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災難的距離越來越近  請加入關懷士行列

2023-08-25   | 朱秀蓮
慈濟舉辦「關懷士培訓課程」超過400位學員和70多位工作人員參加研習。 攝影:何照烈,地點:新店靜思堂。
近期卡努颱風外圍環流帶來的豪雨,讓南投山區部落家園嚴重受損;觀光勝地夏威夷茂宜島(Maui),因為一場野火,一發不可收拾,造成百餘人喪生、千人失蹤慘劇。不可測的災難,現在距離我們似乎越來越近了。
 
不可測的風險越來越多  防患未然
 
當災難來時,慈濟人能夠做些什麼?如何即早準備?為「深耕慈善,提升災害救助與管理」,慈濟「關懷士培訓」第二期課程,8月19日於新店靜思堂舉行,超過400名學員和70多位工作人員參與研習。
 
為提升災難救助服務關懷的技能與知識內涵,2022年起,慈濟基金會與負責災害防救的政府部門、民間專業組織共同合作辦理「關懷士」培訓及認證制度,希望藉此強化救災能量。
 
參加這次培訓的學員,許多人是來複訓的。慈濟急難救助隊隊員林進輝,去年已經通過關懷士第一期培訓。他表示,儘管每月固定參加一次急難救助隊共修,練習水上橡皮艇駕駛、無線電通訊操作、心肺復甦術(CPR)、高處攀爬等救難技巧,他強調所有練習都要不斷反覆,才能真正內化成能力,在當用的慈時候做出集客反應。他認為,關懷士的培訓對於自己在急難救助現場,提供了如何與災民互動的方法,並認為這套訓練模式,對訪視關懷也有很務實的幫助。
 
課程講師朝陽科技大學社工系教授陳斐虹表示,層出不窮的天災人禍,若想安穩生活,需要學術界、實務界、公益組織團體和政府攜手合作,建構一套完整的會安全網,但這都需要平時做好準備,災難來了,才能及時派上用場。陳教授鼓勵志工,除了現場膚慰,不要忘了延伸觸角,去了解災民需要那些協助?並且觀察災民心靈受創的程度,才能評估後續關懷如何進行。
 
課程中學員分組針對五項關懷情境:「災害現場關懷、醫院關懷、殯儀館關懷、跨區關懷和旅館關懷」進行討論。攝影:陳土港,地點:新店靜思堂。

吉林水患救災 志工秒懂災民所需 
 
土城區的慈濟志工葛兆發因工作關係,新冠疫情爆發前在大陸工作。2018年,大陸東北吉林省發生大水患,官方緊急安置災民,提供避難場所,也提供充足食物和飲水,但不知為何災民仍然躁動不安?前去救災的慈濟人,主動向當地單位請求准允進入協助。志工跟災民互動後才得知,原來他們因倉促逃難,手機來不及帶,兩天過去了,很想跟親人報平安,也想了解水患後家園現況?
 
得知災民為何坐立難安,志工立即拿出手機,讓他們可以對外聯繫。前後不到一個小時,災民的情緒就穩定下來了,讓當地政府甚是訝異志工所發揮的功能。葛兆發以此為例指出,如何讀懂災民需求,平時就需要不斷累積學習,才有可能在現場,及時發揮力量。
 
天災人禍不斷,慈濟志工呂昇學和太太蕭淑娟一起前來上課,有感於慈濟志工高齡化趨勢,他們積極帶動社區年輕人加入志工行列,也希望有更多青年力量,一起加入關懷士行列。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朱秀蓮,臺北報導,2022/08/19)(文史處:楊雅穎編輯)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