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力量 畢業後還能延續

2015-12-23   | 戴佳璧
慈青學長姊分享在當地陪伴學弟妹時面對的挑戰與考驗,希望讓學弟妹可以作為參考,並勉勵一起向前走。(攝影者:陳明清,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5/12/20)
「肚子餓,找生活;睡不好,找生活!」活潑的生活組也以有趣的隊呼向大家傳達生活組為大家服務的熱忱,海外慈青慈懿幹部研習營開營之前,工作人員在相見歡上,總有不斷的笑聲,也能在學長的經驗傳承與分享中,找到自己能夠學習的目標與方向。

海外慈青慈懿幹部研習營自1997年開始每年舉辦,邀約各國慈青回到慈濟的發祥地尋根,營隊的課程與經驗的傳承,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海外種子,而在海外慈青回到心靈的故鄉前夕,籌備團隊提前抵達花蓮靜思堂投入籌備工作,有的是每年赴約回到心靈的故鄉支援營隊籌備的慈青學長,有的則是首次參與工作團隊的慈青。

12月20日中午,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美國、香港、南非、澳洲和紐西蘭承擔工作人員的慈青、慈青學長和懿德爸媽們齊聚花蓮靜思堂,除了互相認識與培養默契,還有資深慈青學長的分享課程,準備讓工作人員吸收更多能量,陪伴、成就來自不同國籍的慈青回到花蓮學習。

是什麼動力 讓愛能不斷傳承

行政團隊之一的呂芷樺首先以猜拳遊戲帶動現場的氣氛,接著設定十秒鐘的時間讓工作人員步入攝影範圍内拍團體照,各功能組的工作人員也輪流上臺自我介紹,充滿了年輕人的活力。

「是什麽因緣和動力讓慈青即使畢業了也依舊深耕當地,甚至繼續回來營隊承擔與陪伴學弟妹呢?」為期兩天的營隊籌備,也為工作人員安排了課程,由資深的學長傳承籌辦營隊的經驗與妙法,慈青學長盧威程邀請歷屆的學長與工作人員分享從慈青一路走到現在的心路歷程。
在宗教處服務的馬來西亞慈青學長陳祖淞,勉勵在座的工作人員,無論接下來遇到任何困難是成長必經之路,期許大家照顧好心裡的菩提種子,一起分擔天下的米籮。(攝影者:呂佩玲,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5/12/20)


「1992年在美國認識慈濟後,就跟著師姑師伯做慈濟,1999年回到花蓮參與海外慈青慈懿幹部精進研習營……」慈青學長陳安俞對自己參與慈濟的過去回憶,如數家珍,她也於2001年回到慈濟志業體服務。

「每次回來看到海外慈青都有莫名的感動,想把自己的經驗傳承給學弟、學妹。」陳安俞坦言,曾經也有感到累的時候,但是每當回到慈青營隊看到許多學長仍然走在同樣的路上,就會給她很多的力量。

準備好身心 發揮生命的良能

「現在的慈青很難帶動?」目前在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服務的馬來西亞慈青學長陳祖淞向在座的工作人員們抛出這樣的疑問。

自2008年開始參與慈青的他,打趣地分享他頭髮偏長的慈青照,「我也像一般年輕人一樣,不曉得人生方向在何處。」現代人處在變化很快、被訊息過度滲透的時代,他接著說:「就像被無明網籠罩,我曾遇過一群自由的人,其中一位喜歡到處冒險,幾天前還看他玩火圈很開心的訊息,不料之後就得知他因爲一時想不開而結束生命。」

2012年,陳祖淞曾抱著想跳脫滾滾紅塵的心態,向證嚴上人發願當清修士,他永遠記得,上人對他的叮嚀:「走入人群,體會身邊人的苦後,幫助他人拔苦予樂,像煉鐵一樣被敲、被打,才能對佛法有深刻體會。」

成為清修士至今三年間,陳祖淞除了協助關懷海外慈濟的會務推動,也曾親身前往災難現場進行協調和救災工作,他有感而發地說:「一開始發願要扛天下的米籮很容易,以爲自己一個人可以做得到,但開始投入時才發現自己太嫩了;天下的米籮需要天下人來扛,所以需要招募更多菩薩。」

修行這條路也很孤單,過程中有很多境界的考驗,陳祖淞體會法有入心才能定,他勉勵在座的工作人員,無論接下來遇到任何困難是成長必經之路,期許大家照顧好心裡的菩提種子,一起分擔天下的米籮。

學長們用心安排的籌備,讓所有工作人員在開營前能夠準備好身心,期許大家在營隊中發揮良能,在成就學員們慧命成長的同時,自己也可以到達身心最佳狀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戴佳璧 花蓮報導 2015/12/2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