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AI與佛教智慧如何攜手共行 當佛教遇上AI
2024-06-24 | 張資芳、楊雅穎AI與人類 到底誰是主人
第五屆木魚論壇6月21日起,以「佛教、意識與AI」為題,於圓山飯店舉辦「2024佛教AI峰會」,邀請來自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國際知名學者與來自歐洲、日本、泰國、香港等地人工智能實驗室科學家齊聚一堂,展開五場論壇,探討了許多有趣議題:人工智能對宗教將產生甚麼樣的衝擊、AI佛陀、AI禪師的作用與局限、佛教的倫理觀如何幫助AI發展趨善避惡以及佛教團體如何應用AI。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也受邀分享AI在慈濟慈善志業上的應用與發展,副執行長何日生擔任峰會第三場主持人,帶領探討最根本的哲學問題「AI與佛教形而上學」。會議最終場,曹洞禪佛教老師Jundo Cohen甚至替Zbee機器人,進行了一場受戒儀式,非常有趣且意義發人深省。
第一場議題以「佛教意識與現代科學」為題,各領域專家學者從正念、自我覺察與自我感知…等能力探究人類潛能,其中,布朗大學正念中心主任,Eric Loucks指出,他的實驗數據顯示,正念減壓能有效降低高血壓病人的血壓並改善年輕人生活模式。日本南山大學榮譽教授Paul Swanson,以《摩訶止觀》與《法華玄義》探討「明、朗、照、皎潔」的意義,強調面對AI浪潮,唯有藉助清明心智,才能真正利用AI來借力使力、確保人們的主體性。
臺灣大學教授李嗣涔分享他如何通過指讀實驗,確認了另一個獨立於人類時空的四維度精神意識世界,他發現,宗教的符號,如「佛」字、十字架等,是通往那一個世界的網址。且虛實兩個世界會彼此交互影響,他提醒,目前AI的意識還只僅止於資訊生成的層次,倘若有一天它發展出像人類意識「量子狀態」的AI,那就讓人非常緊張了,因為它將影響我們所處的世界。因此我們必須把握現有的時間,正視AI的發展方向以及它的潛在危機。
被AI迷惑的盲點
那麼面對AI浪潮的襲捲,人們到底陷入了哪些關鍵且危險、卻又不自知的認識陷阱?究竟是哪些盲點迷惑了人們?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佛學教授Robert Sharf指出,AI是人類大腦為其制定規則,讓其進行資料的演算,但AI演算能力,並不能代表人類的心智能力。人腦與AI的根本差異在於,人類的心智開放的,是不斷向外在世界進行感知與理解的能力;但是,AI的運算是封閉於資料庫,它無法對外在世界進行感知。現在的危險在於,人們開始誤以為AI的能力,等同於人類的心智能力。他呼籲「勿把人腦思考與結構以電腦的運算及邏輯來理解」。
人類的心智是不斷追尋理解存在世界的一種能力,路德學院教授Gereon Kopf 舉出學習以第四人稱的意識,來感知理解外在世界的研究觀點,將可更廣泛理解自我與他人共構的環境意識、體現「互為主體」的意識。而練習用第四人稱來進行思考,是人工智慧所無法取代與超越的重要環節,唯有有情的人類才能真正的共知、共識與共行。
AI會開悟嗎
那麼AI意識有甚麼根本性的限制?精研神經學與哲學現象學的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醫學教授Georg Northoff,他經由神經學實驗研究發現,有深度禪修經驗者的大腦,其與外在世界的互通感知能力,會比沒有禪修者來的強。而這種深層的意識經驗可以幫助意識者對外在世界做出更正確的判斷,更深刻的覺察,這也是AI所沒有辦法達到的能力。Georg Northoff強調,目前AI做不到這種與外在世界互通的、無分別的意識狀態。基於這個前提,他肯定,AI不可能開悟。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則進一步指出,雖然AI沒有深層意識,但AI會模仿人類心智,也一定會「模仿開悟」,對於還沒開悟的大眾,將來我們該如何去分辨和判別,AI是否真的開悟?這也是需要被正視的問題。
宗教團體如何善用AI
儘管AI有其限制,但不可否認,利用AI工具協助我們解決複雜且極需運算及統計的大數據問題。舊金山禪修中心主持Jiryu Rutschman-Byler及日本京都大學熊谷誠慈教授都是利用當代最流行的聊天機器人推廣佛教修行的方法,利用AI演算法與佛教經典 與佛陀問答…等資料,確實,藉由AI演算法精算後,可以回應使用者佛學的相關問題,並且讓使用者感覺到,宛若與禪師或是佛陀直接面對面在交互對談。
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也分享,基金會對於AI應用面向,像是導入AI用於志工照片圖庫,進行人臉辨識,利用AI將《慈濟週報》報導內容,生成短影音產品,讓同樣素材,生成多樣傳播產品。基金會目前也根據證嚴法師的開示文集與著作,進行即時應答AI系統研發,希望推出後,能讓人們在經歷痛苦或迷惘時,能有一個來自於證嚴法師教導內容的即時性慈悲指引。
顏博文執行長表示,AI如雙面刃,科技能夠救人、但也能可能被用於軍事用途帶來巨大傷害。AI兩字發音與中文字發音「愛」(ai)是一樣的,對慈濟而言「AI是愛」,是用於利益眾生的工具。面對AI浪潮的襲捲,他強調,慈濟將更關切「如何讓AI削減人類間的不平等,幫助人類達到平等均富」。
為期兩天半論壇,展現了當前AI的發展,百花齊放,但與會學者們皆一致指出,當前,善的力量應該更加緊腳步介入AI發展,幫助它朝往增益人類的方向前進。就像會議最終場,曹洞禪佛教老師Jundo Cohen替Zbee機器人進行了一場受戒儀式,非常有趣且發人深省。
誠如論壇主辦單位國際木魚協會創始人依法法師所說, AI的發展最終要為人類帶來什麼?這是人們應時時謹記在心的哲學課題。
第五屆木魚論壇由美國木魚基金會、臺灣國際木魚計劃協會主辦與中華無盡文化學會、慈濟慈善基金會共同合辦。臺大佛學研究中心、法鼓文理學院佛學系協辦。
(文:張資芳、楊雅穎 臺北報導 202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