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訪貧關懷 共善模式人情味滿點

2024-05-23   | 蔡宜達、張秀桂、林翠蓮
雲林慈濟志工「人人慈善訪視日」團隊日漸壯大,每月一週日投入慈善,大家越作越歡喜。(圖:蔡宜達提供)
每月第4週星期天,雲林慈濟志工訂它為「人人慈善訪視日」。志工們老少相攜、且廣邀青年學子加入關懷行列。參與人數每次從30人到80人不等,這個周日共善模式不僅人情味濃厚且充滿意義。
 
 
週日上午訪貧 午休共餐 午後研討
 
80歲志工吳林月秀,家住雲林四湖鄉,每逢「人人慈善訪視日」,她一大早就穿好藍天白雲志工服,在家等候附近的李佩芬志工開車載她前往案家進行訪視。同時間,資深志工林玉盆則帶著見習志工黃騰億,前往水林鄉探視獨老長輩。與此同時,北港聯絡處,集合的志工們分別組隊,依7條到12條不等的路線,前往貧困案家進行關懷。

 
雲林志工深耕社區,廣邀請青年學子加入關懷行列,志工帶首府大學師生關懷長者。(圖:蔡宜達提供)


訪視過程中,志工們老少相攜、互相補位、互相從關懷細微處吸收經驗。結束之後,志工們再會回到北港聯絡處,一起共享熱騰騰的午餐,午餐也是由另一組志工親自烹煮的愛心料理。接著整個下午,大家再針對上午的訪視問題、提出討論共商解決方案。
 
阿蘭家志工陪伴13年的故事
 
68歲雲林元長鄉阿蘭是雲林慈濟志工扶困的案家,阿蘭告訴志工:「阮艱苦人過的日子,沒經歷過的人不會了解。」阿蘭是雲林窮苦人家的故事之一。
 
阿蘭先生中風、大兒子和大女兒都有身心上的障礙,家屋破損嚴重、她擔心蛇和老鼠進屋咬傷行動不便的先生。且家中仍沿用舊式茅坑、沒有熱水器。

 
修繕前(右)後(左)的阿蘭家浴廁。(圖:蔡宜達提供)

2009年雲林慈濟訪視團隊結合慈濟基金會營建處,為阿蘭家進行修繕整理,讓阿蘭家有乾淨衛浴設備、清爽的臥室和廚房空間。2022年,當屋瓦老舊、梁柱遭白蟻侵蝕,志工們再度號召三十多位成員前往協助。當時正值疫情,志工戴著口罩揮汗做工,就是希望給阿蘭一個安心的住所。

 
雲林志工為阿蘭家修繕房子。(圖:蔡宜達提供)
 

現在,阿蘭已經能夠自立且成為捐助他人慈濟會員,歲末祝福時她也上台分享生命故事。
 
盼人人加入訪視團隊 再無苦人家
 
雲林慈濟志工「人人慈善訪視」模式,從2015年起持續至今,目前關懷案家已有170戶,志工張秀桂說,希望藉著大家投入的關懷,讓雲林沒有苦人家。她的心願就是大家的心願。
 
(文:蔡宜達、張秀桂、林翠蓮 雲林報導 2024/05/20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楊雅穎編輯)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