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王在天涯 智利人醫會期待萌芽
2010-05-30 | 曾多聞德不孤,必有鄰。慈濟志工受楊醫師的信念所感動,在今年五月的第二波智利人道救援行動中,來自各地慈濟醫療基金會和人醫會的成員,特別前往智利,和楊醫師召集的智利當地醫師們,一起促成慈濟在智利的第一次義診。
緬甸華僑杜友情 美國人醫會早期種子
現任美國醫療基金會副執行長杜友情醫師也特別前往智利,鼓勵楊醫師。杜醫師是緬甸華僑,楊醫師是南美華僑;杜醫師是美國慈濟人醫會的早期種子之一,楊醫師則發願成為智利人醫會的早期種子。兩人的背景是如此奇特的相似,杜醫師分享自己的經驗:
「1996年,我女兒的一個同學送一本慈濟的刊物給我們看,我就認識慈濟了。1998年,秘魯淹大水,我與慈濟一起去勘災、義診,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觀。」
1998年,美國慈濟人醫會成立,杜醫師成為最早的成員之一,退休後更全心投入慈濟。十二年來,他參加過無數次義診,到過墨西哥、薩爾瓦多,在美國本土的大型義診 RAM (Remote Area Medical) 更是從不缺席。杜醫師認為,每一個國家的醫病形態不一樣,人醫會所發揮的功能也不同。
「有很富有的國家,像美國,誰會想到美國有那麼多窮人,得不到醫療服務?因為沒有全民健保,健保自付額又很高,窮人沒有工作,就沒辦法看醫生,這是因貧而病。也有很窮的國家,像秘魯,窮啊!窮得很可憐啊!很多人生活品質很差,不健康,就生病,那是因病而貧。」
這回來到智利,杜醫師對智利很有信心:「人醫會要成立,要有三個條件:人、人、人。智利已經有人了,楊醫師多麼發心!他又召集了那麼多人,一定辦得起來!」
南美華僑楊創隆 發願成立智利人醫會
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秘書王惠平戲稱楊醫師是智利人醫會的接生醫師,杜醫師則是催生婆。本身剛好就是婦產科醫師的楊醫師很感謝各國慈濟人醫對智利的鼓勵:「我們沒有做過(義診),希望這次可以做起來,可以做好一點。」
對於杜醫師提到各國醫病形態不一,人醫會的功能也不同,楊醫師分析,智利的全民健保相當完善,若非在災難期間,例如這次的大地震,造成交通中斷、病患無法行動,其實一般民眾並不缺乏醫療服務。
但是,收費合理的公立醫院長期以來都有醫護人員不足的問題,而接受病患有數量的限制;因為有病患數量限制,有急症的患者可以優先就診,至於慢性病患者,經常必須等候多時才能得到醫療,延長病患的痛苦。而私立醫院由於收費比較昂貴,經常令一般民眾卻步。楊醫師認為,在智利成立慈濟人醫會,可以號召醫師,義務為這些有需要的病患服務:「經常在看診,看久了也會無味,但如果是在幫助人,生活就比較有意義了。」
杜醫師也說:「能夠幫忙病苦,把病人治好,就算沒錢賺,也覺得很有福報 。」
這回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也和賑災團隊,一起來到智利和當地志工會面,承諾會責成美國人醫會支援未來智利的義診和其他醫療志業工作,也特別鼓勵醫療志工:「希望今年可以有智利人醫會代表團,回台灣參加營隊!」
輕輕一句話,代表台灣本會對智利人醫會無盡的祝福和期許。希望,楊醫師和智利醫療志工們的大願,很快便會實現。
(文:曾多聞 智利報導 20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