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課輔一對一 退休老師十一載樂付出

2021-08-23   | 黃秝淇
高雄區教聯老師在靜思堂連線與上人視訊座談。(拍攝者:吳成瑤,地點:高雄靜思堂,日期:2021/08/14)
「弱勢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一群退休老師們,利用星期一到星期四的晚上,在高雄靜思堂為弱勢家庭孩子一對一的課輔,十一年來,不止學生有成就,自己也有了成長。
 
「社會上有良師的引導與教育,則大地如沐春風,欣欣向榮。」一句證嚴法師靜思語蘊含著對老師的期許。參與2021教師聯誼線上課程,在與證嚴上人溫馨座談中,高雄教聯會陳雲卿,向證嚴上人介紹高屏區的老師們,並分享高雄靜思堂課輔班的緣起,及經營十一年的國中課輔班成果。
 
播種希望 開啟國高中課輔班因緣
 
陳雲卿老師是慈濟教聯會第一屆的受證老師,她特別提及是李秋月老師開啟了高雄靜思堂「看見希望」國高中課輔班的因緣——
 
「弱勢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啟動了李秋月老師的熱誠。2010年她剛退休,在當時只有國小社區課輔,國、高中課輔班沒有人做。她秉持著證嚴上人的理念,非常勇敢承擔起來。當時沒有學生,沒有老師,沒有職工,她就在附近的社區,廣邀對教育有熱誠的退休老師和社會人士,利用星期一到星期四的晚上,做一對一的課輔,希望給孩子一個希望的未來。
 
「那為什麼又有了周六的課輔班呢?」陳雲卿說,三年前,訪視志工來找她,談及內門鄉有一戶人家五個孩子,其中兩個姊妹正面臨升學的壓力,課業需要加強。但是從內門到杉林,再從杉林搭客運到高雄要一個半鐘頭,來回要三個小時,那時候高雄靜思堂只晚上有課輔。為了這兩位姊妹的學習輔導,於是增設了週六班,報名上課的孩子有一百多人。

二0一0年李秋月老師剛退休,當時只有國小社區課輔,國、高中課輔班沒有人做,李秋月老師非常勇敢承擔起來。(照片:李秋月提供)
教學相長 付出中自我涵養
 
教學相長,課輔中老師們自己也在成長。
 
江秀玉因為女兒、女婿在花蓮慈濟醫院服務的因緣,對慈濟很有好感。當她從輔教界退休,即主動來課輔班付出;對於多重障礙學習遲緩的孩子,她都願意教導,是一個很有愛心、耐心的老師。
 
江秀玉輔導學生英文,上課時曾發現其中一位學生是過動兒,不喜歡英文課,卻喜歡打遊戲。江秀玉看了他玩的遊戲有幾個英文字詞,就很認真的去找一些相關的詞教他。但他不理會,只是載著耳機聽音樂;江秀玉就耐心地陪他抄寫英文,讓他多少認識一些字詞,「事實上很感恩這位學生,在陪伴安定他過動的心時,也增加了我的一份涵養。」她笑著說。
 
還有另外一位學生她輔導幾次之後,發現其思緒很慢,而且不願意記憶,可是學英文要背誦單詞,才能進步。為了能讓他多記、多背一些英文句子結構,以及單字詞,江秀玉只好土法煉鋼,讓他多抄寫、多練習。她耐心地陪伴,有時會和孩子聊天放鬆心情,孩子最終能配合學習進度。
 
她輔導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助人助、自重人重。」覺得與學生相處一定要有良性的互動,找尋對方的優點,就會有美妙的結果。以「常反思,保持樂觀的心境盡力而為,然後隨緣順其自然。」來勉勵自己。
 
自信笑容 看見付出的價值
 
家住高樹的阮瑞泰老師高中退休後,不辭路途的遙遠,多年往來高樹跟高雄靜思堂兩地。他感恩有機會來服務,也感謝輔導的兩個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讓他很有信心。
 
「有個學生比較內向,剛開始在他的課本發現很多筆記,還有很多娃娃圖。我感覺他在學校可能跟不上進度。」阮瑞泰就一步步慢慢教,學生也耐心地學。一段時間後,發現學生課本裡的筆記愈做愈好。以前他面對問題馬上回應「這題我一定不會做」,慢慢轉變為「我試看看吧」!當這位學生第一次做對題目時,看到他有信心的笑容,阮瑞泰老師也非常高興。
 
看著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越來越有自信的模樣,阮瑞泰老師感受到生命有了活力。在「教」跟「學」的過程中,心中充滿歡喜跟感恩。

 
阮瑞泰老師(前右)分享,看到學生點滴的進步,越來越有自信,感覺生命的活力,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心中充滿歡喜與感恩。(照片:阮瑞泰提供)


兩地奔波 孩子以成績回饋
 
高雄小港退休的李淑惠老師,是位數學老師。因先生為了照顧年長的公公,李淑惠必須搬回臺中。但她為了班上鄭同學學習能夠持續,決定要陪伴他到會考,選擇了「高雄-臺中」一週一次的往返。
 
李淑惠分享:「記得鄭同學國二的時候,認真的學習態度,讓我印象深刻。他不遲到缺課,課堂上專心學習做筆記。問問題,主動積極把握著課輔的每一節課,成績有了顯然的進步。」
 
半年來晚上高雄下了課,直接開車回臺中。近三個小時的車程,李淑惠回到家已經淩晨了,真的很累,曾想要放棄,但一想到證嚴上人靜思語「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更何況孩子學習的態度值得肯定,於是她堅持了下來。
 
她和學生都非常珍惜,這一週一次得來不易的課輔時間。有時上課到忘了午飯的時間,但孩子反而是滿臉感謝的笑容。會考結束鄭同學也有了不錯的成績,李淑惠認為是最好的回饋。
 
這群無私奉獻的老師如同默默耕耘的園丁,不畏艱難的培育希望的種子,傳承大愛。證嚴上人聆聽分享後,感到安慰,也期許,「時代演變至今,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教育環境如此,更需要良師教育薪傳,為社會帶來希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秝淇 高雄報導 2021/08/18)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