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銅板敲響祝福 聽見馬來西亞新芽頒獎愛回響

2022-11-08   | 蔡程發、羅秀娟、羅秀蓮
馬來西亞新芽獎學金頒獎,特別為家長安排分享會,介紹慈濟慈善,也分享竹筒精神,獲得家長認同,紛紛以行動響應。(攝影者:黃海珉,地點:慈濟馬六甲分會,日期:2022/10/30)
「每年開學,一下子要拿出數百令吉,不是人人都可以很輕鬆去面對,我自己就曾經遭遇過這種困難……」2022年10月30日,慈濟馬六甲分會助學金頒發典禮上,家長分享場次中,慈濟志工陳幼涓(慈涓)哽咽與家長分享她的故事。
 
今年(2022中午兩場的典禮中,特設有家長場次分享,兩個場地共有六百四十一位家長參與。慈善志業環節由四位志工承擔分享,分別是戴振威(誠燦)、陳幼涓、雲大炳(濟化)和王鈺清(明鄉);內容大致一樣,呈現方式卻各自精彩。
 
不讓孩子的未來沉沒在貧困的洪流中
 
1997年金融風暴,讓許多家庭陷困,慈濟展開助學腳步,25年不曾停歇,單是在馬六甲州,就嘉惠了近兩萬名大學、中學和小學生,協助他們完成學業。陳幼涓曾經也是新芽獎學金的受惠家庭。
 
陳幼涓回憶當時窘境,她直言,儘管自己明白孩子的希望在教育、孩子的學習也不能等,可是當經濟有困難的時候,孩子要上學讀書的錢,又從哪裡來?有時候,孩子的教育也只能無奈放棄⋯⋯
 
「幸好孩子遇到好老師,不僅寬容她們繳費時間,還幫忙申請一家機構的助學金,解決問題。」老師和社會的關懷,就像浮木般撐住她正在下沈的家庭,讓陳幼涓不失去翻轉孩子未來的契機。

 
每一次投竹筒都是發一念善,都是一分祝福,家長們把手中的竹筒撲滿搖一搖,裡頭響噹噹的零錢聲,響著連天的祝福。(攝影者:黃玉花,地點:慈濟馬六甲分會,日期:2022/10/30)


新芽獎學金,讓陳幼涓有信心想像未來,也下定決心,「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回饋社會。」這分立志,也讓她遇見慈濟而成為志工,在偏遠郊區幫助更多有同樣遭遇的老弱婦孺。
 
投入志工領域,她見證到,慈濟助學多年,激勵許多學子在刻苦環境下勤奮讀書,一路以優秀的成績考上大學。她以剛到檳州理科大學讀書的瑪瓦蒂(化名)的故事,與在場的家長分享,陳幼涓說:「這麼優秀的孩子,如果沒有社會的幫助,她們的求學路可能會更加辛苦,也有可能為了幫補家庭而提早輟學。」
 
期盼孩子的未來不被貧困的洪流所淹沒,是慈濟的助學方案的初衷,而且頒發新芽獎學金鼓勵孩子努力向學,志工王鈺清感受最深,「我家只有一個房間,一個客廳,一個廚房,一家八口住在一起;父親是文盲,卻堅持天天陪伴我們讀書,因為他相信,教育可以翻轉我們的命運。」
 
靠著半工半讀,王鈺清成功考獲兩張同等大學學士學位的專業文憑,目前也有了自己的家和車子代步,為了回饋社會恩情,她投入慈濟志工行列,幫助有困難的家庭。
 
志工陳幼涓和王鈺清的故事,觸動人心。家長鄭淑女(化名),聽見陳幼涓當年掏不出錢為孩子交學費的一刻,紅了眼眶。她回想在疫情期間,一架手機四個孩子輪流使用上網課,從送外賣到小攤販,一再轉業求生存的過程。她紅著臉、咬緊牙根,倔強地不讓眼眶的淚珠滑下,好一陣子才能說話。
 
她說,自己和先生及五個孩子,曾經是生活無憂的家庭,因一場疫情,先生的小廠事業受創,目前打著散工,她則從事小販生意,雖然依然入不敷出,但至少孩子能溫飽。
 
今年初,為了四個孩子的學雜費,她不得已開口求人;後來,學校老師幫忙申請一次性援助基金和食物補助,再推薦三個孩子獲得「慈濟助學金」,她激動地說,「真的減輕許多負擔。」

 
「慈濟助學金頒發典禮」現場設有惜福區,讓家長以結緣方式,為孩子挑選適合的物品。(攝影者:黃玉花,地點:慈濟馬六甲分會、022/10/30)


愛的銅板聲天天自我祝福
 
「哐啷——哐啷 ——」王鈺清搖動手中的竹筒,她問:「這是什麼聲音?」家長說,是零錢的聲音,她說不,這是「愛」的聲音。王鈺清在每一竹筒投下一個零錢,代表志工對助學家庭的祝福,也分享緬甸風災災民用「米撲滿」翻轉自身命運,從受災災民變成用米糧去救助他人的故事,鼓勵家長們領回竹筒,天天一念善,把愛傳下去。
 
陳幼涓也與家長分享竹筒精神——人人在不影響家計的情況下,天天投下一毛錢和一分祝福,一個月可以累積三塊錢,如果現場有兩百人,一個月後可累積六百令吉(約合新臺幣四千元),以慈濟資助一名小學生馬幣三百令吉(約合新臺幣二千元)來計算,這筆錢可嘉惠兩名學生。
 
她告訴家長們:「這就是上人所說『滴水成河  粒米成籮』的力量。我們一下子拿不出三百令吉((約合新臺幣二千元),但是可以儲蓄一天一點的愛心,天天持續,就可以幫助無數的人……」
 
陳幼涓分享自己力行「小錢行大善」的竹筒撲滿的經驗,:「祝福的力量很大,手心向上是一時,一定要爭取機會做個手心向下助人的人,人人都可以啟動愛與祝福。」
 
鄭淑女不諱言,當她發現典禮現場的惜福區有二手學生校服和鞋子,還是思考良久,才默默掏出身上的十令吉(約合新臺幣六十八元),為其中一個孩子買了兩雙白鞋。「為了節省,我的孩子,都是小的繼承哥哥姊姊的校服校鞋來穿;今年,小的孩子告訴我,鞋子已經磨損了,可不可以買新的……」
 
在上個月透過慈濟食物銀行領取一些米糧及蔬菜食物回去時,獲得慈濟竹筒撲滿一個,她讓孩子投下零錢,當天帶來現場捐獻。聽了志工呼籲,她掏出皮包裡的兩毛錢投進竹筒為自己祝福,說:「我希望自己努力變得更好、讓家庭過得更好,這困境只是暫時的,總有一天,我一定要讓自己成為手心向下的人,因為助人快樂,求人痛苦。」眼神裡透著堅毅。
 
(文:蔡程發、羅秀娟、羅秀蓮 馬來西亞報導 2022/11/0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