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米到捐地 緬逐月辦義診

2018-03-26   | 黃露發、江相賢、泰左左、蘇金國
緬甸仰光推動米撲滿頗有成效的瑞那滾村,志工烏善丁提供自家空地興建一座簡易屋,提供給慈濟作為義診與舉辦活動使用。(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十年前一場熱帶風暴,納吉斯風災造成緬甸至少九萬人死亡的慘重災情,慈濟是第一個獲准進入的國際人道救援非營利組織;急難救助階段過後,這份大愛精神逐漸由本土志工接棒。


米撲滿蓋化城 捐地建活動中心

緬甸慈濟本土志工持續譜寫歷史,一把米鋪出的大愛之道有了新里程,仰光瑞那滾村的米撲滿目前已經有一百三十六戶來響應,而推動者烏善丁日前捐出住家旁邊的空地,準備蓋起慈濟活動中心。

慈濟志工烏善丁。(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長期辦關懷緬甸的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力挺村民們興建慈濟活動中心的計畫,從簡易屋的材料、工法甚至工具都幫忙準備妥當,也親自來幫忙,在三天之內把活動中心搭起。

六十九歲的村民烏索埃是傳統木匠,也曾經參與緬甸的「福種」(稻種)發放,他對馬來西亞志工帶來的一切感到新奇,「所有電動工具都省事、省時又省力,讓我大開眼界。」而來自仰光的緬甸慈濟志工羅達明,則是專程來學習簡易屋的搭建程序,希望日後有需要時能派上用場。

看見自家空地的「慈濟新家」矗立起來,烏善丁開心地表示這裡,可以舉辦義診以及慈濟活動。

月義診助病苦 巨大臉瘤有醫望

義診在緬甸是慈濟重要活動,緬甸慈濟人醫會每個月固定下鄉義診,解決偏鄉居民就診的不便。3月與勃固市醫院合作,在勃固省阿瑟當村提供四個科別的診療,服務二百二十九位村民。

偏遠鄉村的農民普遍收入不穩,看病一次還要花上一個星期的工資,因此阿瑟當村的村民們生了病,不是忍耐就是尋求傳統草藥祕方,但久而久之就成痼疾。慈濟志工多参娣指出,會在阿瑟當村舉辦義診,就是因為村子的醫療資源很缺乏,必須到鎮上才有醫師看,「像瑪誒秋琳就是沒錢看病,一拖就拖了三十多年,我們這次來了解她的狀況,會盡力協助她得到最好的治療。」
阿瑟當村義診所發現的醫療個案瑪誒秋琳(左一),臉上所長的巨大肉瘤已隨著她三十多年了,志工前往她家進行訪視,評估如何提供協助。(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現年三十七歲的瑪誒秋琳因為從小家境貧困,家人又無醫療常識,現在才到義診現場來求診,但臉上巨大的肉瘤卻也因為義診儀器設備有限,需要後續追蹤;慈濟志工特地陪著她返家,並記錄她的環境與生活情況,後續將再提供相關協助。

病患瑪誒秋琳說:「原本我是很自卑,活得很無趣。沒想到能遇到你們這麼好的人,不論我的病治不治得好,我都覺得很溫暖,謝謝你們給我愛的力量。」

首次合作義診,勃固市醫院院長烏彥乃矛對慈濟志工的細膩非常讚賞,他說:「你們每個星期都來醫院煮熱食,對醫院病患有著溫柔的態度與言談,還有謙卑的舉止都讓我敬佩。這次義診對村民幫助很大,村民就診的秩序很好,下次還有辦的話,我願意再來參加。」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 緬甸慈濟志工黃露發、江相賢、泰左左、蘇金國 報導 2018/03/17-2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