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孩子安心 有教室上課

2015-09-18   | 鍾易叡
慈濟利用暑假期間為嘉義縣六嘉國中援建臨時教室,9月17日舉行揭牌啟用典禮,讓學生能享有充分的教學空間。圖中右三為六嘉國中校長柯志明、右二為前校長蔡美玲、右一為家長會長侯吉村、左三為慈濟志工王壽榮。(攝影者:鍾易叡)
相較於都會區的孩子,偏鄉弱勢學生因為學習與生活環境受地域限制,往往輸在起跑點。嘉義縣六腳鄉六嘉國中學生家庭多數社經地位低落,校方為了提供弱勢生五育均衡發展、適性教學,教室空間面臨使用緊繃的窘境。

慈濟基金會利用暑假期間為六嘉國中援建臨時教室,9月17日舉行啟用典禮,六嘉國中校長柯志明校長代表師生感謝慈濟大愛,讓學生能享有充分的教學空間。

弱勢家庭孩子 培育服務能力

六腳鄉是嘉義縣老年人口密集度最高的鄉鎮,柯志明表示,當地學子大多是務農靠天吃飯的家庭,能給孩子的教育資源有限,他這學期到校服務後發現,學生大多是隔代教養、單親、新住民及低收入戶的弱勢家庭孩子。

柯志明校長到任後,延續辦理各項學習活動完全免費,包括晚自習、第八節課後輔導及女子樂旗隊、足球、桌球、口琴、繪畫、吉他等 多樣性的社團。

「因為偏遠,我們願意擔負更多責任。」校方積極突破地域限制,用心規劃科技、人文、藝術等三大類實用生活化課程,帶領著高關懷孩子走入人群,讓知識力轉為行動力;結合六腳鄉農會推動農村青少年農業教育及社區服務,培育未來學生有更多能力與能量,為服務產業與社會而準備,吸引附近許多弱勢生就讀。

學校三十七位教職員胼手胝足、攜手同心,讓學生找到自己性向及價值外,課業也有長足長進,令校方振奮不已。
慈濟致贈教室鑰匙給六嘉國中校長柯志明。(攝影者:鍾易叡)

連續兩年增班 解決校舍不足

近年來,學生人數回流增班,連續兩年各新增一班學生,但校區空間有限,目前十一個班級逾二百八十五人,校方擔心學生面臨無教室可上課的窘境,輾轉聯繫慈濟志工王壽榮與慈濟基金會專員王維洲後,很快獲得回應。

慈濟投入三百人次志工援建四棟八間臨時教室,於8月28日全部完工,9月17日啟用。慈濟基金會莊宗穎代表恭讀證嚴上人祝福信函:「本著教育不能等的理念,工程團隊為了讓孩子能早一天安心就學,不論是烈日或在雨中,慈濟人抱著蓋自己家園的心,哪怕是一根螺絲都用心栓緊。期待孩子們安心學習,增長知識,涵養品德。」

慈濟搭建的八間臨時組合教室,是向嘉義縣政府申請的組合屋建材。雖為簡易教室,但負責搭建的慈濟志工從丈量基地、整地,到設計、施工、建材及安全性等方面毫不馬虎,讓學子們可以安心上課。

啟用典禮中,六嘉國中啦啦隊演出「愛的迴響」,感恩志工讓他們可以安心學習。慈濟基金會表示,全臺仍有許多偏鄉地區的學校,面臨和六嘉國中相同的校舍不足問題,為縮短城鄉教育資源差距,慈濟已陸續協助完成臨時教室搭建,期盼善念共振,讓孩子們看見希望。

(文:鍾易叡 嘉義報導2015/09/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