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積善 爝火不息

2019-01-03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入人群、度眾生,這就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呢,因為天下苦難偏多,佛陀的教法『慈悲喜捨』,所以我們要從無形(精神)建立有形(志業),來救助苦難眾生。」(攝影者:Suman Prajapati)
【證嚴上人1月2日高雄溫馨座談開示】
證嚴上人本次行腳停駐在高雄的最後一天,1月2日下午聽取了高雄慈濟志工功能團隊的報告後,藉著重提十年前(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慈濟志工為鄉親的安身立命,盡心推動在八十八天內完成高雄杉林大愛園區第一階段的永久住宅。上人由此指出,世代之間要做好傳承,就要將前人用心付出的誠意與成果傳遞下去。
 
「總是我們要回憶,也是為了法脈。我們這一代,師父還能在,這種蠟燭點久了,燭油也會盡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我們都是第一代,是不是我們要準備要傳給第二代,不管蠟燭還剩多長,但是我們開始就要準備傳給第二代,這個準備的時間要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你們開始要記錄了,師父現在在呼籲,過去是呼籲做,現在呼籲要記錄,回憶記錄起來。」
 
無私付出立典範 著書作傳傳真實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原稱:人文志業發展處)推動「慈濟子藏」工作,陪伴全臺各地人文真善美志工透過撰寫慈濟志工的人物故事,追溯著一地一方的慈濟腳印。先前,高雄真善美志工將剛剛正式發行的首本子藏專書《爝火不息》獻給上人,上人也把書籍贈給被撰寫的高雄資深慈濟志工,希望大家都要閱讀。
 
「剛剛杜榮董說他連看都還沒看過,你們就寫好了。這一本應該是每一個高雄人都要有,所以大家要好好地去看,我們高雄有多少菩薩默默在付出;將來我們自己也會有這一股感人的足跡,很明朗的足跡,我們把我們的足跡,就像他們這樣(留下)。真的很感動。」
 
上人提及,人間典範的留存,是為了讓後人得以見證的重要依據,出書是為了後人提燈照路,並不是為了誇耀功績。
 
「我也曾經有(走)過,人間的見證我一份,時代的見證我可以來說,你說出來,我也有這樣做過,這樣就是足跡,這就是『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有他、也有我走過的路,這就是為人類寫歷史,能夠帶領人,這叫做提燈引路讓人走;不是誇耀自己做了多少,是在提燈引路,有這樣的經過。」
 
慈悲喜捨法脈根 誠正信實宗門礎
 
文史流芳的志業能為後人照路,能將過去眾志成城,聚沙成塔的事蹟呈現出來。上人感恩弟子們半世紀以來的追隨,心甘情願地為自己、為社會累積福緣善業。
 
「我自己覺得我很有福,這輩子這樣走過,竟然有這麼多好弟子,心甘情願做師父很貼心的弟子,我感覺真的很有福。這個福是人人做出來的,應該要好好地不忘初心,接引一個就多一個福緣;那個緣,你跟我是師徒的緣,你多接引那個,是和你的緣。『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所以我們過去接引的,不只是要留得住,還要傳功夫。」
 
有緣引入門,就不應空手而回。來到慈濟學「功夫」,就是要理解慈濟的根本原則。
 
「我們最好的功夫是『慈悲喜捨』,佛陀的、佛法的精神『慈悲喜捨』;師父給你們的是『誠正信實』,就是靜思法脈,這是師父打從內心的誠意,幾十年走過來的路。所以靜思法脈勤行道,那麼要勤的是什麼行?那就是『誠正信實』。入人群、度眾生,這就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呢,因為天下苦難偏多,佛陀的教法『慈悲喜捨』,所以我們要從無形(精神)建立有形(志業),來救助苦難眾生。」
 
喜捨無求為眾生 建立有形為永續
 
上人讚歎高雄靜思堂現址,是杜俊元居士無償捐贈給慈濟,就是為了慈濟能在高雄扎根,持續照顧社區貧苦群眾。
 
「剛剛杜榮董(杜俊元)說『我也沒做什麼』。這(靜思堂)就是他做成的。所以(人人)都有功能,筷子有筷子的功能,碗有碗的功能,這就是慈善菩薩道場,慈悲喜捨,有沒有捨?捨很多。所以我們為了慈善來建造道場,靜思堂也是大家一磚一瓦,我們有形的建築,要建在大地上;大家的愛(匯入)基金會,大家點點滴滴入功德海、入基金會,這都大家(推動)慈濟宗門有形的建立起來。」
 
今天(1/2)中午,甫就職高雄市長的韓國瑜先生首度來訪,上人提及兩人之間的對話。
 
「我就說,要是拜託(韓市長)幫助慈濟,其實不是慈濟需要,是社區需要,是社會、社區需要。同樣的道理,你們(慈濟志工)若不是為了社區,為何需要這樣辛苦?不管是五甲、不管是前鎮、小港等等很多,岡山也是,不只是醫療,又是長照,又是環保等等,這是地方老人的問題,不只是慈濟人的問題,這是社會的問題。總說一句,靜思法脈,慈濟宗門,需要人代代不斷延續下去。」
 
與時俱進秉初衷 觸動感動化行動
 
為了能永續為善,慈濟因應時代的改變,也努力在傳統的志工募心募愛的方式之外,努力建構與改善線上捐款的機制,讓大眾可以透過網路與信用卡,進行小額捐款。上人為此命名為「一指積善共福緣」。
 
「這都是一念成功,歡喜功德。這個(線上)捐款成功,那就是『一念成功,歡喜功德』。他一天十塊也很好,但是(要)每天每天(持續發心)。」
 
上人指出,辦活動不是熱鬧而已,活動所付出的人力物力,都是要引導人認同慈濟理念,進而付諸善行。
 
「百萬菩薩招生,只是莫忘初心。我們現在活動很多,都一直辦這些一直很忙,那百萬菩薩要去哪裡招募?(人)來看一下,都只是來看個熱鬧,大家都這樣花多少時間,要耗費多少的物資?車載來載去,人進來只有在那個地方奉茶、招呼,但是沒有留住人;有看到什麼感動一時,沒有心動過,沒有一念的行動,不能成功。」
 
慈濟有好的理念,更是志工踏踏實實做出來的,上人期待清流的擴大,更要引人為自己、為社區、為社會共聚善緣。
 
「總而言之,我們只要這一項(線上捐款)好好地傳。分秒不空過,時間一直過,這就是如何喚回慈濟魂,還要重建慈濟的氣魄,這叫做魂魄。」
 
遊戲心斂生妙用 伸指聚力推善乘
 
時光遞移,人的身軀會老邁,但愛心永續不能改變。
 
「我每天最擔心的就是,地球那一隻白牛已經老了——三十多年前,我在臺北的吉林路,那時候的舊分會,我曾經說過;現在這頭牛更老了拖車要爬坡,大家要伸手推一下,人若多只要一隻手指頭推一下。」
 
上人回憶,過去呼籲大家護持建慈濟醫院時,就以牛車拉著重擔走上坡路來形容。
 
「師父那時候講的是說,我開始做慈濟時都像黃牛,放牛吃早在草坪上,輕安自在,沒有罣礙;開始要蓋醫院,就已經牛軛就已經揹上身了,穿鼻環、揹牛軛,就是蓋醫院像是在爬坡,很辛苦。現在屏東(分會)在那個小小的門庭中,這樣的造景,真正的看到那隻牛載著那顆地球……」
 
菩薩的願力雖是救苦眾生,卻不言辛苦,總以「遊戲人間」的心態來面對承擔,上人期待,人人把「遊戲」的手指,幫助這輛運載眾生的牛車能繼續前行。
 
「三十幾年前,師父說牛已經老了,要拖車爬坡,大家用手幫我推一下。現在要跟大家說用指頭推一下,這就是一指,『一指集善,共造福緣,一念成功,歡喜功德』,這就是要從心。我今天這麼跟你們說,真的很感恩,這個一念可以動三千,有二、三個在那裡玩手機,玩到讓我要他正式要推動了,這不是只有在臺灣,還是全球都要推。」
 
語末,上人殷殷叮嚀,不管外在的型態如何,百萬數也來自於一,來自於一念心。
 
「你們(慈濟志工)還要去怎麼樣分享,是要回憶分享,那要在那裡辦什麼活動——師父沒有跟你們說不好,都可以,只要形象對,做什麼都好!因為化真空為妙有,化妙有為真空。道場有回歸原來的法,一個法可以普遍到了千變萬化有相的,這都是要大家誠正信實、慈悲喜捨。」

※慈濟「一指積善共福緣」-線上捐款:https://tcit3.tzuchi.net/OCCDWeb/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