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健敏 合醫協護

2018-07-23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醫病之間,看到了生命的苦難,他們愛的能量一一拔除,很多(個案),我很感動。看到也聽到院長(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的簡報,也是很感動。那一種合和互協,這協力三加一為四,就是真正的合齊,『協』這個字的造型就是三個力加起來,它的名稱叫作協力,下面這個力再加上去,認真看就是有四個力。」(攝影者:沈美君)
【證嚴上人7月23日志工早會開示】
「已經過了半世紀,這一群菩薩與現在陸陸續續的菩薩群,一路陪著我走過來,從無到有。我能走出去的時間愈來愈少,見面機會愈來愈少,在這樣的時間、這樣的大因緣裡,我能不把握嗎?責任捨不下。」

7月23日的志工早會中,上人回憶剛剛結束將近一個月的行腳,心中充滿感動與感恩,更感嘆時光是易逝難留。

弟子如鏡顯真實 自然法則照悲喜

證嚴上人6月23日自花蓮靜思精舍啟程展開全臺行腳,從花蓮前往臺北後,再南下高屏再折返。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上人誓守著與弟子們的約定,即使舉步維艱,仍堅持繞行。

「都讓我走透透了,從山線沿著海線,回到東部的原點,感覺腳步輕安,也自在地回來了。一路看見資深菩薩愈廣愈多,見面的資深菩薩都把握因緣,師徒之間,盡量來看師父,師父盡量要聽聽他們,看一看資深的老弟子。」

看著一位又一位、一群又一群的資深慈濟志工,都把握時間前來會見,讓上人「悲喜交集」──歡喜著每一位弟子們依然健在,傷感著弟子們隨著年紀的增長而現老態。

「他們就是我的鏡子,他們都有年紀了、老態了,這個身體的應用功能,真的是看了很不捨。好在去年(2017年)師父設了一個『壽量寶藏』,這群弟子看見了,存了壽量寶藏再出發,那種的精神提出來,體力也開始重新使用,所以進精讓時日不空過,看到了這一群很歡喜,所以『悲喜交集』。」

自己行道知其然 勇對質疑精神敏

在屏東佳冬環保站,許多滿頭白髮的老菩薩們,都發揮了壽量寶藏的精神,人人都成了「三十歲」、「四十歲」出頭的中壯年,精神敏銳地付出。

「(曾八妹)跟過去一樣表達清楚、簡單扼要,非常地清楚;現在的社會生態、思想觀念,無明風一掃,她都是挺身出來,到現在九十歲,很勇敢,很清楚,很明朗的表達。」

雖然年歲已高,慈濟志工曾八妹仍然精進於菩薩道上,勤於勸募、投入環保、精進薰法,落實慈濟委員的各項功能。曾經有人跟她說:「慈濟很有錢,只救國際,不救臺灣。」曾八妹心志堅定,毫不猶豫且條理分明地向對方說明,臺灣能伸手救援表示臺灣平安、很有福。這讓上人讚歎不已。

「她回答真的明明清楚,每一句話都很真實重要。這實在是感覺精神體力都很敏捷,也是很敏銳的腦筋,手腳很敏,環保還在做……這一回在屏東看到故人健在,將近半世紀的弟子還很健康,頭腦清楚,手腳敏銳,這是到了屏東最安心。」

這一群老菩薩們,身體或顯老態,精神依然炯炯。上人雖有感嘆時間的無常,但老菩薩們的堅定,也為上人添注一股提振的精氣。

「看到大家都很通透的,存五十壽量在寶藏裡,像九十歲都說:『師父,我今年才四十出頭。』挺起胸來,很有充力感,這是很感恩,這種的精進,時日不空過,增長慧命,因為慧命還是不斷在增長,這是讓我最歡喜,很貼心,給我一股很大的打氣,真的是感恩。」

顯微方見致病蟲 佛陀千年已宣說

除了沿途的志工們以實際行動給讓人「補氣」,各地醫療志業所發揮的良能,尤其是醫療志工合和互協的精神,更讓上人肯定。

「醫病之間,看到了生命的苦難,他們愛的能量一一拔除,很多(個案),我很感動。看到也聽到院長(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的簡報,也是很感動。那一種合和互協,這協力三加一為四,就是真正的合齊,『協』這個字的造型就是三個力加起來,它的名稱叫作協力,下面這個力再加上去,認真看就是有四個力。」

在諸多醫療分享個案中,臺北慈院眼科部沈姵妤副主任分享一位五十多歲的女性,眼睛沒有特殊不適的症狀,卻檢查出有八隻腳的毛囊璊蟲寄生在眼睫毛的毛囊中,醫療團隊透過顯微鏡抓蟲、滅蟲,讓這一位女士重拾明亮的靈魂之窗。

「總是很感人的眼科,一位先生來開白內障,同時也關懷到太太,要陪伴先生的太太順便檢查看看。真的是無意中的發現,沈醫師就是那樣地細心,真正的檢驗尋覓出細小、肉眼看不到,她用顯微鏡放大了多少倍數,發現到了這樣的毛囊璊蟲。」

透過顯微鏡,看見人體的小乾坤裡隱藏著多少細小的微生物,就如天地之間的大乾坤裡,萬物的生命之中,還有更多微細的生物,在在顯現出大小乾坤中涵藏的奧妙。

「我們普通的凡夫,哪有辦法理解這麼多呢?佛陀看見了、認識而且身體力行,透澈了天地中的萬物理相,但是要如何說,我們才知道呢?這個理存在,後代的人不斷地去發現,在人的身體上、在萬物、同時在動物,人也是動物之一,眾生生命之一,也在人的身上這個小乾坤裡,發現這麼多。」

聰明智識放醫道 生活醫療大改善

上人一路南行到臺中慈院,聽取醫師們的醫療科報告──一位已逾七十的婦人因步態不穩,一直被他院醫師診斷為憂鬱症。而後來到臺中慈院身心科主任許峰碩的門診,五分鐘的問診就發現病況不對,緊急轉急診檢查發現腦出血,與神經內科主任曾啟育齊力守護,跨科、跨團隊合作,最後確診是肺癌。

再往南來到大林慈院,在醫療科報告中場休息時間,醫護同仁們用很短的時間,在會議室外設置攤位,將一項又一項的研發成果,透過實物展示向上人報告院內的最新發展,以及同仁們的貼心與用心。

「一路走出去,看到很多的醫療系統,發現到了這一個(大量傷患動向管理平臺),這是我們大林鄭(伯良)醫師,他本來是(急診科)醫師,他對於醫療資訊的興趣,用很現成的東西拿來再加裝,可以作為一條條的救命帶。大量病患,他們現場救人的人,可以馬上在場就分(檢傷分級),總是這樣分類,到醫院先後次序,讓醫療有一個順序地系統去處理,送到任何一個醫院都可追蹤、去辨識,怎麼通知家裡的人,我覺得很好。」

大林慈院強調中西醫整合,現場除了展開西醫的醫療科技,中醫也分享響應茹素的月子餐,讓產後的婦女不需要如以往燉雞、熬魚才能補氣養身,中醫也可以推出健康美味又顧好身子的月子餐。

「很完整,中西醫都有,中醫也有去研發出各種的藥膏、精油,保護皮膚或是止癢、消腫等等都有。還有醫療像一個大家麼,這個大家庭各有興趣的社團,音樂社、拼布社……都很有樂趣,不只是音樂,還有孩子的劍道、武術都變出來,像以前的人逛街一樣,有吃、有用的,實在是很感動人,這都是這出去,雖然一路走,醫療體系這樣的貼心,而且那樣的展開救人,不就是我們蓋醫院的目標。」

昔日魄力推志業 今天醫療護長者

老人家的身體功能因著年紀而有或多或少的退化,上人在此次行腳過程中,看到各地慈濟醫院有對資深慈誠、委員的照顧,以及落實社區長者長照關懷,也讓上人感到安心與寬慰。

「每一區的醫療,都是對我們的資深很照顧,落實社區的長照都很用心,所以,到處都聞到的、聽到的那就是感恩。想當年開始,幾十年前,師父要蓋醫院,這些資深委員都是護持建院,現在已經年邁體弱,體能退化,讓醫療來照顧他,很溫馨,聽來的都是感恩:『師父,感恩我們有這樣的醫療,很疼惜我們,很照顧我們。』」

行腳期間所聽到的感動故事多,讓上人說也說不完,尤其肯定醫療志業針對長者的照護不斷精進,能照顧年長的志工們。

「總而言之,時間我們要好好把握,講不完。想當年(志工)用心付出,慈濟委員護著蓋醫院、蓋學校那一番的魄力,現在存五十(歲)壽量寶藏,又展開了重新的精進大有人在。感恩事多。」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