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胃痛嗎? 花慈中醫教您按壓「益胃穴」

2024-06-06   | 黃思齊
中醫穴位調養中,最常應用於調理脾胃的穴位,就是十總穴裡又被稱之為「益胃穴」的「公孫穴」。(攝影:黃思齊)
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因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容易發生腸胃脹痛,甚至胃食道逆流,這時候位於足太陰脾經上的「公孫穴」就能發揮用處。



找到腳掌內側大腳趾關節基底的隆起,從隆起後的凹陷處再沿著腳掌內側緣向後,大約一個手大拇指橫寬(一吋長)的距離處,緊貼蹠骨下方的凹陷處就是公孫穴。找到之後,可以用食指或拇指指腹順時針輕輕按壓,力道以出現痠脹感為準。

中醫的理論中,脾胃是互為表裡的臟腑,一起統籌大多數消化相關的疾病,因此與脾胃經絡相通的公孫穴,對於胃脹、胃痛、消化不良、腹痛有一定的療效;同時公孫穴又與衝脈相連接,衝脈是一個與氣逆上衝諸症相關的經脈,所以,腹脹急痛、經痛等症狀,也可以經由公孫穴緩解症狀。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黃咨博醫師表示,公孫穴除了能調養脾胃功能,也能緩解月經造成的不適。另外,由於胎兒主要是靠著母體的血液滋養,所以,輕輕地按摩公孫穴還有保養胎兒的功效。

(文:黃思齊 花蓮報導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葉臻編輯 2024/06/0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