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限中人生 儲存無量智慧

2018-09-21   | 釋德澡
慈濟電子書的開機畫面就是證嚴上人叮嚀語:「多用心。」提醒弟子們,善用有限的人生增長無量慧命。(攝影者:黃筱哲)

2018年1月,證嚴上人首次提出「壽量寶藏」的概念,鼓勵慈濟志工不要感嘆自己老了,要自我祝福,善用累積的經歷,回歸初心再出發,在有限人生中儲存無量智慧,把握生命,增長慧命!

覺性無量 增慧壽量寶藏

2018年2月5日,上人終於回家了,二十七天的行腳,上人的面容有些許倦色,但可以看得出歡喜。翌日,上人在志工早會中,慎重地告訴大家,現在將「壽量銀行」改為「壽量寶藏」,期許人人把人生的前五十年寄存在「壽量寶藏」裏,重新用年輕的精神來投入付出的人生。

為什麼「壽量銀行」要改為「壽量寶藏」?上人表示,社會大眾對於「銀行」的印象是寄存、借貸融資的機構,提存的都是有數、有量;「寶藏」則沒有限量,而且攸關慧命。

2017年9月23日,上人講述《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經文,「我智力如是,慧光照無量,壽命無數劫,久修業所得」,提及我們的真如本性受到啟發,智慧就如燈光照耀,一燈便能破千年暗室。
「佛壽無量,是什麼無量?是慧命無量。」上人進一步說明,期許人人善用時間,將有限的生命化為無限的慧命:「覺性無量,慧命無窮無盡,就是『壽量寶藏』的意義。」(攝影者:劉鴻榮,地點:花蓮靜思精舍,日期:2018/05/08)


「『壽命無數劫』就是智慧。」上人說,佛的覺性慧海是因為塵點劫以來在人群中的體會、付出,用現代語詞「智慧財產權」來詮釋,就能了解「壽命無量劫,久修業所得」的意義。

「佛壽無量,是什麼無量?是慧命無量。」上人進一步說明,期許人人善用時間,將有限的生命化為無限的慧命:「覺性無量,慧命無窮無盡,就是『壽量寶藏』的意義。」

與師有緣 付出到最末刻

上人詮釋,既然覺性、法性無量,那麼「覺性年齡」就是永恆的,「要回歸法性的壽量,轉年齡的壽量為心靈的壽量。」然而人間有相,容易被數字造成我們心理的罣礙,而現出了老來的生態。

「期待大家存的是無量的智慧,而不是有限的數字。」2018年1月行腳,上人鼓勵大家,不要認為自己老了,要自我祝福:「我們還健康,正是要做好事的時候。」

「若是一百歲,五十歲存給師父,現在也才五十歲。」上人說明「壽量寶藏」的真實意涵,「提起這樣的精神,在世間不是沒有用,而是很好用,因為正壯年、正中年、正少年、正青年,人人都還可以為地球、為天地付出,為苦難的人間『菩薩所緣,緣苦眾生』。」

上人叮嚀,永遠保持年輕的心態面對菩薩道,「不要停滯,能說話我們就來說話,能做事我們就來做事,一定不要脫離人群。」
八十八歲的嘉義環保志工羅劉菜蕊,做環保已經二十九年,2018年她與環保菩薩向上人發願,「要做環保,直到最後一口氣。」給上人打了一針強心劑。(攝影者:楊孟仁,地點:嘉義,日期:2017/11/12)


就像今年八十八歲的嘉義環保志工羅劉菜蕊,做環保已經二十九年了。她與一大群環保菩薩向上人發願:「我要做環保,做到最後一口氣;寧願做到死,也不要病死在床上。」

這給上人打了一針強心劑:「這是為我提氣,為我打氣。」上人發願並深深期許自己:「我要不斷一直說、一直說,要說到最後一口氣,不要放棄任何一個與師父有緣的人。」

上人說,自己是第一號推銷員,人人踴躍響應「壽量寶藏」,瞬間大家都年輕起來了。「我存了五十年,我現在才三十多歲而已,就是當初做慈濟的第三年。」上人盼望大家利用累積的經歷,回歸當初的年輕再出發,「一路走來,我還要再回歸在那時候;所以,撐著也要撐著。」

真如本性 慧命記憶終在

3月6日,上人講述〈分別功德品〉時開示:「五十歲藏在『壽量寶藏』,這個『五十』就是慧命啊!」走入慈濟,會合人事物利益人群,一次次無所求付出,種種真實經驗藏在內心,「這就是慧命,就叫做記憶。」

「一期一期的壽命就像開道鋪路一樣。」2017年9月23日,上人開示〈如來壽量品〉經文,身是載道器,利用這個身來載道,與道同行:「道成長我們的慧命,而我們的慧命是化為無量的壽命,來來回回。」

「壽量寶藏」就是我們的慧命。而我們的真如本性是從什麼時候開始?2017年9月24日,上人表示,「從〈化城喻品〉就一直告訴大家,無法去考據我們的生命源頭,也無法考據我們慧命的始終,所以也無法知道真如覺性是歷盡多少的時間過來的。」但上人斬釘截鐵要我們體會:「道理回歸於真理,真理叫做『覺性』,即是『真如本性』、『法性』。」這真諦始終都在。

「把五十歲存起來,是要將五十年的人生經驗轉為慧命,不要受限於歲數,充分發揮生命良能。」上人期許:「要將經驗傳承給中生代或年輕一代,但不是不做了,要持續在團體中付出並陪伴大家。」
已八十五歲高齡的德慈師父每天仍努力不懈,將靜思法脈的精神注入他的陶藝作品中,他將上人「第一代弟子就要徹底犧牲」的教示,修行五十五年以來拳拳服膺。(攝影者:蕭錦潭,地點:花蓮靜思精舍,日期:2012/05/28)

初心永在 願力精神不退

「三十五歲,是我正勇健、是我正拚、是我正『做』的時候。」我們的大師兄德慈師父,今年八十五歲,他將上人「第一代弟子就要徹底犧牲」的教示,修行五十五年以來拳拳服膺。

雖然已八十五歲高齡,德慈師父每天仍努力不懈,將靜思法脈的精神注入他的陶藝作品中;最令人感佩的是,他將「勤行道」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在精舍一天,就要為常住付出一天。」

早期精舍,常常吃了這一餐不知下一餐在哪裏;初期,德慈師父做手拉胚只是單純一念心,「為了還債,以減輕常住的負擔。」漸漸地,在製作的過程中,激盪出他的藝術天分和興趣,並與團隊研發了「宇宙大覺者」等具法脈精神的「法品」。
因為甘願和堅持,德慈師父天天以初發心的願力,將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灌注在「陶瓷法品」中。(攝影者:陳友朋,地點:花蓮靜思精舍,日期:2010/02/20)


剛開始研發鏤空的陶燈(福慧燈)時,一天做不到一個,因為力道還拿捏不準。下手太重,作品很容易破掉;力道不夠,又刻不出燈中精舍模型的精神。德慈師父說:「這與菩薩行中道一樣,才能體會過程的風光。」

在陶藝坊的一個小角落,德慈師父專注雕刻「宇宙大覺者」的面容,心似乎完全與佛相通,對周邊的境界完全置身事外。因為甘願和堅持,德慈師父天天以初發心的願力,將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灌注在「陶瓷法品」中。上人曾經讚歎德慈師父的一念堅持:「他這樣用心地捏啊捏,也讓他捏出了一片天地。」

一念心堅持做對的事,一念心難行能行,永保初發那念為常住付出的心,德慈師父感恩有這樣的因緣,「雖然體力有時不能作主,但初發的精神永遠不退。」這不可思議的因緣,讓德慈師父在生命中有源源不絕的「壽量寶藏」。

清淨源頭 用心每個當下

人稱「穎媽媽」的林阿蝦老菩薩,今年九十歲,常住精舍已三十五年;天真的笑容是她的招牌,問:「您今年幾歲?」穎媽媽手舞足蹈加上她一貫的笑容,快樂地說:「剛好『四十歲』!」

挑菜是她三十多年每天例行的工作,挑菜區也是修行的好地方,每片菜葉要摘成長短相近、合適入口的分寸,速度和慈濟人文必須兼具,才能供應日常每天一千多人次的菜量。穎媽媽說:「全球的慈濟人與會眾都在看,寸菜!寸菜!要挑出典範,所以每一個動作都很重要。」

光是挑菜,一萬兩千多個日子,她天天與天下人結好緣。「菜要擺得整整齊齊,才能讓人心生歡喜。」穎媽媽分享一個小故事,上人每次經過挑菜區,會先看看籃子,見菜疊放整齊,才會抬頭看看挑菜人。
人稱「穎媽媽」的林阿蝦老菩薩,今年九十歲,挑菜是她三十多年每天例行的工作,挑菜區也是修行的好地方。(攝影者:游錫璋,地點:花蓮靜思精舍,日期:2013/07/18)


上人曾說:「做一件事,要為這件事設想,也要為後面接手或使用的人著想。」事實上,菜若擺得整齊,不僅有人文,令人歡喜,也能讓洗菜的人拿取方便而省下很多時間,道理如同上人一直強調的「清淨在源頭」。

「做事要仔細、頂真,才能又快又好又有效率。」穎媽媽接著說,三十多年前花蓮慈濟醫院運作初始,萬事克難,志工什麼事都自己來;有一次上人看到大家摺的紗布既不美觀又沒效率,於是親自示範。

「我摺了一個,抬起頭,要拿第二個,上人已摺了一疊,既方正又美觀。」這樣的速度,提醒穎媽媽做事都要仔仔細細,用心於每個當下。

智轉法輪 吃苦是本分事

「每天早上阿蝦師姑來頂禮,笑瞇瞇的,看她都沒有煩惱。」2016年12月21日,上人在晨語中提及,阿蝦老菩薩的大兒子才往生不久,次子忽然間又中風:「我很擔心,這個老人家會擔憂嗎?當然她是擔憂,但是每天我看到的她都是這樣很安然、自在,這就是修養。」

穎媽媽把道理看開了,所以沒有苦相,她說:「這自然的,因緣就是這樣啊!」她藉事相來了解道理原來就是這樣:「還要埋怨什麼呢?」

因為孩子的無常示現,她將「苦」視為本分事,也是慧命的營養素:「煩惱是一種苦難,但並不是壞朋友。」面對無常,她有別於一般人的徹悟:「苦,是大成就;愈苦,愈要感恩,感恩就生智慧,就是轉法輪。」
慈濟四十八周年慶系列活動,志工林阿蝦虔誠朝山。(攝影者:游錫璋,地點:花蓮靜思精舍,日期:2014/04/21)


上人要我們用心體會:「通達經典,就要真正去體會道理;自己做得到,就是用身教說法。」所以在穎媽媽身上就沒有現出那個煩惱;看到她這麼安忍自在,上人也自我警惕:「這實在不容易,是真實的修行者。」

穎媽媽的腳曾經開過兩次刀,輪椅不離身將近一年,她覺得自己若沒有抽離病痛所帶來的煩惱,將會在煩惱的漩渦中複製更多的煩惱,「被人磨,比被自己磨還好。」因為被人磨會愈磨愈亮,所以在病痛中她把歡喜心當作一帖良藥,「痛,痛它的;做,做我的。」「沒做,今生白來;做乎死,卡贏死沒做。」

心念是最好的醫師。她凡事往好處想,不讓自己被病磨倒,持續運動當作復健,不到一年,奇蹟似地從輪椅上站起來。

一次她與上人偶遇,上人驚訝站在面前的她:「你比我擱卡棒。」上人讚歎她的毅力、勇氣,讓她度過層層的難關。

穎媽媽的安忍不動,讓她經常說出智慧之語:「布施金錢、力量到什麼都沒了,就是真空,就是智慧。」她每天投竹筒捐錢,永不乾涸的功德海都有她的一分力量,幾十年來不曾間斷,只是一念單純:「願上人亮起來、常住師父亮起來、大愛亮起來、全球亮起來。」

苦修成道 足跡深到來生

穎媽媽不識字,也重聽,但將上人的法內化之後,洗滌了她的煩惱,抹去了她的憂傷;她知因識果,面對人生沒有埋怨:「用祝福的心,才不會業上加業。」

在筆者初到精舍修行時,她就以上人早期的法語來鼓勵筆者:「苦言有益,苦味營養,苦工有功,苦學進步,苦修成道。」她希望人人在慈濟菩薩道上的每一個腳步都能踏得深、踏得廣、印得明。

悲心無量,智慧無量,「壽量寶藏」存著我們的人生經驗、慈悲與智慧,昇華中再轉為我們無盡的慧命。在人生的劇本中,我們法入心、法入行,在人群中發揮生命的意義,付出無求中化為精彩、閃亮的慧命,相信上人與我們師徒慧命的臍帶一定生生世世緊緊相連,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慧命也必定源遠流長。

(文:釋德澡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21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