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戒祈福 澳洲月亮一樣圓
2017-10-05 | 匡韋潔慈青演繹愛心點燈 愛出者返福往者來
1996年起,慈濟志工在墨爾本紮根社區,欣逢墨爾本聯絡處成立二十一周年,志工利用中秋節前,於9月24日舉辦感恩祈福會,並以六分鐘的短片,向在座的來賓及會眾介紹了慈濟墨爾本聯絡處推動志業的成果。
為體現靜思語中「能付出的人是有福的人」,充滿活力的慈青們特地為大眾帶來一齣自編、自導的戲劇「愛心點燈」。通過表演,講述一對盲人老夫妻,為同村鄉親們的安全著想,每晚堅持點亮一盞燈,照亮自家門前路的善行;而當冬天大雪封路時,村民們,為了這對盲人老夫妻出行安全,也自發的用木炭把他們門前的路鋪平;這正是「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的真實寫照,也是慈青們想通過小小的短劇傳遞的理念。
當慈青們排成一縱行,展開了〈讓愛傳出去〉的手語演繹,每個人整齊的猶如一個人一般,並依序將雙手舉向頭頂,將他們為天下祈福的愛心傳出去,那仿佛千手觀音的定格畫面,感染了所有人,一時間全場掌聲雷動,慈青們成功地把為天下祈福的愛心傳遞出去。
來自中國大陸吉林長春的張皋,看見妹妹張博文在慈青隊伍中如此亮麗,心滿意足的說,把妹妹帶進慈濟,讓她非常放心了。而妹妹張博文也滿懷深情的分享說:「慈濟給了我家的溫暖!」當年張博文隻身一人漂洋過海來到墨爾本,面對陌生的環境、生疏的語言、西式的飲食等等,都讓她時常思念家鄉、想念親人,只有來到慈濟的會所,一顆心就能安寧下來。
「尤其是師姑、師伯們,每個週六都給做好吃的,還像爸爸媽媽一樣噓寒問暖,至今還記得一位師姑關切的叮囑自己,要多喝水,嘴才不會乾燥。」還想起志工們的照顧與陪伴,這樁樁件件無不讓張博文心生感恩,並堅持利用課餘時間,參加慈青活動,為的就是想把收到的這份愛,透過自己再傳出去。
竹筒撲滿點滴愛心 天下平安有我一份
隨著活動來到最重頭戲,主持人宣佈「竹筒回娘家」的這一刻,全場頓時熱鬧了起來,大家紛紛拿出自己的竹筒準備獻一份愛心,放眼望去,各桌上擺滿了長長短短各式各樣的竹筒,有的竹筒上寫著「青山無爭,福田心耕」,有的竹筒上則寫著「知福、惜福、再造福」,慈青們引導大家有序登臺,將各自的點滴愛心匯入到大愛的功德海裡。
有位三、四歲的小菩薩踮起腳,堅持靠自己的力量倒出竹筒裡自己的一份心意,還有位白髮蒼蒼的老菩薩,緩緩的將沉甸甸的竹筒倒乾淨後,還不放心的又搖晃一下竹筒,整個會場裡迴蕩著銅板落下的叮咚聲,匯聚成了大愛的海洋。
Fuh David先生是位土生土長的澳洲註冊會計師,他和他的洋人妻子都非常樂於幫助他人,這是他們夫妻倆第二次來參加慈濟的活動,面對訪問,Fuh David侃侃而談:「竹筒撲滿,這是個好主意,不但可以隨時落實自己的愛心,還可以積少成多,將每個人的愛心匯聚起來,力量就大了,總覺得一己之力太渺小了,現在可以利用竹筒撲滿來救人,真是太好了。」
月圓人圓闔家團圓 心安事安天下平安
午齋時間到了,司儀請出了現場裡的兩位三歲小蔬童,小蔬童對著麥克風,童聲童語的表示:「我要吃菜菜,不吃肉肉!」身為小蔬童的母親是志工葉欣槑,她表示女兒的身高在學校裡,是同齡孩子中最高的,而素食也並不意味著只是青菜蘿蔔,每天早上,她都會為茹素的全家人製作一份五穀加堅果的豆漿,日常的三餐也注意各種蔬菜營養攝取。
為了和大家歡度中秋佳節,香積志工更是精心為大家準備了八道菜品,不但好看、好吃,還有好聽的名字,餐後的甜點更是自製的冰皮月餅。趁這歡樂時間,司儀也題喜大家如果有想學做素食的,歡迎每逢初一、十五來會所參加「慈齋素願」,一起學習素食烹飪。
看到大家吃的如此開心,承擔此次香積窗口的周耀英歡喜地說:「雖然準備一百多人的食材,是具有挑戰性的福田,但是有大家的合和互協,反而是件很開心很快樂的事情;但看到大家吃素食吃的這麼香,真是好開心,希望通過自己的點滴付出,能改變許多人對素食就是開水煮青菜蘿蔔的誤解,也願意教大家一起來做素食」。
靜思語說「要平安得先心安,要心安須先得理,理得心安即闔家平安。」墨爾本慈濟志工期待透過這次的中秋團圓,祈願人人的心,都能時時安住於助人為樂的這份善念中,若是處處能為他人著想,則事事都可安寧,天下自然平安無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匡韋潔 澳洲報導 2017/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