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大米援助三大洲20國逾15萬噸 慈濟讓世界看見臺灣

2023-05-24   |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潘俞臻
2003年5月慈濟第一批農委會大米運往印尼,為期兩年共五萬噸的「愛灑人間大米發放」。(攝影者:慈濟志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03年起,開辦糧食人道援外,慈濟參與至今,滿20年,援助橫跨三大洲20國,共援助15萬4千380公噸。慈濟也藉此因緣帶動當地慈善,幫助貧困鄉親。
 
臺灣愛心大米 緩解糧荒國之苦
 
聯合國今年5月發布,全球有89國6億4千萬人有糧食危機,其中包含大米援助的地區,慈濟於2022年後的援助以非洲、中美洲國家為主,期待為糧荒國緩解無以為繼之苦。歷年援助20國之中,有17國屬於糧食危機之中高風險國。

 
海地如濟神父戴著以米袋製成的帽子,參與發放。(攝影者:慈濟志工)


回顧最初慈濟與農委會合作援外的第一批的大米於2003年運往印尼,是慈濟自2003年5月起在印尼進行的「愛灑人間大米發放」;同年12月伊朗發生規模6.6巴姆大地震,造成2萬6千多人死亡,隔年2月慈濟提供2千5百公噸大米賑災。
 
2009年9月凱莎娜風災造成菲律賓約四百萬人無家可歸。慈濟啟動以工代賑清理家園,後續帶出當地志工,二年後(2011年7月)與當地政府合作祈福與大米發放活動。
 
多年來即使當地局勢不穩,慈濟援助行動非但沒有退縮,反而是跨組織,跨宗教與當地慈善機構合作擴大援助。以海地為例,近年該國局勢動盪,幫派暴力事件激增,慈濟遂與當地慈幼會、明愛會、聖安修女會等合作,關懷孤兒院、老人院貧困病患等,為動盪的社會提供安定的力量。

 
莫三比克將米袋回收製成提袋。(攝影者:慈濟志工)


以愛啟愛 受助民眾學會互助
 
而因應各洲各國局勢,慈濟的大米發放也發展出各種樣貌,在非洲,慈濟用臺灣大米運營供食站,藉此帶動出以供食站為起點的社區關懷網絡。同時也成為當地慈善關懷的基礎,不論急難援助或定期關懷,大米都發揮了關鍵作用。以南非德本為例,約有兩百個慈濟社區供食站,志工帶動社區志工開闢愛心菜園一起照顧弱勢族群。
 
而莫三比克在發放大米之餘,同時分享緬甸農民「日存一把米」的助人故事,帶動他們匯聚助人的力量。賴索托也響應「竹筒歲月」募心募愛,凝聚零錢小善起鄉親彼此互助的心。
 
不僅僅帶動行善助人,志工也給受助民眾感恩、惜福的理念,像是海地如濟神父就戴上以有著臺灣字樣米袋做成的帽子來主持發放與關懷長者。莫三比克等非洲鄉親也發揮巧思,將米袋製成手提袋,連封口線也不浪費。獅子山的喬治神父也以米袋做成孩童的書包,每一念心,每一分巧思都蘊含了愛與感恩!

 
慈濟與農委會援外的米袋字樣。(攝影者:慈濟志工)


而慈濟與農委會合作援外的大米,其進出口作業與海運費用,皆由慈濟承擔。長期協助大米運輸的物流公司莊喻翔先生,因為接觸大米運輸因緣,數次參與慈濟活動,也在今年(2023年)發心參加見習。
 
一粒米中藏日月,愛心大米從臺灣出發,旅程中處處都啟發著「善」與「愛」。
 
(文:整理自宗教處農委會大米援助成果回顧簡報 2023/05/2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