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感受過的愛 藏在小小存錢筒

2022-04-07   | 周如意
志工與土耳其當地的慈善發放情況,左上圖為一位將當日補助全數捐出的婦女。(攝影:周如意 MUSA AL AHMED,地點:土耳其,時間:2022/03/02)
土耳其慈濟基金會為因應防疫,將每個月一次的發放改期為兩個月一次,減少群聚與接觸;從二月開始,約有四十場的發放,週末也有十八場,確保需要的家庭能得到援助。
 
就地取材小巧思 方便又環保
 
2月19日在蘇丹家濟市的滿納海國際學校,土耳其慈濟基金會開始為期十天的慈善發放,預估有七千六百五十多個家庭受惠,動員八百四十一名志工幫忙發放活動;前來領取物資的家庭包含需要打工的學生、貧戶、特殊困難戶等許多在冬季無法負擔燃料費,必須忍受寒流的家庭。
 
為幫助與鼓勵這些家庭,此次發放增加了食品罐頭,讓大家在食用完畢後可以加上蓋子,搖身成為簡易存錢筒。這個小巧思受到熱烈的歡迎,受關懷的家庭也非常喜歡這種實用的想法;在每場發放最後的募心募愛時,許多受惠家庭都帶著小小的罐頭存錢筒滾動善循環,希望自己也能夠用小小的回饋成為幫助其他人站起來的力量。
 
每每發放結束都累積起一個個牛奶瓶、金屬罐,這些都是曾受過幫助的人,為下一個需要的人奉獻的愛,「這是我看見最善良的力量。」志工說,「站在前線總會見到最動容的場景。」其中一場發放的最後,有一位關懷戶提著沈甸甸的塑膠袋前來,志工們打開看見裡頭大約裝了五十個銅板,頂多五十里拉(折合臺幣約一百元),但卻讓他們落淚,因為袋子裡還夾著一張紙條:「很對不起,我的錢只有這些,但這是我僅剩的財產。」
 
在發放現場的志工與等待領取物資的關懷戶。(攝影:MUSA AL AHMED、周如意,地點:土耳其,時間:2022-03-02)

善與愛的正循環 撐起下一個家庭
 
「當你們有能力生存的時候,就要把這個寶貴的機會,讓給更需要的人。」滿納海國際學校副校長——阿罕默德.阿里昂在發放時也語帶感慨的鼓勵眾人,「在敘利亞時,大家都有車有房,都是富有的,但當無常突然來臨,也會變得一無所有。現在受到慈濟幫助有了好轉的機會,不要忘記這是真主的考驗,要再重新站起來,再拉下一個人一把。」
 
慈濟的志工們在發放時也持續關懷前來的家庭,聊起最近生活狀況與心情,志工胡光中分享慈濟志工們身上「藍天白雲」服裝故事,周如意志工則提起最初搭起慈濟的「竹筒存錢罐」與這場發放中一個個的小罐頭很相似,都是承接眾人點點滴滴的愛心,延續善意。
 
關懷戶這次回饋的愛心循環有59055.45里拉,約為4374.47美元(約合新臺幣十二萬三千五百六十元),儘管大部分都是零錢,卻是他們日日儲存下來的愛心善款。縱然看起來並不是一筆大數目,但一點一點聚積起來的正是聚沙成塔的力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周如意 土耳其報導 2022/04/0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