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分界 美國各地志工聚集佛州助發放

2022-11-17   | 羅奇華
災民感動與慈濟志工深深擁抱。(攝影者:羅奇華)
早上9點,一輛從邁阿密駛來的大巴停在了李縣男女孩社團 (Boys & Girls Club of Lee County ) 大門口。身著藍天白雲制服的慈濟志工正有秩序地往屋內搬運著物資;與此同時,從芝加哥、紐約、華盛頓等地方趕來的24名志工也在路上。
 
9月底伊恩颶風重創美國佛州,慈濟關懷至今仍持續中。自10月心旬之後,2022年11月30日慈濟在李縣邁爾斯堡又一次舉辦發放,從早上10點一直到下午5點,共發放了566個受災戶。
 
細節見溫暖
 
發放前的準備有序又高效,哪裡有需要,志工們就自覺去補位。為了保證發放圓滿,71名志工被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均由經驗豐富的志工帶隊。正式迎接災民前,發放負責人蔡長治和林明哲將所有志工召集起來,鼓勵志工們用飽滿的精神和溫柔的笑臉迎接著災民們。
  為了讓災民們在等待的時間裡,也感受到熱情,從紐約來的志工周素滿和謝淑妙準備了很多互動遊戲。謝淑妙邀請災民一起唱歌,剛開始大家只是害羞的笑著,漸漸地在歡樂的情緒感染下,越來越多人一起合唱,聲音越來越大,笑聲越來越多。每個人領到現值卡後,周素滿和謝淑妙還為大家準備了靜思語,災民們拿著自己抽中的智慧語錄,欣喜地離開。
 
積累了之前的發放經驗,為了讓行動不便者,能就近和志工們互動,於是志工在離入口最近處,單獨設置了一張審核臺。但這樣的設置,也意味著遞送現值卡的志工,要花更多力氣往返於審核臺與其他地方之間遞送毛毯和現值卡,但志工們輪番替換著,樂在其中,毫無抱怨。

 
災民流下感動的淚水。(攝影者:羅奇華)


愛不分國界
 
身高6呎2的文森威.廉姆斯(Vincent Williams)酷酷地帶著兩個兒子,穿著帶有NASA標誌的黑色帆布衣,在其他災民中顯得格外獨特。想起颶風登陸的那天,他不禁倒吸一口氣,「水翻湧著快淹到了他的脖子。」災難發生後,他得到了一些當地組織的幫助,並從姊姊口中得知慈濟。今天來到現場,他感受到了如家般的溫暖,他說:「我看到了愛不分國界」。
 
20年前,貝蒂.瓜迪亞(Betty Guardia)獨自一人帶著四個女兒從玻利維亞(Bolivia)來到了美國,女兒們過得好一點是她最大的願望。雖然女兒們都大了,不需要母親負擔太多,但修復因洪水受損的房屋需要一大筆費用,給貝蒂的生活帶來了沉重壓力,一想到此,貝蒂忍不住流淚。陪同一起來的女兒心疼地看著母親,向志工說道:「你們給的現值卡是雪中送炭,能幫我們解決緊急問題。」
 
助人為樂化動力
 
16歲的范恩暢(Enchang Fan) 站在現場有些不知所措,這是她第一次成為慈濟志工參與賑災發放,兩個月前他在媽媽朋友的介紹下才與慈濟結緣。范恩暢很誠懇,參加志願活動是她為未來申請大學所做的準備。作為發放組助手,范恩暢需要把審核完的災民資料送至電腦組申請補助金,也需要隨時響應審核員的需求,看似簡單,卻是橋樑角色。
 
從早到晚,聽完一個又一個故事,看了一次又一次握手擁抱,一顆愛的種子似乎也根植到了范恩暢內心深處,「我還會繼續來做志工!」范恩暢說道。

 
東尼·埃斯科拉為災民講解竹筒歲月。(攝影者:羅奇華)


同樣初來乍到的還有東尼・埃斯科巴(Antonio Esconar)。但他似乎成了全場最忙碌的志工之一,因為很多災民只會說西語,精通西語的東尼擔起了翻譯的重任。而他不僅翻譯,更耐心地蹲在災民身旁認真傾聽他們的需求,耐心講解他們所需要知曉的事項。「東尼」「東尼」⋯⋯整個審核臺呼叫他的聲音此起彼伏。
 
東尼與慈濟的結緣於兩星期前,教授一次不經意地詢問:「你想要去幫助別人嗎?」這是他從沒做過的事,於是10月22日,是他第一次參加慈濟的發放。「第一次的時候我不認識任何慈濟志工,帶著旁觀者的視角,我發現他們從不要求什麼只想去幫助。」東尼說:「當我看到災民們臉上表情從愁苦變到開心時,讓我感覺:『嘿!我真的在幫助別人』。於是時隔一週後我再次來參與發放,這次我更沈浸其中」。
 
不管是范恩暢、東尼.埃斯科巴這樣的新朋友,還是經驗豐富的志工,幫助人的快樂,驅動著他們一次次來到慈濟,一次次將愛遠播。
 
(文:羅奇華 美國報導 2022/11/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