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二代走出保護傘 青年找到真快樂

2019-11-20   | 丁碧輝
吳俊錡年紀輕輕就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並順利受證,最高興的莫過於已受證的爸媽,爸爸吳松錞(右)特別來為兒子祝福,欣慰之情溢於言表。(攝影者:丁碧輝 地點:新店靜思堂 日期:2019/11/17)
11月17日,新店靜思堂舉行北區第二場「2019年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這一場有多位慈濟家庭第二代受證,其中,吳俊錡想起自己走入慈濟的起點,是媽媽善巧用計⋯⋯
 
學中覺而悟 捨安逸擔使命
 

2018年年初某天晚上,吳俊錡起身準備回房間就寢時,一不小心手機掉落地上摔壞了。媽媽是慈濟委員,看到了就說:「慈濟正在招募年輕人參加鼓隊,為5月份中正紀念堂舉行的浴佛節做準備,練習即將開始,如果你願意去了解看看,媽媽就送你一支新手機。」屢次邀約吳俊錡參加「靜思鼓隊」都遭拒絕的媽媽,逮到機會以「新手機」利誘他,果然奏效。
 
鼓隊練習期間,吳俊錡被一直在旁照顧他們的志工感動,這才更加認識慈濟團體、瞭解慈濟志工,進而決定參加慈誠委員培訓。
 
高高的個子、酷酷的表情,是吳俊錡給人的第一印象。在爸媽眼中,過去的他年輕好玩,參加培訓後,爸爸發現,原本他不經意就會擺臭臉的情況不見了,變得積極又懂禮貌。從拒絕到選擇跟隨父母的腳步受證成為慈濟人,爸爸吳松錞欣慰之情溢於言表。  

不同於吳俊錡的頑抗,慈濟第二代受證的還有今年二十九歲,來自萬華區的黃佩萱,大學選校時,在媽媽的鼓勵下,黃佩萱選擇就讀慈濟大學護理系,雖然離鄉背井到外地讀書,但因為有慈懿會的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生活平順不曾吃苦。直到畢業後,在慈濟醫院加護病房工作時,看到病痛之苦,才發覺幸福其實不是理所當然,應該把握能付出的機會。

今日(11/17)受證成為委員,未來黃佩萱要把在慈濟所學以及證嚴上人的教導,用在專業和生活上,更要加入人醫會,用專業幫助更多的人。

 
黃佩萱要把在慈濟所學以及證嚴上人的教導,用在專業和生活上,更要加入人醫會,用專業幫助更多的人。(攝影者:林家如 地點:新店靜思堂 2019/11/17)

八年蹉陀 終於找到路
 
二十八歲就認識慈濟,卻蹉陀了八年的何孟儒,在公部門服務。茹素的她每天到素食店用餐,老闆娘看她單純又虔誠,對環境保護很有想法,建議她去認識慈濟。何孟儒就這樣找到了位於辦公室不遠的慈濟大安環保站。
 
與慈濟結緣後,認識一群茹素的朋友,又能在下班後做夜間環保,讓家在嘉義、隻身在臺北工作的何孟儒,找到了另一個溫暖大家庭。除了做環保,何孟儒還參與讀書會、教聯會、親子成長班、訪視、骨髓捐贈宣導、靜思斯鼓演繹……但這期間也曾遭遇心境上的起起伏伏,幸好一直遇到牽引她的善緣,而沒有離開。
 
受證儀式中,何孟儒感動得淚流不止,像是迷失的孩子終於回到了家,感覺與上人是如此熟悉⋯⋯她期許自己成為一顆菩提種子後,能充實茁壯發揮良能,再影響家人及周遭親友,感動地說:「慈濟是做中得的法門,從做中了解佛法,才能體會真正的快樂!」【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受證儀式中,孟儒感動得淚流不止,像是迷失的孩子終於回到了家,感覺與上人是如此熟悉⋯⋯(攝影者:蔡麗瑜 地點:新店靜思堂 日期:2019/11/17)


(文:丁碧輝 新店報導 2019/11/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