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五路遶境 一心要救命

2017-09-24   | 邱秀蓮、文翊樺、陳春李、葉素滿、許鳳娟
慈濟志工穿著「救人一命 無損已身」的藍色背心,走上街頭穿梭在嘉義市各大街小巷。(攝影者:江敏華,地點:嘉義市街道,日期:2017/09/16)
「捲起衣袖,病人就有救!」在嘉義市著名地標「中央七彩噴水池」,嘉義慈濟志工高喊口號,疾呼民眾響應救人。在這個被譽為「民主聖地」的圓環,過往選舉期間各路陣營會師的場面,在「世界骨髓捐贈者日」這一天,換成志工踏實地掃街宣導行動。

每年九月第三個星期六為「世界骨髓捐贈者日」,嘉義慈濟志工首次於2017年9月16日傍晚時分,規劃五條動線宣導「骨髓捐贈 救人一命 無損已身」,從下午四點分別由不同地點出發往文化公園集合,五點再由文化公園走不同路線折返回到出發點結束活動。

慈濟志工穿著「救人一命 無損已身」的藍色背心,走上街頭穿梭在嘉義市各大街小巷,沿路分送骨髓捐贈文宣資料,舉牌、拉著宣導標語、呼口號「捐髓不影響健康 您可能是他唯一的希望」,歡迎您加入救人的行列。
嘉義慈濟志工首次於2017年9月16日傍晚時分,規劃五條動線宣導「骨髓捐贈、救人一命 無損已身」。(攝影者:王翠雲,地點:嘉義市街道,日期:2017/09/16)

掃街宣導骨髓捐贈

第一條動線在民國路燈會廣場集結,由隊長林正宗帶領大家喊著「捲起衣袖,病人就有救」的口號,徒步往民國路、公明路、噴水圓環及文化路進行踩街,鏗鏘有力的口號吸引路人注意,志工們只要撇見年輕人,就趕緊抓住機會把文宣送到他們手中,希望將骨髓驗血救人一命的訊息傳達出去,請大家一起來守護生命,幫助白血病患及其家庭度過難關。

黃育煇大學快畢業時,抱著好奇心參加了慈濟造血幹細胞驗血,小小的一管(10cc)血為他搭起慈善的橋樑,原本是抱著好玩又可以幫助人的心情,沒想到最後不但與有緣人配對成功,還對同一個病患接連進行二次捐贈(第一次捐周邊血,第二次捐骨髓),這份因緣讓他覺得不可思議且珍惜。

前年(2015年)當黃育煇獲知配對成功,正好父親生病住院,他抱著為病父祈福的念頭,開始在慈濟大林醫院接受周邊血培養,準備進行捐贈;雖然他一度被那些抽血的長針嚇到想放棄,但在慈濟志工細心陪伴下,終於如願完成受髓者的捐贈作業。可是受髓者去年7月又再度發病,急需進行第二次捐髓搶救,於是又前往慈濟花蓮醫院做骨髓捐贈手術,希望能徹底把他搶救回來。

今天(9/16),黃育煇展開健康、燦爛地笑容和志工們一同邀請大眾來救人。
坐著電動輪椅的蔡秉原也跟著隊伍行進,大喊「救人一命、無損已身」。(攝影者:劉志銘,地點:嘉義市街道,日期:2017/09/16)

骨髓並不是龍骨水

雖然二十四節氣已經進入「白露」,可是,下午四點左右還是豔陽高掛,走第二條路線的慈濟人,不畏溽暑燠熱,抱著滿腔熱忱由嘉義聯絡處出發,沿途經彌陀路行經垂楊路口時,志工林啟文發現這裡是多重號誌交叉路口,人車往來較多,於是,請大家先停下來呼口號:「骨髓不是龍骨水,是造血幹細胞,發揮您的愛心,給病人活下去的機會……」宏亮的呼聲,引起周邊用路人紛紛探頭來聆聽,志工也沿途發送傳單給商家或民眾。

走在隊伍最前面的何美華,多年前就捐髓給未曾謀面的有緣人,有人豎起大姆指讚歎她:「妳好偉大!」而早已加入骨髓關懷小組的她,則頻頻道感恩:「還好有證嚴上人創造骨髓資料庫,我不是偉大,而是很有福報,要救人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希望有配對到的捐髓者的父母們,不要把孩子的這個善緣擋掉,而失去救人的機會!」

志工葉于甄緊緊跟隨在大隊後面,隨時注意組員的狀況,對於腳力比較不好的組員,她則立即連繫載運茶水的志工郭瑞端開車沿路接送,貼心的她還特地請素食店準備晚餐,讓大家走回聯絡處時,可以當場食用,看到這麼多人願意走出來,她則滿滿的感恩:「今天的活動主要傳遞給社會大眾一個捐髓救人的正確觀念,希望能發揮愛心,喚起大眾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全體志工集合在文化公園,為愛出發,士氣高昂。(攝影者:劉志銘,地點:嘉義市街道,日期:2017/09/16)

找生命中的有緣人

一個小時後,五支隊伍陸續走進嘉義熱鬧商圈文化公園大集合。稍做休息後各組志工重新歸隊,由嘉義資深慈濟志工,也是人人心中的大家長王壽榮來叮嚀。

慈濟從西元1993年開始建立骨髓資料庫,目前有建檔人數是四十一萬四千六百九十三人,配對成功接受移植的有四千七百三十九人,尚有五萬兩千九百一十五人尋求個案配對。

王壽榮表示:「今日的走上街頭宣導骨髓捐贈活動,期望符合條件者趕快加入,增加資料建檔筆數,好幫助沒有配對成功的病患,為他們找到活命的希望。」

陽光普照氣溫高的午後,走一小段路就蠻熱的,何況在市區走了二小時……儘管又熱又累,但是為血癌患者找一線生機,宣導社會大眾正確骨捐知識,志工都表示不覺的累,同樣是踩街,同樣是健走,同樣是運動,這樣的「遶境」真的太有意義多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邱秀蓮、文翊樺、陳春李、葉素滿、許鳳娟 嘉義報導 2017/09/1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