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醫愛不止息 瘟疫天災戰爭下守護生命

2022-09-12   | 林芷儀
顏博文執行長說明慈濟慈善事業在全球進行的援助及關懷行動,特別感恩全球人醫菩薩長期發心投入,目前義診遍及58個國家地區,總計看診355萬人次。(攝影者:黃炳添)
「特別要強調的是我們在過去十年來,全球人醫會義診遍及58個國家地區,義診17,408場次,看診355萬人次,這一點一滴都是全球人醫會累積一步一腳印的貢獻。」2022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第二日上午的第一堂課,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分享「慈濟關懷、全球足跡」,感恩慈濟全球人醫會與全球志工的努力,遍織人間菩薩網。直指,「慈濟關懷、全球足跡,這裡面我們醫療志業大醫王、全球人醫會的貢獻非常大。」
 
全球志工 地球的珍貴資源
 
慈濟56年來,全球慈濟人分佈67個國家地區;慈善援助足跡128個國家地區;全球援建學校16個國家地區共有246校;全球住屋援建17個國家地區總計21,565戶;大米發放19個國家地區,共14.7萬公噸;賑災毛毯援助44個國家地區,共125萬894件。
 
2021年,慈濟志工動員人次超過1,500多萬人次,服務受益人次超過7千萬人次,「大家可能會納悶受益人次為何會大於志工動員人次?因為疫情影響,許多活動轉由線上舉辦,而透過線上也能產生更大、更有效率的服務量。」
 
顏執行長續言,如果把志工動員的1,500多萬人次(15,191,123人次)用2021年政府規定的最低基本工資來計算,志工動員人次的社會經濟價值超過107億臺幣。「我們都知道志工是無償付出,甚至志工還是我們榮董,還會帶結緣品,也有器官捐贈卡,甚至將來會做大體老師。我們志工是多麼珍貴的社會資源。」

 
2022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第二日上午的第一堂課,由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分享「慈濟關懷、全球足跡」。(攝影者:黃炳添)


慈悲足跡 跨國界共善如常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在上人的慈示下,慈濟動員投入全球防疫,防疫物資支援了97個國家地區,並在44個國家地區啟動紓困行動,而原本在做的慈善計畫也都如常進行。
 
另外,全球目前面臨氣候變遷問題,造成乾旱、糧食缺乏,加上戰爭、物價上漲等因素,能源缺乏。在弱勢的地區,人民的生活陷入更大的挑戰。顏執行長說:「我們對於非洲10個國家地區(援助行動)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是要想辦法教育他們自力更生。」像是莫三比克的大愛農場扶困、在辛巴威造井、史瓦帝尼熱食供應、烏干達進行衛生教育與婦女職訓、獅子山的貧民窟關懷等等。
 
「俄烏戰爭對全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顏執行長表示,慈濟人彷彿菩薩從地湧出,「來自12個國家的慈濟人飛到波蘭,集結在華沙及幾個城市,有超過30位受證的慈濟人結合當地的慈濟志工,我們以工代賑,動員了3,189人次,到目前為止做了363場發放,照顧近8萬位在波蘭的烏克蘭難民。」慈濟也發揮影響力,結合全球11個NGO組織,「慈濟做不到的,剛好這些夥伴可以互補。」而援助行動仍在進行中。

 
與會學員認真聽講,不時拿起手機拍照或提筆記錄。(攝影者:黃炳添)


防災備災 淨零排放共生息
 
上人一生「為佛教、為眾生」,慈濟慈善足跡同樣來到佛陀的故鄉及佛教聖地──尼泊爾和印度。
 
顏執行長分享了一張照片,那是一個光著上身的男孩,身軀瘦小,腹部卻大如臨盆的孕婦。「印度王舍城,在路上看到一位印度小孩的肚子非常大,上人慈悲心,不捨孩子怎麼會這樣。當地志工千辛萬苦地找到小孩,他的肚子都是腹水。」後來在印度德里的醫院,透過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及楊緒棣副院長的諮詢及連結,經過兩次手術,孩子已康復。
 
2021年在臺灣,慈濟慈善志業也做了很多事情,大致上有五個面向:醫療防疫物資支持、疾疫紓困、安學計畫(包含全球線上伴學)、社區防護站(設置快篩站及疫苗施打站)、疫苗採購捐贈(採購五百萬劑BNT疫苗);並且積極推動接引青年的活動,帶領青年培養善知見與國際觀,走向國際。
 
針對備災的加強,慈善志業培養專師進行災難關懷與慈善訪視;對於全球淨零排放,慈濟也開始會針對碳足跡進行盤查,希望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
 
顏執行長總結:「現在面臨全球的三大問題,戰爭、瘟疫、氣候,其實良方妙藥就是上人平時在講的『虔誠、茹素、環保』,透過大哉教育,淨化人心,社會才能達到祥和。」而要做到無災無難,還需要減碳去碳、淨零排放,願天下無災。  

(文:林芷儀 花蓮報導 2022/09/1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