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輪周復 星輝永恆
2018-05-09 | 慈濟基金會「感動又是感恩,時間都在分秒中累積,慈濟的五十二周年慶──今天(5/9)是真正地慈濟五十二周年了。分分秒秒都是在累積著功德,因為人人用心,分分秒秒都是在累積,每一位菩薩無不都是分秒付出他的時間、他的力量,人多力量大。」
五十加二話從頭 點滴布施解執迷
今日是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慈濟成立五十二周年的紀念日,證嚴上人在志工早會上滿懷感恩,憶及五十二年前慈濟功德會從蓽路藍縷一路走過來的歷史……
「在後面普明寺,地藏菩薩的小大殿裡,那樣地狹小,我們差不多六至八個人,就開始克難慈濟功德會,中午從小小的鍋子,裡面放著稀稀的米粒,多多的水,一直到了用大鍋,而且飯、米粒也不多,輕輕的一大鍋的水,可以在露天裡,看見天空的雲照影在鍋子裡面,所以我會有一句話說,『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裡煮山河』,這都是我們曾經有過的境界,是我們五十二年前的這個時候,開頭沒有這麼大,慢慢人多起來,鍋子也沒有爐灶,總是這樣簡單地……」
上人續言:「農曆每個月24日(靜思精舍發放日)舉行藥師法會,以虔誠的心向著會員,每個月五塊錢、十塊錢、二十塊錢、三十塊錢,總是這樣地點滴捐錢,那個時候真正每個月都是很虔誠地誦著《藥師經》,來為這一群願意付出的(會員與志工),竹筒歲月也是在那個時候起頭。」
從彼時起,上人非常重視點滴的付出,相信有心的點滴累積,才能發揮真正助人的力量;事實見證,從開始到現在,慈濟人間菩薩已綿延成浩蕩長的隊伍,在全球各地留下大愛足跡。
「人間是覺有情,叫做菩薩,每一個人都是有情的人,而且是覺悟的人,覺悟了就是不迷惘,認清了來人間的生命價值觀,做人總是要利益人群,這就是人的生命價值,這要覺悟;要不然的話,人人迷在自己,不知道一切皆空,人生的生命,都是有限期。」
一米一縷草根起 寸步寸履皆艱辛
一百零四歲的花蓮慈濟志工王成枝將生命發揮出真正的價值,他是慈濟第一位男眾委員,也是早年籌建慈濟醫院的大力支持者;上人深為讚歎,提及數十年來,他行善的腳步沒有一天停過,一直在勸募,現在身體還是很勇健。
「回想到五十多年前都是這樣地草根,家庭主婦陪著師父走過來,她要先改變自己,感動家庭,帶出了家人,慢慢落實社會,就這樣一直(帶動)起來;十年後過去了,發現到了醫療需要,東部缺醫缺藥,就開始起個動念,是慈濟的十年過後,在義診中那幾年遇到了很棘手的個案,一定要送到西部、北部去治療,那個時候蘇花公路還沒通,所以要送一個病患到西部,要負擔一大筆醫療費。」
克難慈濟功德會擘建之後,在經濟能力不是很寬裕的情況下,開始從事個案濟助,每每遇到重大傷病的急難個案,要負擔大筆的醫療費也著實吃重,於是上人興起不如在花蓮蓋醫院的想法。
「就這樣開始向著蓋醫院的方向走,很辛苦,那個時候在募款,真的是一塊磚也好,一塊磚幾毛錢到一塊多,一包水泥幾十塊到一百多,總是塊塊磚的呼籲,包包水泥勸募,那一段時間真的是不簡單。」
回首當年勸募建院的歷程,上人感觸良深:「每一個醫院蓋起來都是不容易,所以我們現在一共臺灣有六個醫院,兩個是在關山與玉里,人口不多,但是迷你型的小醫院卻是五臟俱全,在那個地方,很方便救人,所以還在負擔中。總而言之我們四大醫院真的很感恩院長們的承擔,各科室的醫師不夠,但是每一個系統都是那樣地用志業精神投入……感恩我們所有的醫療團隊,都是共同朝一個方向。」
自力更生尊師命 深心信解濟蒼生
臺灣醫療志業有六所慈濟醫院,由印尼慈濟志工自力承擔的慈濟醫院也在興建中,預定建蓋二十一樓的硬體建築,周邊工程已陸續完成。
「因為他們很合心,現在開始要(成就)軟體,趕快要募人,募人要募心,人要共同一個志向,我們才能真正達到起造醫院的目的。所以我很感恩,也很放心,只要師父答應點頭就好,或是搖頭,他們一致爭取,爭取到我點頭——他們不是要我們財力支持,這一點我對印尼菩薩真的也是很感恩,這每一次的事,不是要有形的力量,是要無形的精神的祝福與支持。」
上人欣慰地說:「印尼當地企業家凝聚,共同一個愛的方向,這叫『深心信解』,深心,深心,很深的心的虔誠,共同凝聚一個方向,師父怎麼說,大家一起這樣做,就沒長短話,大家就是這樣做,就是合起來,這就是他們的方向。」
過去,印尼社會曾有族群之間的衝突,而慈濟志工在對立之中仍堅持凝聚愛的能量,讓印尼這個比臺灣大幾十倍土地、人口兩億多的國家,資源集中,發揮愛的能量,救助了很多苦難人。
「這就是價值 這叫做『生命的價值』。要不然的話,他們(實業家)的事業一直比下去,比不完;所以我就說,大家共同什麼事,比愛心,愛心的能量大家一起來完成,這都是當地在貧富懸殊下,只要富有的人或者是一般的人,輕輕地撒種子,那就可以利益很多人。」
個己如螢亮暗角 宇宙星辰同悲心
愛的能量無窮盡,不分身分,只要願意發心投入,都能為利益人群出一分心力。早期上人帶領的是婆婆媽媽家庭主婦,五十多年過去,臺灣以善以愛為寶,從臺灣開始,援助足跡已遍佈九十五個國家地區。
「我們去救濟過,我們在當地撒播、耕耘種子,這都是不要看它小點,愛的能量種子累積一生無量,讓人人生命發揮光與亮去幫助人,我們這個人間不就是閃閃發亮的星光嗎?會合起來也是月亮,也是太陽。」
對照五十多年前臺灣的經濟條件,上人由衷感恩當初一心追隨且全力支持自己開展慈善工作的弟子們。
「當時三位婆婆媽媽,我之前沒有(為弟子)皈依,她們要求皈依,我就說:『好,我若要皈依只有一個條件,我要做慈善工作,妳們要替我承擔。』她們說:『只要師父您答應,我們就聽師父的話。』那是第一批的慈濟種子,真的都是婆婆媽媽。」
從這一刻起,上人開始收弟子,弟子也願意承擔慈悲濟世的工作,師徒合心一起投入慈善志業。
師徒同心向佛道 內外一體恆感恩
今年(2018年)農曆春節期間,一位中國大陸的人士來訪看到靜思精舍熱絡的情景,就表達靜思精舍「信徒很多」,上人則回應,靜思精舍沒有信徒,可是有很多的弟子。
「你看,天天川流不息,這麼多的弟子回來過年,回來工作,我們農曆大年初四就開始,農作收成,薑黃收成,很多人回來。這就是慈濟家人,不是信徒去拜拜供養就離開了,不是,就是回家來。」
回顧往昔,上人有說不盡的感恩,感恩五十多年來,師徒之間共同走過的路,都是真誠地投入付出的溫馨風景。
「不管是東、北、中、南,都是一樣……不分內外合為一體,共同愛的能量,這當中都很多說不完的事,最最感恩的,就是我們在四大志業各就各位,人人盡其力量在付出,感恩事說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