地將手術延後。(攝影者:何美惠,地點:泰國曼谷靜思堂,日期:2017/03/26)

曼谷市孔堤社區志工瑰蘭阿嬤(Kularb Khumwanit)原本已排定日期要開刀治療白內障,為了今天的義診香積,特地將手術延後。

來自大城府邦挽巴因縣曼拍鄉的志工品帕(Pimpa),她是該鄉鄉長的媳婦,2011年泰國世紀大水災時,大城府遭水患,慈濟人曾去賑災煮熱食,因為愛的延續,他們也專程來做香積,這是志工們「善的傳承,愛的接力」。

義剪很有默契 塑出帥氣髮型

因著靜思堂前朵朵綻放的蓮花迎風搖曳,隔著大地自然色調的通道,義剪區坐落在有風、有花、有樹,融合於天地間的畫布裡,相對於候診區、診間、香積廚房的人聲鼎沸,這兒則多了一分寧靜。

髮絲在美髮師的工具中隨風飄落,一個個重新整齊的自己,瞇起眼來享受被服務的這一刻,年長者自有他們人生歷練的風霜,然而,年輕的生命,則充滿了對時尚的期待。

義剪區坐落在有風、有花、有樹,融合於天地間的畫布裏,相對於候診區、診間、香積廚房的人聲鼎沸,這兒則多了一分寧靜。(攝影者:帕菈俐,地點:泰國曼谷靜思堂,日期:2017/03/26)
十多次來的義剪活動,這組由曼谷孔堤社區組成的義剪團隊,和國際難民間已有良好的默契,語言不通已不是問題,孩子們耐心地坐上一個小時,讓美髮師的創作在他們頭上呈現,孩子們燦爛的笑容,給了美髮師們更多的肯定,人間溫情在此交會,留下永不褪色的記憶。

難民萊特(Mehtab)和家人來泰國已三年八個月,能以泰語與人溝通,萊特的媽媽今天加入巴基斯坦香積團隊,姊姊也在這裡當翻譯人員。設計師花了一個多小時,幫萊特剪出了帥氣的髮型,每次義診他都會跟家人一起來,他說喜歡在這裡剪頭髮,也喜歡靜思堂的環境。

志工結合醫療與慈善發揮大愛,盼望難民生活雖不安定,心卻不苦,未來的路雖然漫長,卻能升起信心面對。【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蔡秋玲、李春華、游采潔、呂桂蘭、黃娟 泰國曼谷報導 2017/03/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