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樂風光 微念致報
2018-11-06 | 慈濟基金會【證嚴上人11月6日志工早會開示】
「義大利近幾年來災情頻傳,真是苦不堪!這就是人生,在四大不調中的風水不調,總是會造成大災,尤其是居住的人,風水災過後,他們的家如何恢復呢?實在是感嘆無奈,會想到了有菩薩的地方真好!」
義大利自10月29日開始,接連一週遭逢暴風雨迎襲,造成洪水肆虐,已知有超過三十人往生。證嚴上人在11月6日的志工早會中,感嘆義大利慈濟志工少,能夠為受災民眾提供的援助甚為有限;也想起臺灣8月23日因熱帶低壓造成嘉義、臺南兩縣市嚴重水災,所幸志工們即刻動員,在大水中行舟送熱食、提供福慧床安頓住處、醫護展開義診行動,並在災後協助清理家園。
「現在看到義大利,那一些上了年紀,看來還是孤老的樣子,一旦家園有事,誰來幫助?無語問蒼天,這樣大的年齡,如何能生活?看到了在那裡,又想到了在臺灣,志工菩薩及時動員,愛的能量,付出無所求,還要時時呵護著、感恩著,因為這是道場,這是一條菩薩道,藉人間事,人間的人與事來修煉自己心,真不簡單。」
人生顛峰滑谷底 瞋惱纏心懟志工
慈濟在中國大陸遼寧省瀋陽的第一位關懷戶顧先生,現年(2018年)五十四歲的他,曾經事業有成,賺得多卻也花得多,還染上酗酒、賭博等惡習。在兩次意外中,讓顧先生的雙腿不良於行,從此獨自生活在瞋恨中。
「當地領導提出了這樣的個案給予慈濟人,慈濟人接了這樣的個案,他們都很認真,小組動員起來,趕快去看他。才五十幾歲,受傷了以後,整個家髒啊、亂啊……慈濟人就是承擔起了這樣的個案,開始動作,愛的能量去做付出,實在是很不簡單。」
慈濟志工於2015年開始走入顧先生的生活,定期前往家中關懷陪伴;然而,對人生失去信心的顧先生,將心中種種的不信任轉移到志工身上,不僅沒有好顏相向,還經常嚴詞以對。
「顧先生開頭的態度非常的惡劣,慈濟人修的是忍辱行,布施、持戒,不管他的態度怎麼樣,都可以堅持那一分的菩薩行。他們會想到藉事練心,不要起心動念,既要幫助他,要持這一念心,不管他(顧先生)是什麼樣的態度,(即使顧先生)用指示人的,他們(慈濟志工)也願意放下身段,謙卑接受,這都是很不簡單,他們耐心、愛心,放下身段,這樣不斷、不斷聽著他的使喚,一直耐心愛的付出。」
不離不棄愛初衷 甘做馬牛度菩提
兩年多的時間,志工們不離不棄地以誠相待,關心顧先生的生活,為他打理家中環境,點點滴滴無怨無尤地付出,感動了顧先生,轉變了他的心念。
「這些都是在當地企業家,而且是開大飯店的老闆,竟然願意接這樣的個案,他們就把他(顧先生)當成了該感恩的道場,感恩著給予他們的機會六度萬行,願意接受多變化的變化球,願意藉這樣的個案練他們的心,所以他們耐得住,發揮他們的愛心,照顧著他(顧先生)。」
一、二十年來,平時足不出戶的顧先生,有一天向志工們提出他的心願──想到北陵公園走走。瀋陽慈濟志工便到顧先生的家中,將他從家中「背」下樓,到公園去感受享受輕鬆的時光。
「他(顧先生)在樓上,幾樓層,要下來也不簡單,所以,孔(凡成)居士背著他,還請曹(強)居士在前面顧一下、扶一下,萬一跌倒了,曹居士在前面(還可以擋一下),就是他們這樣的合作,一個背、一個走在前頭,就這樣好幾個樓層,一層層地幫他背下來。」
顧先生看到志工們願意放下身段,無私地為自己來付出,深受感動之餘,也投入慈濟志工的行列,不僅每天投竹筒,還穿上志工服參與訪視,用自己的故事去感動更多與他有同樣遭遇的人。
「真的也是他(顧先生)過去生有造一些善因緣,這一生的大起落,能有這樣的因緣,有菩薩現前來幫助他,解除他的苦難,同時度他入菩薩門,換他也來幫助人,打開心靈的富有,換他可以去輔導別人——懺悔啊!把自己過去錯誤人生,現身說法,也讓年輕人看見了活生生的教育,曾經風光、曾經落魄、曾經驕傲、曾經被救,是經過這麼冗長的時間,是一群人間菩薩如何走來扶著他,很完整的故事,他都可以現身說法。」
依報托生貧苦邦 業中有緣逢貴人
現世人生,是由前世的因緣牽引所匯聚而成,每個人隨著各自的因緣果報,加上正報、依報的總合,讓出生在同一個國度、同一個區域的人,有著迥異的人生風光。
「我們個人的因緣各不相同,有的人同樣『依』在這塊土地,活得那樣自在安樂,菩薩心無掛礙,而能豐富人生,很輕安自在。同樣在那樣的『依』,依這樣的國度、同一個省份、同一個很接近的範圍裡,有這樣的人生,菩薩的世界,也有放蕩過的人生、落魄過的人生,他的身心感受,依在同樣的區域裡,有各不相同的正報,就是這個身體所遭遇的造業受業報,這都是自己有種下這樣的因的業報。但是在業報中,命中也有一點善緣,應該過去生中也有結過好緣,所以另外一群菩薩在他的生命中出現了。」
上人以這回緬甸發放豆種為例。緬甸在7、8月間發生强降雨引發水災,八萬多戶的農民生活陷入困境。慈濟志工們針對四個鄉鎮、一百八十個村、一萬兩千一百二十四戶,規劃十一個發放點進行十六個場次的發放,發放兩萬一千包共六百五十四頓綠豆種子。
「他們來領豆種,怕他們要扛著豆子回家,太沒有力氣,先給他們點心,準備麵包、點心讓他們帶著,而且向他們提倡就是要竹筒(歲月),或者是米撲滿,因為在緬甸,我們也期待他們點滴累積,好好地及時可以匯聚起來,也可以幫助別人,沒有銅板的人,可以每餐捐一把米,也可以幫助別人。」
日省把米濟鄉貧 合微善念共造福
因著2008年納吉斯風災的因緣,慈濟志工踏上緬甸,除了發放稻種與肥料援助受災農民,更帶動當地鄉親學習慈濟竹筒歲月的精神,積小善為大愛。
「慈濟是從五毛錢(竹筒歲月)開始,把這樣的法傳給他們。他們也發願,但是有的農家根本連銅板都沒有,可是他們吃飯還可以,在吃飯中的每一餐,抓出一把米放在一個空罐子成為『米撲滿』,有一個小村莊,五百多戶會合起來可以幫助六十多戶,五百多戶每一餐的一把米會合起來,可以讓六十多戶的比他們更窮、孤寡老人,他們可以這樣的幫助,同村的窮人幫窮人,這是很不簡單。」
上人指出,在依報中人人仍可轉變心念,累積心靈財富。
「雖然是『依』止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國度、那樣的受苦、那樣的天災,他們也可以轉個心念,同村雖然我也窮,還可以做農有收成、有飯吃,我也可以少一把米,這一餐四個人一家,可以節省一把米。這就是在臺灣,我在提倡的『八分飽』:你十分飽一碗飯,你把這一碗飯減兩口或是減一口,四碗飯就可以成為八分的一碗飯,所以四碗飯變五碗飯。總是一個觀念,對健康沒有影響,對生活沒有影響,但是他可以幫助人,這叫做啟發心靈的富有。」
順業因緣,造因緣牽,每一個人的起心動念,要造善業?還是造惡業?
「依、正二報,我們人人在一日之間起心動念,無不都是業門在開,你要造的是福業?或者是要造的是惡業?這種心靈的業門在開著。世間上,同一個時間,不同的世界生態,真的要好好謹慎,好好造福人間,菩薩在哪裡及時出現,都是人生命中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