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 毀傷大地萌發善循環
2017-11-12 | 《重生》菲律賓海燕風災援助專書翻轉的不只手心
愛的能量,在2013年11月慈濟進駐獨魯萬啟動以工代賑時即開始匯聚。在中長期計畫所援建的大愛村,慈濟志工帶動了入住的災民。
奧莫克大愛村簡易屋環保站總是熱鬧歡喜,鐵鋁罐、寶特瓶嘩啦啦倒出來後,村民一面閒話家常,一面熟練地快速回收分類;另一部份的男丁則是開著環保車前往村內各個街口定點資源回收。
鄉親對環保的認識,始自慈濟賑災發放,慈濟志工在發放的愛灑活動中,透過介紹由寶特瓶製作的環保毛毯,讓鄉親知道資源回收也能助人。
2017年3月20日,慈濟菲律賓分會與奧莫克市政府簽署了「環保同意書備忘錄」,奧莫克市政府同意慈濟志工在全市範圍內進行回收推廣和收集。市長理查•戈麥斯表示:「這個活動會給本市帶來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們有一百一十個里,要處理那麼多的塑膠垃圾,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們很高興慈濟要主導這個活動。」
曾經受災的土地上,開始有了善的循環,證嚴上人讚歎這就是愛的能量。「慈濟人的愛沒有間斷過,點點滴滴不斷滋潤著他,所以這一群人受到了點滴滋潤著,一直感恩圖報,這都是彼此之間,你付出、他的感受,正確的方向就這樣的會合起來。」
2017年7月6日菲律賓萊特省發生芮氏規模6.5的淺層地震,震央雖然在卡南加鎮,而鄰近的奧莫克市也感受到地震的威力。慈濟立即展開緊急動員,而第一時間,奧莫克的本土志工前往災區勘災後,即刻將訊息回報位於馬尼拉的分會,以迅速籌備物資。也因有充足的災區訊息,經過連夜的籌備後,地震的隔天,慈濟人即進行第一場發放。
以愛啟動愛,慈濟中長期慈善援助,對社區的影響,在大愛村民身上看見精神理念的認同,習性隨場域而改變,如大米發放、環保、訪貧賑災等良善行為模式的擴散,繼而組織志工夜間巡守隊,而這鄰幫鄰、親幫親,正是在地力量的發展出的永續動力。一粒種子在心地萌芽,茁壯起來就可以一生無量,持續影響、發揮助人的力量。
一塊錢的力量
葛拉蒂19歲,家中有十個兄弟姐妹,她排行老四。媽媽蘿拉是家庭主婦,因為身體不好無法外出工作,一家生計全靠父親羅密歐騎三輪車載客維生。僅管家貧三餐不濟,但是父親羅密歐仍然堅持要讓十個小孩全都去學校上學,萬一父親生病無法外出載客,就得靠母親四處借貸度日。
在海燕風災後,葛拉蒂不敢有太多的奢求,唯一的希望就是能繼續唸書,但學費還得靠父母四處借貸分期付款。最無助的時刻,慈濟志工來了,家訪後,志工承諾「我們會支持你到畢業!」,對她來說這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在一個沒有希望的環境,還有恐懼的境界,被慈濟人拉拔出來,他們給了我希望和信心,讓我去完成我的理想。」
在慈濟三年的協助下,葛拉蒂已經是奧莫克市聖嬰學院三年級的學生。雖然課業主修是犯罪與刑事學,但生活上卻是滿滿的善與愛的關懷。她們一家搬進大愛村後,父親又因病在家休養一個月,這個月完全沒有收入,除了靠慈濟發放的白米,還有鄰居們每日一塊錢一塊錢的捐贈,這些一塊錢的累積是葛拉蒂一輩子都無法忘懷的恩情。「對我來說,我感受到的一塊錢就是一世情。」
知足感恩的葛拉蒂,開始跟著慈濟志工加入青年志工的行列,在假日去為臥病的長者打掃清理房屋,協助大愛農場愛心義賣,有時也協助村裡綠美化環境的植栽工作。「愛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它是這個世上最珍貴的無價之寶。」
(本文摘自:《重生》菲律賓海燕風災援助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