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所執著 聖賢盡捨之

2011-06-04   | 慈濟基金會
「為佛教、為眾生」之叮嚀猶言在耳,證嚴上人一如往昔,內心堅定依教奉行。「印順導師來到台灣,為了佛法在說法,而且培養僧才,帶來人間的福慧,都是我們人間之寶。人間佛法,佛法在人間我們實該飲水思源……」攝影者:林以恕
【證嚴上人6月4日志工早會開示】
「天天在虔誠祈禱,但願天下能無災,歲歲年年。」六月四月志工早會,證嚴上人開示,天下能否無災,端看人與人之間心靈是否調和?「人與人之間沒有惡口,彼此沒有對立、紛爭,心平氣和,若心調和了,天地之間就能調和。」

欲深致不調 味著造新殃

大愛新聞報導四大不調新聞,墨西哥火山爆發,屬地大不調;台灣塑化劑事件導致人心惶惶,歐洲小黃瓜導致大腸桿菌疫情,也波及美國及德國。上人開示,若我們多吸收佛法,能在內心跟生活提高警覺,對世界將會更好。

提及人類的聰明,不斷地用科學、化學、科技,不斷地去改變……;而此株病菌乃新品種,至今藥品還未研發出來,唯有人人提高警覺,飲食要多注意,同時多喝乾淨的白開水,上人誠然認為,清淨的水最健康。

上人說:「若能在家煮沸,滅菌後再帶出門,喝的水就安全了;所以要多喝水,不要喝太多的飲料。」上人開示,我們凡夫都是陷入了「味著」,不只在吸收、維持營養的目的,而執著味覺的習性,就叫做凡夫。

凡夫口味各不同,多加一點辣,多加一點鹹;無酒、無菸或無肉,就會很痛苦,就是陷入了味覺的陷阱。舉醫學界常勸人要吃清淡一點,上人言及,人只要吃個八分飽,就是健康之道。「佛經裡有這樣的話,凡夫陷入了味著,那就是無常變化,就會轉為禍患;我們要記取佛經裡的警覺,控制一下,身體是自己的,我們要照顧,要覺悟。」

家法歸無常 智者覺有情

上人言明,「佛陀在世時,也讚歎能看得清楚人生生活都是變化無常、懂得捨掉了那樣變化無常的人生、把握這一生趕快來修行的人。」並講述一個佛陀時代的故事:

有一位望族子弟叫做善生,他透過聞思修,瞭解了人生無常;為了追求永恆、不生不滅的心靈富有及宇宙真理,他自行落髮後求見佛陀,並皈依入僧團。佛陀讚歎善生看得開、放得下,「深信家法會歸無常」,以虔誠的心來修行。

上人開示,家庭的法,或是家產再多,總歸有滅盡的時刻,何況家累的牽掛,煩惱更多。而凡夫迷著在生活中,吃的講究味覺等等,都是迷在一切有形的享受;覺悟者將它們放開了,甘願走入修行團體過清淡生活,就是聖人與凡夫的差別。

一葉隨流去 德芳永誌世

慈濟世界,天天有歷史。上人憶起六年前(2005)的今天,印順導師在花蓮醫院圓寂,「為佛教、為眾生」之叮嚀猶言在耳,上人一如往昔,內心堅定依教奉行。

導師在花蓮醫院期間,慈院醫療團隊,院長、副院長,各科室的醫護人員,擔負起了照顧的責任;導師圓寂後,法體莊嚴地被送回新竹福嚴精舍,而後荼毗,都獲得新竹市長及警界的幫忙與協助。之後新竹市更將一座橋及一條路命名「印順橋」及「慈濟路」,永遠地紀念導師。

「我思,我師」,上人說:「師父來到台灣,為了佛法在說法,而且培養僧才;帶來人間的福慧,都是我們人間之寶。人間佛法,佛法在人間,實在非常感恩,我們實該飲水思源……」

無用化大捨 醫學引航師

人之生老病死自然法則,無法避免。慈濟四大志業的醫療志業,少不了教育以培養良醫,故需詳細地探討人體構造的奧秘;基於模型無法替代真實人體,於是慈濟推動器官捐贈及大體捐贈至今。

上人說:「生命是無價的。人的生命到了呼吸停止,靈魂脫體,就已經沒有用了;不如再趕快把有用的器官捐出去,延續另一個人的生命。那不只是救一個人,也許是救一個家庭。」

提及計劃建蓋花蓮慈濟醫院時,上人行腳所宣講的《藥師經》,即有捨身外之物的觀念;再則佛經亦云「頭目髓腦悉施人」,因而倡導器官捐贈理念;當慈濟醫學院建蓋時,上人進一步呼籲大眾:「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自此,「大體捐贈」的觀念在臺灣,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

有了眾多志願在身後來為醫療教育奉獻的「大體老師」,慈濟大學更研發精進大體模擬手術,以急速冷凍的方式處理大體,啟用時再急速回溫,致大體與活體之間僅有微小的差異,堪為解剖醫學的創舉。而大體老師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更感動了許多志為人醫的莘莘學子,成為「以病為師,以人為本」的人文啟蒙。

死生誠相連 用情在人間

上人開示:「我們一旦一氣不來,也只剩一抔土而已。我們靈魂離開身體後,就到別人家庭再回來了,再來度化人間,度化他的家庭了……」

舉一位三歲的孩子要來出家,儼然是大體老師再回來的;又一位居士,退休後投入環保,七十五歲受證,八十五歲往生,回歸慈濟大學成為大體老師。

上人感恩說道:「假如沒有這多人的用心用愛付出,哪有今天的慈濟呢?但願我們所有的醫學生都能珍惜,因為慈濟帶動臺灣這樣(捐贈)器官及大體觀念,也是感到很安慰。」

※ 面對塑化劑 您可以這麼做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