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義診送藥到家 「泰」有心孤苦有依

2021-06-27   | 黃湘卉
2021年4月泰國新冠疫情再攀升,義診中心暫停門診,改以視訊看診,再送藥到府。(照片:慈濟志工提供)
「很有心!可以利用網路視訊,沒有間斷,還是繼續在關心,真的很不簡單;送藥到家,功德無量,真正做到了,真是現在的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2021年視訊證嚴上人在精舍這一端,讚歎泰國的慈濟志工多年來對難民的關懷。
 
從義診到義診中心 守護難民再升級
 
泰國政府並未簽署1951年訂立的聯合國難民公約,因此逃到泰國境內的難民無法得到政府的任何補助,不僅過著擔心受怕的日子,生病了也難以求醫。2013年泰國首都曼谷的難民人數達到八千多人,當地NGO組織籌辦的曼谷難民中心無法負荷,透過美國駐泰大使館及聯合國難民署請求協助。
 
又因慈濟馬來西亞雪隆分會的義診活動,受到美國大使館難民組極度認同,遂在美國駐泰大使館的推薦下,牽起慈濟泰國分會為難民提供醫療服務的因緣。
 
2014年8月,慈濟泰國分會透過美國總會順利地與美國國務院簽下合作備忘錄,加上各國志工的奔走,2015年1月,泰國分會為難民開啟了每個月一次的「社區醫療服務」大型義診,一年舉辦十二次。一直到2020年12月20日最後一次大型義診,六年來總共守護著三萬一千人次。取而代之的是隨時可為難民服務的義診中心。
 
2021年1月12日慈濟泰國分會取得泰國政府核發的義診中心許可證,1月31日起敞開大門提供醫療門診,給難民更全面的身心照顧。因為當時泰國的新冠疫情升溫,義診中心的看診的對象以患有慢性病,必須持續服藥的難民為優先,採用事先線上報名,掌握病患人數,而且全體人員謹慎防疫,保持安全距離,而且時時消毒,並設置防疫站。
 
病患必須在防疫站,由專業護理人員進行篩檢、測溫、消毒,詢問病患的詳細資料,評估其有無受感染的可能性。若有,則由醫師透過視訊初步診斷,轉介專責醫院。
 
無感染疑慮的病患,在進入義診中心前,護理人員會提供醫療級口罩,替換他們戴來的布口罩。
 
「當所有人的門都關上了,慈濟的門,仍然是開著,擁抱著他們。」在義診中心協助翻譯的納齊布拉(Naqibullah)分享他在義診中心聽到的,慈濟在難民心中的感動。
 
納齊布拉是來自阿富汗的難民,志工讓他以「以工代賑」的方式在義診中心服務。「非常榮幸,能夠參與這個行列。」納齊布拉表示,自己在慈濟看到了無私的奉獻和自我的犧牲,很高興自己能投入慈濟這個大家庭。
 
2021年慈濟泰國分會成立義診中心,難民隨時可以門診看病,不必等待一個月一次的大型義診。(照片:慈濟志工提供)

疫情驟升 守護上雲端
 
4月初,泰國疫情再度攀升,防疫措施也隨之提升,9日泰國分會召開緊急會議,與醫護人員視訊討論如何因應,彼此達成共識,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及相關措施,自10日起,暫停義診中心的醫療門診服務,改由遠端連線與醫生通話諮詢,過程中有翻譯人員隨時協助醫生與病患的溝通,再由藥劑師按醫囑配藥。
 
再者,為了避免難民外出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增加受感染的危險,義診中心決定提供送藥服務,由人醫會瑪琳通護理員仔細檢查有關慢性患者的病歷,進行整理及統計,進一步評做送藥的方式。
 
最後決定以三種管道發送藥物,一是由摩托車即時運送冷藏藥物,像是糖尿病者須注射的胰島素等;而常溫保存的藥物則以郵寄的方式寄出;長者及臥床者等行動不便的病患,在收受郵件上還是有困難,則由醫療志工送藥到府。不出門就能拿到所需的藥品,難民不必躲警察,也不用冒染疫的風險,他們滿懷感恩。
 
疫情也嚴重衝擊難民的經濟,慈濟志工也啟動難民的紓困計畫。來自巴基斯坦的難民塞繆爾(Samuel),幸運地得以在義診中心服務,「因為疫情很多人失去工作,也失去了收入來源。我看到慈濟人主動關心,對難民提供生活物資包以及醫療援助,讓我很感動。」
 
「在慈濟久了,感受到慈濟大家庭的溫暖,現在我體會到來慈濟做事,並不是一份工作而已,而是一份使命!」塞繆爾感恩上人,更感慈濟給了他「家」的安定。
 
為了避免難民外出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增加受感染的危險,義診中心提供送藥到府服務。(照片:慈濟志工提供)

 
(文:黃湘卉 花蓮報導 2021/06/2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