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盛事 臺灣文化節立口碑
2014-09-19 | 吳群芳 梁玉燕 彭美萍臺灣文化節 看見愛的力量
回溯2004年,因緣俱足如水到渠成,受當時臺加文化協會總執行策劃吳權益(Charlie)先生之邀,加入享譽遠近的「臺灣文化節」,舉行慈濟博覽會。
這是慈濟首次在海外舉辦的博覽會,主題以「看見愛的力量」呈現,也是大溫地區跨族裔的經典文化盛宴。從此連續三年合作在溫哥華萬國廣場深植大愛苗芽。加拿大聯邦政府、省府、溫哥華市政府官員,參觀慈濟文化博覽會後都表示願意跟慈濟合作,希望能把慈濟的精神理念與人文帶入加拿大。
當時,溫哥華市議員雷建華(Raymond Louie)代表市政府頒贈「慈濟日」獎狀,並致詞感佩慈濟:「志工在證嚴上人精神引導下,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爾後,分別在2005年以「感恩、尊重、愛」為博覽會主題,將慈濟人文精神廣為傳播啟發更多善念;2006年以《西域記風塵》攝影展的人文風采,同樣獲得熱烈回響。
隨著因緣,2010年起臺灣文化節改在緊鄰捷運站的溫哥華美術館廣場(Vancouver Art Gallery Plaza)和格蘭維爾街(Granville Street)從600街一直到700街徒步路段這兩個場地舉行。自此,活動則由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ACESA)和慈濟加拿大分會主辦。
多年以來,「慈濟」與臺灣文化節劃上等號,立下口碑無數。慈濟志工們總是集思廣益,戮力籌措更多元的內容迎接盛事,期待透過慈濟人文,廣度十方會眾。
垃圾變黃金 確實力行環保
「環保」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牢不可分。慈濟志工第四年在臺灣文化節做環保,一年比一年熟練。今年與溫哥華環保組織綠椅子(Green Chair)合作,在九個定點做環保教育及宣導。不同於往年,此次將垃圾回收細分成九大類,回收做得更徹底。三天活動下來,從人潮不斷的美食攤位街及附近街道回收來的真正垃圾,還不到二十公斤。
環保志工陳谷松承擔「素里掃街」窗口,做環保不陌生,他歡喜付出地說:「今年環保分類做的很仔細,像塑膠就分為硬塑膠和軟塑膠;紙類也區分乾淨和汙染的部分。」志工透過分類,希望能將垃圾量降到最低,把可用的垃圾回收再用,讓垃圾不再是垃圾,減少垃圾產量及汙染地球的機會。
透過宣導,每一位進入環保教育站的民眾,都很仔細地參考指示做好分類,如果不小心放錯位置的人,也有志工協助引導將垃圾放置到該回收的位置,這些過程最主要就是要讓民眾留下深刻印象,確實做好分類。
微笑的幸福 啟動美麗列車
另一項宣導與體驗,志工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過程中透過親手觸摸的感覺,許多民眾驚嘆隨手丟棄的保特瓶,竟然也可變成柔軟的環保毛毯和其他各項織品,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環保」不只是口號,還可以減少垃圾產量,降低汙染機會,也能節省開銷,降低購買原物料的成本。
來自智利的遊客Pablo Miguel Agiiero參觀過程中表示,擔憂家鄉環境污染嚴重的情況,他說:「我們住在一個小島,那裡很髒亂,到處都是垃圾。看見你們可以把垃圾變成許多有用的東西,還可以用來幫助人,又可以減少垃圾的產量及汙染問題,真是太讓人驚訝了。」
深感興趣的Pablo Miguel Agiiero忍不住一直撫摸柔軟毛毯,還向志工索取更多相關資料帶回國,並決定要從現在開始做環保。
「臺灣的環保志工是用鼓掌雙手做環保,加拿大的環保志工是用腳做環保。無論是掃街、淨灘、清掃公園或種樹,都是地球的好公民。」從臺灣到加拿大打工遊學的林靖凱是逢甲大學的慈青學長。林靖凱很高興在異國也能與慈濟接軌,有幸參加「臺灣文化節」活動,看見慈濟人在海外介紹慈濟及做環保的精神,讓他很感動。他也對慈濟家人的關懷,深刻感到一人在外,一點也不會感覺孤單。
隨著慈濟列車人文的帶動,最後一節車廂志工以「美麗列車」樣貌展現,為參觀的民眾留下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並貼在「微笑牆」上,猶如暖陽照耀在每個人身上,讓人看了也跟著開心;大家就像是一朵朵盛開的花朵,感染在場每個人,留下幸福快樂的見證。
(文:吳群芳、梁玉燕、彭美萍 加拿大溫哥華報導 2014/08/3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