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有專攻 懷謙合濟
2019-06-21 | 慈濟基金會「大醫王與白衣大士這一分的愛,非常廣大的愛的能量,是因為看見了人間疾苦。聽到了加護病房不空,誓不離開。那不就是地藏菩薩的願嗎?」
6月20日,證嚴上人與臺北慈濟醫院醫護與同仁進行溫馨座談。並於開示中讚歎醫護人員的悲心,;也以籌建花蓮慈院至今三十多年的感恩人事,勉勵眾人莫忘那一年、那一日,不只視病如親,還要視病如己。
誓學菩薩宏大願 行業能明去病態
地藏菩薩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上人以大願,嘉許臺北慈濟醫院加護病房團隊效法地藏菩薩的精神,企盼讓病人都能健康的離開加護病房。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永遠當菩薩守在地獄,是為地獄苦難眾生說法。因為他在地獄裡,在佛法來說就是因為製造苦因,地獄就受盡苦難,這就是佛法叫做因果觀。」
在人間形形色色的行業裡,人人都能學習佛菩薩的精神,在工作崗位上幫助他人,如佛法中所說的「五明」:內明、醫方明、聲明、工巧明、因明。若能五明兼具,則度眾工作就能通達無礙。
「佛法的五明,實在是包括了人世間的一切行業,無不都是包在佛法裡面。在人世間各行各業,人的心態更是千變萬化,因為心念各有各的心念的習慣,(如果)培養出了不對的行為,去造作,結果就是人世間看到了現在許多的不調和。從大乾坤的不調,到人世間的不調,還有人的生理不調,許許多多的不調和,所以讓人受災、受苦難,這都是一個整體大乾坤中的病態。」
空間受濁集惡果 難行不餒續精進
大自然大空間的失衡與破壞,往往來自人心欲念熾旺,因此要根本解決環保問題,仍是要從人心觀念調和起,濾濁揚清。
「幾十年前我就說了,未來的社會、人間、大空間、宇宙間會集集,集了那一種人間集合起來的受苦、受難,那是充滿了濁氣,真的是濁氣。最近我也在提,現在的世界是共同的煩惱,聯合國開會都知道環保問題,都知道,工業的問題、汙染的問題。」
上人感嘆,舉世都知環保問題嚴重,但各國之間卻因為利益因素而無法同心一致;但人間菩薩,是否因為人不同心難以共行,就心生氣餒而放棄嗎?
「只要我們在,每一位的;只要我在,不只是我,每一位的我,我們應該要有這樣的發心立願,天下沒淨化,我們盡這一世,還要發願來世,永遠長時間,做一位能淨化空間的種子,種子我們已經,現在已經人人都很成熟。」
治病扶傷醫本分 歷劫挫身不倦惰
世間大乾坤的不調,需要從去除人心的無明著手;人體小乾坤的病態,非醫護來照顧不可。但醫護人員搶救生命,還要面對不友善的社會環境,更是難為。
「我們的醫師們,是直接向著病人的身體,處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裡,要放手去治療,也是要戰戰競競,因為束縛的、限制的,真的是像(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說:『有功無賞、打破要賠。』這不是只有賠而已,還要很多事來纏身,感覺很不可思議。」
顛倒是非,不明因果的現象,一如佛法所云五濁惡世的末法時代,法已經偏離了正軌。
「有愛心的醫療行為,總是很苦,見苦不伸手去救拔他,於心不忍,要去做,又無法真正地放手、安心去伸手支援,但是伸出你的雙手總是戰戰兢兢,如何取捨?還是救人重要,真的是很不簡單。」
上人惜情念過往 感恩眾隨不後悔
自然法則的生老病死中,病是最苦,尤其是老病相連。上人回憶起花蓮慈院首任院長杜詩綿、第二任院長曾文賓,以及慈濟科大第一任校長楊思標等人。其中杜院長在接任慈院院長前,已發現肝癌末期,更被判定剩下三個月生命。
「過去實在是師父那分的感恩,對每一個人都感恩,我現在念得出來。杜院長在慈濟當了五年的院長,他的身影足跡很深。從我開始要建醫院,就到了臺大院長室去拜託,他加入在我們的建設,醫療建設委員會裡面,還有曾院長,那時他是副院長。楊校長那時是(臺大)院長,每一回到臺大院長室,真的很感恩。」
上人感恩因為有他們的全力支持與投入,以及慈濟志工的護持,才讓慈濟的醫療能從無到有,不斷地往前走。
「醫療今年三十三年,護專今年三十年,要建醫院是一無所有,無錢沒人沒力,很自不量力,就是花蓮一定要有一間醫院,只是在那裡需要,就開始了,後面有強力的力量在支持。但是這些力量都是一點加一滴,點點滴滴她們(慈濟委員)不辭辛勞,腳底那雙鞋,不知道踏破多少雙,都是繡花鞋踏出來的,慢慢地感動了她家的先生,或者是在社會人士。」
對於志工從哪裡來、何時加入,上人誠道感恩。
「我很感恩與惜情,任何一個人都是打從內心的感恩,當初沒有他們給我精神力量的支持,不會去跟我說:『你這個單身薄弱,這麼瘦,又是什麼都沒有,你要如何蓋醫院?』一點都不懷疑,還是一路陪伴。」
願充墊腳謙卑行 相互成就都感恩
上人再度談起2001年納莉颱風時,慈濟委員、慈誠為受災鄉親發送便當的畫面。
「七十萬份的便當,那段時間從七堵、八堵一直到汐止、基隆,他們送這麼多,還要用環保車,她們(委員)要上去環保車,腳短攀不上去,慈誠隊就彎下腰來,『師姊您放心,您安心踏上的我的背。』就那樣爬上去,這真的是《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所說的,我一直想說,這個提婆達多真的也踏過釋迦佛的背部。」
慈濟的慈善志業,因為每一位志工都能放下自我,合和互協,才能發揮濟貧扶困的大愛力量;醫療志業亦是如此。
「在慈濟的菩薩道上,志工各自發揮自己的長才,互相成就,可見人間都是我們的老師,來成就我們,成就佛道。同樣,視病不只如親,如師也是如己,不是我們的親人而己,也像我們的老師,也我們自己的身,因為生老病死,這是必然的。」
奈米微菌能致病 毫芒中藏須彌山
慈濟醫療志業體從花蓮建院開始,至今全臺已有七家醫院,不論是在硬體還是軟體的發展上,都是持續精進不懈。
「我們今天看到醫療,不管甚麼刀都是一層,層層疊疊不斷的剝,一層一層的剝開,那樣的,很不簡單,眼睛的世界有多大,在顯微鏡下也可以一層層剝開。心腦都是一樣,任何一個器官,都是層層疊疊,真真正正是毫芒中去挖出須彌山,這就是人體的小乾坤。」
大醫王能從從肉眼難見的細微病灶拔除病人的痛苦,且以病為師,不斷精進自己的醫術與醫德,上人在在感恩。
「感恩,今天聽到這麼多個案,從最微小的一直到都是很微細,但是也是解決最痛苦,感恩無法形容,感恩我們大醫王菩薩,感恩大家,相信所有的菩薩,你們能感到很安慰,不辜負你們步步這樣踏出來的辛苦,你們可以跟會員說『不後悔』,付出力量猶在,成就醫院救了很多人。」