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與屏科大 合辦七國防救災研討會
2017-09-11 | 鍾易叡海內外防災專家 研討各類災難援助
屏東科技大學校長戴昌賢表示,由大學與國際性NGO共同舉辦國際性防災研討會,並假臺灣最南縣市屏東舉辦意義非凡。受邀與會的專家學家橫跨南北半球,包括澳洲查爾斯達爾文大學的羅錦福教授Dr. Douglas Paton、紐西蘭防災研究專家Dr. Ljubica Mamula-Seadon、日本防災管理專家Dr. Ana Maria Cruz、土耳其災後心理重建及社區災害管理專家Dr. A.Nuray Karanci、印尼災害風險管理氣候變化適應專家Dr. Saut Sagala等。
任教於澳洲查爾斯達爾文大學的羅錦福教授Dr. Douglas Paton、日本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的Dr. Ana Maria Cruz、紐西蘭防災顧問Dr.Ljubica Mamula-Seadon以專題演講,應主辦單位邀請,分別就志工在社區防災的角色與功能、合併天然與人為(複合式)災害風險評估與疏散撤離計畫,及透過培力建構社區復原力,依不同文化背景的社區營造,作為臺灣借鏡參考;任職印度印西亞萬隆科技大學建築與規劃政策發展學院的Dr. Saut Sagala,針對印尼火山爆發受災社區復原力的比較研究,充分的就超越宗教藩籬的大愛災難救援進行交流。
參與此次國際性學術研討會的臺灣代表包含屏東科技大學校長戴昌賢、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仕圖及慈濟大學教授許木柱、副教授何日生等。各國防災專家透過研討會方式,就進行理論與實務研究成果發表,可促進社區發展與風險管理整合。
戴昌賢進一步強調,極端天候所引發的災難愈益頻繁劇烈,糧食危機、水資源匱乏,臺灣因特殊的地理環境,地震、颱風、水災、土石流等天災風險相對較高,以學校作為社區災基地防減災之推動,我國已進行各類先驅研究,建立學校與社區合作模式,逐步落實各潛勢區防減災工作之投入,降低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所帶來之衝擊。
為提升臺灣防備災、減災與災害管理能力,慈濟大學何日生副教授以「證嚴上人防災、救災的慈善理念」 為題,提出志工零距離落實社區,結合醫療,透視貧、病、殘的根本需求,從「安心、安身,安生」到「安學、安居及山林安養生息」,受助助人,讓愛循環。研討災害預備因應、救災分工與合作平台等,盼在臺灣下一個重大天災來臨前與來臨時,能以更完善準備,降低未來發生重大災害時的傷亡與損失。
慈濟談援災經驗 防災盼接軌國際
慈濟基金會指出,1999年8月17日凌晨,土耳其中部和西部地區發生7.4級強烈地震。11月12日晚間,西部地區又發生7. 2級強烈地震。兩次大地震造成一萬八千多人往生,四萬三千萬多人傷殘,六十餘萬人無家可歸。第一場災後三天,四位正在科索沃進行援助方案的慈濟志工就近趕抵重災區勘察,十天內緊急採購並發放三千張防水睡墊、六千條毛毯給露宿街頭的受災民眾,並擇定在歌覺市政府提供的土地上興建三百戶大愛屋,協助土耳其災後復建。任職於土耳其中東科技大學的Dr. A.Nuray Karanci當年經歷這場浩劫,見證真正的人道救援,提出影響復原力的因素,從地震倖存者的角度探討。
慈濟基金會近年透過「減災希望工程」,除了長期投入國內災害救援、災後復原與家園重建服務外,在莫拉克重建告一段落,2014年起針對災害風險較高地區與經濟弱勢族群,陸續在屏東、高雄、臺東、花蓮、苗栗完成二十七所學校進行校舍更新,各地志工平時深入社區敦親睦鄰,讓周遭孤苦無依的人得到照顧,急難來臨時不待動員,就能及時伸援。
此外,慈濟基金會不定期舉辦、參與跨機構的災害聯繫會報或研討會議,透過國內外專業人士交流經驗、研討新趨勢,期望提升臺灣災害管理能力,在現代社會提倡恢復傳統社區相互扶持照顧的溫情,降低未來發生重大災害時的傷亡損失,以使我國災救防教育及重建業務得與國際接軌。
(新聞稿:慈濟基金會公傳處鍾易叡 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