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卅花蓮演繹 圓滿吉祥月
2018-09-10 | 陳仕杰【基金會新聞稿】農曆七月在佛教中,是「吉祥月、歡喜月、孝親月」,9月9日慈濟基金會於花蓮靜思堂舉辦「七月吉祥月孝親祈福會」,廣邀民眾共同來禮敬諸佛、虔誠祈願;花蓮縣教育處處長劉美珍、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以及十四校師生共二百四十五人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宣揚倡導孝親感恩的普世價值。
花蓮學子同演繹 知孝報親恩
今年(2018年)農曆七月慈濟吉祥月以「環保」及「孝親」為主題,帶領大眾為全球風災、氣象異變祈福,也為南部水災受災地區鄉親祈安,並由教育處處長劉美珍、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帶領校長、老師、學生以及志工表演手語〈一個乾淨的地球〉,希望大眾能一同節能環保,留給孩子一個希望的未來。
劉美珍處長、顏博文執行長、蔡炳坤執行長與來自十四校的老師、學生及志工團隊共二百四十五人人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以手語音樂劇的方式,闡述父母自懷胎生子、養育餵哺、直至子女長大成人,百歲父母心仍牽掛著八十兒,其恩重難以回報,呼籲大眾行孝要即時,勿到父母逝去後才後悔莫及。
參與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國風國中張雨真同學,在祈福會上見證分享,張雨真說道,自己是被拋棄的孩子,還是嬰兒的她被放置在摩托車的置物籃中,被養母所發現,當時養母的經濟與身體狀況都不好,但仍撫養雨真長大,待她如親生女兒般。雨真有個夢想,就是讓家中經濟變得更好,她加入了跆拳道隊,辛苦訓練,將比賽贏得的獎金全數貼補家用,也為了減輕家中負擔與把握訓練機會,強忍親情思念寄住教練家中,常因擔心養母身體而流下眼淚,但雨真表示,她會更加努力獲得肯定,贏得成就來報答養母的養育之恩。
懺悔懵懂改前非 更生人跪母
在《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子過〉的更生人小光(化名)分享自己從歹路回頭的歷程,今年四十五歲的他,十七歲接觸毒品,三十八歲那年因吸食海洛因,為了買毒幾乎「每日一偷」,在2012年被判七年九個月入獄,被捕時,小光向趕來探視的母親(現已出家)磕三個響頭,懺悔過去、以表承諾戒毒決心;今年6月他假釋出獄,也找到了工作,他說:「以前不像一個人,過去的我已經死了,現在重新再生,要學會愛自己、愛他人,加倍付出來回饋過往支持自己的人。」,小光在分享中數度哽咽,對來到現場的母親懺悔,並忍不住向母親跪拜,為過往四十五年未盡孝道而哭泣,痛定思痛決心重生再出發。
同樣演繹〈子過〉的更生人小張(化名),今年四十二歲,十八歲時吸毒,進出監獄次數多到連自己都不記得,他認為,環境給人的影響太大,在監獄決心向善,出獄後周圍又都是舊友惡友,因此小張在最後一次入監時重新念書,考上正德補校並畢業,無奈就在這時,他發現自己罹患淋巴癌第三期,獲保外就醫,正在無助的時候,慈濟志工高惟英一路支持陪伴,帶著他做水電、參加慈善活動,小張回想以前「怕警察、怕臨檢,過得人不像人的生活」,也感恩父母幾十年來未曾放棄自己,現在開始要跟自己的身體、父母的身體來場時間賽跑,盡全力即時行孝、行善。
慈濟基金會表示,農曆七月在佛教中是「吉祥月、歡喜月、孝親月」,以鮮花素果取代三牲五牲,勿造殺業、勿燒紙錢,普度眾生,是普遍度化眾生離苦得樂,不限於鬼神,也不限於農曆七月,應時時刻刻心存感謝,即時回報父母親恩。
(新聞稿:陳仕杰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8/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